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失落年代裡的「天堂」:《天才》選摘(3)

2016-05-12 05:40

? 人氣

費茲傑羅創造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也是精采的編輯們共同創造的。(視頻截圖)

費茲傑羅創造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也是精采的編輯們共同創造的。(視頻截圖)

《塵世樂園》出版日期愈近,史克萊柏納出版社很多人便愈能體會麥斯.柏金斯持續數月的興奮熱情。但也有些人興奮不起來,反而感到恐慌。文學評論家麥爾坎.考利(Malcolm Cowley)曾在文章中提過,《塵世樂園》還沒出版就被認為是「新時代之聲,把史克萊柏納出版社某些老派編輯嚇壞了」。資深編輯愛德華.柏林蓋姆的兒子、後來也成為史克萊柏納編輯的羅傑.柏林蓋姆(Roger Burlingame)所寫的史克萊柏納出版社非官方社史《許多書的誕生》(Making Many Books)中有實例。柏林蓋姆寫道,當時史克萊柏納有位意見領袖是業務部的重要成員,他常懷疑自己的文學鑑賞力,所以對很多書都「斟酌再三」才發表意見,還會把作品帶回家給他博覽群書的姊姊看。公司裡的人都相信他姊姊的眼光很準,許多讓她看得揪心落淚的小說都很暢銷。所以當大家知道他在週末把《塵世樂園》帶回家,週一一早就急著想知道他姊姊的反應。「你姊姊怎麼說?」大家異口同聲地問。「她用鉗子夾起它,」他答:「她讀完就不想再碰,於是把它扔進火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塵世樂園》終於面世,史克萊柏納出版社在廣告中驕傲地宣稱費滋傑羅是「本社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小說家」。當天柏金斯踱進一家書店,親眼看到兩本書被買走,心想這完全符合他的預期。一星期後,賽爾妲.莎爾和史考特.費滋傑羅在史克萊柏納大樓幾個街區外的聖派翠克大教堂舉辦婚禮。他們永遠記得,是柏金斯的支持成就了他們的婚姻。

《塵世樂園》像面旗幟揭開了一整個時代。不但被很多文學評論專欄注意,銷售也勢如破竹。孟肯在《時髦人士》上發表評論說,費滋傑羅寫出一部「真正了不起的處女作—結構富原創性,筆法不落俗套,在美國作品中非常罕有,就像美國政治權謀中的正直那樣罕見」。在同樣由史克萊柏納出版的美國社會史專書《我們的年代》(Our Times)中,作者馬克.蘇利文(Mark Sullivan)談到費滋傑羅的第一本書,「特點是,就算不能說它創造一個世代,也能當之無愧地說它讓全世界關注這個世代」。

費滋傑羅在小說尾聲也闡明了這一點。「這是個全新的世代,」他寫道:「他們在日日夜夜的幻夢中吶喊著前人的吶喊,謹守著前人的信念;終將注定走出幻夢,走進骯髒、灰暗的動盪社會,去追尋愛與尊嚴;新世代的人們比前人更害怕貧困,更崇尚成功,更願意為這樣的目標付出精力;他們長大後發現諸神已死,所有仗都打完,所有對人的信念都已動搖。」

這本書受歡迎的程度,作者在〈年少成功〉中回憶道:

我傻傻地告訴史克萊柏納出版社,我想小說銷量不會超過兩萬冊。一陣大笑之後他們告訴我,作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能賣到五千冊就非常好了。我記得它出版一週後銷量就超過兩萬,而我一直認為自己做得到,完全不覺得可笑。

這本書的成功沒有讓費滋傑羅發大財,但令他一舉成名。他才二十四歲,似乎注定要成功。查爾斯.史克萊柏納在這年下半年寫信給夏恩.萊斯里說:「你引薦費滋傑羅幫了我們大忙。《塵世樂園》是我們當季最暢銷的書,銷售力至今不墜。」

