台灣人沒藝術消費習慣?學者嘆:從小藝術課亂上,長大就要他突然會聽交響樂

2019-05-18 09:30

? 人氣

國家兩廳院日前公布6年售票大數據,其中戲劇類節目,2013年總場次為2312場,總產值為5.4億元,平均每場產值為23.36萬元;2018年總場次2875場,總產值6.3億元,平均每場產值21.91萬元,形成總場次、產值看似都增多,平均產值卻減少的現象;兩廳院後續邀集全國表演團體、藝文場館經營團隊舉辦座談,會中也有來賓認為,藝文市場有供需不平衡現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0501-2013~2018兩廳院表演大數據。(兩廳院提供)
國家兩廳院日前公布6年售票大數據,針對研究報告,兩廳院後續邀集全國表演團體、藝文場館經營團隊舉辦座談,會中有來賓認為,藝文市場有供需不平衡現象。(資料照,兩廳院提供)

負責該數據分析,同時身兼「A劇團」音樂總監的交大統計所助理教授高竹嵐,則以兩廳院售票系統會員高達110萬,年均卻只有15萬會員購票指出,不能說是供不應求,「是可能供沒有到達那個求」。

高竹嵐指出,像韓國首爾的大學街,有很多小劇場,他過去看時,每場都是滿的,有某種程度的消費行為當基礎支撐,台灣有沒有能力做類似的事?他們是已經建立消費習慣,下班去看電影,跟下班去看音樂劇,幾乎是同等選擇,但台灣甚至還處在建立「它是一個娛樂選項」概念的階段,還有努力的空間。

20190509-兩廳院8日邀集全國藝文團體、場館經營者,探討未來表演售票、行銷方向。國立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高竹嵐講解統計報告。(兩廳院提供)
國家兩廳院日前公布6年售票大數據,數據顯示總場次、產值都增多,但平均產值卻減少。國立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高竹嵐對此指出,可能是「供沒有到達那個求」。(資料照,兩廳院提供)

「反正政府會出錢」台灣藝文消費習慣未養成

王俐容則表示,台灣一直沒有藝文消費的習慣,藝文消費不是一簇可及,「從小美術課、藝術課都亂上,要學生長大就突然會去聽交響樂,他們當然不會去。」

王俐容也談到,政府常辦免費藝文表演,結果是民眾覺得看藝文表演不用付錢,如果不送票,就不去看表演,這是很大的問題,從小沒有藝文消費習慣,民眾又覺得反正最後政府會出錢,不會想花錢看展覽、表演,台灣藝術生產端有問題,但消費端問題更大。

教室 考試(圖/naosuke ii@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ogwrnsk/5020082786/
針對台灣藝術工作及文化現況,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理事王俐容指出,台灣的教育環境,並未從小就培養藝文消費習慣,而藝文消費不是一簇可及。圖為示意圖。(資料照,取自naosuke ii@flickr)

王俐容並就保障藝術家工作權的角度指出,教育部試圖推很多藝術教育課程,但學校內部其實沒有太多人可以教,呼籲可以找文化部合作,讓年輕藝術家可以去幫忙教課,讓他們可以白天教課、晚上去創作,而藝術教育要由藝術家來做,現階段很多老師是無法進行的。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