趕著做這本暢銷書的過程中,許多明顯的拼寫錯誤沒有被檢查出來,責任完全在柏金斯。他被史克萊柏納其他同事的反應嚇到了,整個前置期間幾乎完全不肯讓稿子離開手邊,連校對員都不給。羅傑.柏林蓋姆在《許多書的誕生》中說,要不是柏金斯敬業的秘書伊爾瑪.威科夫(Irma Wyckoff)的協助,麥斯「險些成為『拼寫奇才』」。很快,柏金斯沒有看出來的拼寫錯誤成了文學圈議論的熱門話題。到了夏天,風趣的《紐約論壇報》書評專欄作家富蘭克林.亞當斯(Franklin P. Adams)還把挑錯變成社交場上的逗趣遊戲;哈佛大學一位學者也寄信給史克萊柏納出版社,列出書中一百多處錯誤。這對柏金斯來說是種羞辱,令他更感羞辱的是,拼寫同樣很糟的作者也來挑錯。史考特對他的書每過一星期就加印一次的佳績非常興奮,但對富蘭克林.亞當斯愈來愈長的挑錯清單上的許多錯誤,出版社遲至第六刷仍未改正深感不滿。

讀者對有錯的版本似乎不怎麼在乎,小說強烈鼓舞著這國家不安的年輕人。馬克.蘇利文後來這樣談費滋傑羅的主角:「年輕人在艾莫瑞的行為中找到自己的處世典範—緊張的家長則發現他們最憂心的事成真了。」羅傑.柏林蓋姆進一步提出,這部小說「把所有參戰世代的安逸家長們從安全感中驚醒,意識到他們的孩子身上確實發生了某種可怕、或許是決定性的變化,讓他們的孩子第一次驕傲地擁有『失落』 感」。後來費滋傑羅寫道:「美國將進入有史以來最盛大、最華麗的狂歡,可說的還有很多。」

該書出版不到一個月,費滋傑羅又寄給編輯十一篇短篇小說和六首詩,其中三首「在《普林斯頓詩文選》第二輯上發表後曾引起不少關注」,還擬了許多書名供他選用。麥斯讀完全部內容,選出八篇短篇,並從費滋傑羅取的一堆輕快標題中選了最出色的《摩登女子與哲學家》(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為書名。查爾斯.史克萊柏納認為柏金斯挑選的篇目「很可怕」,但既然柏金斯已經打造出一本暢銷書,就讓他再賭一把。

費滋傑羅的寫作收入從一九一九年的八百七十九美元暴增到一九二○年的一萬八千八百五十美元,卻花得一文不剩。在史克萊柏納看來,費滋傑羅簡直不知節儉為何物,對未來也毫無打算。他寫信給夏恩.萊斯里說,費滋傑羅「喜愛奢華生活,只要工作順利就把錢拿去享樂。他的品格中沒有節儉這回事」。

范.威克.布魯克斯的《馬克吐溫的考驗》對費茲傑羅影響不小。
范.威克.布魯克斯的《馬克吐溫的考驗》對費茲傑羅影響不小。

從費滋傑羅開始,柏金斯養成寄書給他創作中作家的習慣。「麥斯就像老派藥劑師」,」他的一位作家詹姆斯.瓊斯說:「只要看到你開始消沉,他就像開處方一樣給你一本他認為可以讓你振作的書,總是根據你的情況特意挑選,完全符合你的品味、性情,又足以推你一把,給你全新的思考視野。」一九二○年六月,麥斯寄給費滋傑羅一本范.威克.布魯克斯(Van Wyck Brooks)寫的《馬克.吐溫的考驗》(The Ordeal of Mark Twain)。麥斯告訴費滋傑羅,布魯克斯「很有才華,很有魅力,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我很樂意找一天約你和他一起吃午餐。」

范.威克.布魯克斯是柏金斯最要好的朋友。他們早在紐澤西州普蘭菲爾德讀幼稚園時就認識,後來一起在哈佛大學念書。大學畢業二十年後,布魯克斯正致力成為當代美國文學最重要的評論家。

「這是我讀過最受啟發的書之一,彷彿重新灌注我生命氣息,」費滋傑羅收到書沒幾天就回信給柏金斯說:「剛寫完我至今最好的短篇小說,下一個長篇將是我一生的傑作。」費滋傑羅把《馬克.吐溫的考驗》中很多句子都畫了線,證明布魯克斯這本書對他接下來一系列短篇小說影響深遠,也讀了布魯克斯對馬克.吐溫長篇小說《鍍金年代》(The Gilded Age)的評論。《鍍金年代》講一個男人到西部去探尋煤礦山,找到了,致富了,就可以娶他愛的女人。史考特於是寫了一篇中篇小說,裡面有個名叫費茲諾曼.寇佩帕.華盛頓的人也在那時代爬上蒙大拿州一座寶藏山,並取名〈大如「麗池」的鑽石〉(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

作家整個夏天都在工作,但柏金斯沒有。除非覺得自己工作做得夠好,否則他是不肯休假的,而那年夏天,他當編輯以來第一次相信自己可以休假了。在動身去喘口氣前,柏金斯寫信告訴費滋傑羅他度假的地址,方便他有事聯繫。那是一個小鎮,實際上他每年夏天都去那裡。

佛蒙特州溫莎鎮位於佛蒙特與新罕布夏州交界線往北三分之一處,在康乃狄克河西岸,對麥斯.柏金斯來說,這裡是世上最美的地方。大約七十年前,他的外祖父在阿斯科尼山陰蓋了一座莊園,好讓家人待在他身邊。「溫莎是我外公的子孫們的天堂,」麥斯的妹妹芳妮.寇克斯(Fanny Cox)在《佛蒙特人》雜誌上撰文:「冬天我們各自生活……但一到夏天,我們會聚在尖木樁圍欄後的一大片地方,那裡有六幢房子面向村莊大街,田野向後無盡延伸,穿過有鐵杉樹籬的綠草坪,環繞一片滿是秋海棠的花床,向下延展到池塘邊。」池塘後地勢較高的地方是這片莊園最迷人處,幾條小溪從山上流下,松樹、白樺樹林中有許多彎彎曲曲的小徑。家人都把這片特別的樹林稱為「天堂」。

在「天堂」裡,年輕人可以像想像力一樣自由,毫不受限地奔跑。年少的麥斯.柏金斯和兄弟姊妹在這裡度過了不知多少時光。當了爸爸後就帶孩子們來,從紐約搭乘舒適的「白山特快」夏季列車,七小時後抵達目的地的所有快樂,一路上一直感染著她們。

柏金斯曾對其中一個女兒說:「最棒的感覺是帶著疲憊上床。」一天中柏金斯最喜愛就寢時間,那是入睡前他還能「駕馭夢境」的幾分鐘。在這尚且醒著的片刻,麥斯威爾.柏金斯總將自己納進一八一二年的俄國—他最喜愛的《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中的場景。夜復一夜,他腦中滿是拿破崙軍隊在霜凍與初冬風雪中從莫斯科撤退的景象。在佛蒙特州的早晨,當托爾斯泰筆下的人物在他眼前一一走過,他認定他的夢在這裡更加鮮明,沒有哪個地方像溫莎鎮讓他睡得這麼安穩。

每年夏天,柏金斯都會帶幾個女兒去健行,爬一次阿斯科尼山,先走三十分鐘再休息十分鐘,就像《戰爭與和平》裡安德列公爵率兵行軍一樣。但柏金斯在溫莎最大的樂趣是一個人漫無目的地長程散步,他總說那是「真正的散步」。孤身一人,他穿越這片祖先們走過的土地。

史考特.柏格和他的著作《天才:麥斯威爾‧柏金斯與他的作家們,聯手撐起文學夢想的時代》(新經典文化)
史考特.柏格和他的著作《天才:麥斯威爾‧柏金斯與他的作家們,聯手撐起文學夢想的時代》(新經典文化)

*本文選自《天才:麥斯威爾‧柏金斯與他的作家們,聯手撐起文學夢想的時代》(新經典文化)。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