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美方談判團隊與中方進行了第八輪磋商。按照計劃,劉鶴下周還要前往華盛頓繼續談。究竟是哪些因素讓中美在不時「釋放出積極信號」的同時,始終難以達成最後的共識?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財長馬努欽28日下午抵達北京。據中國官媒報導,雙方舉行了工作晚餐,然後29日全天進行磋商。
馬努欽在北京時間周五下午發推特稱,他和萊特海澤「在北京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貿易對話,期待下周在華盛頓與中國國家副總理劉鶴繼續這個重要的討論」。不過,目前雙方均未公布談判細節。
美國商品進口、智慧財產權,強制技術轉讓
據德新社援引觀察家稱,中國可能會同意,大幅增加對美國商品的進口。另外,華盛頓期待中國可以拿出舉措,更好保護在華美企的智慧財產權,結束強制技術轉讓。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擬對外企開放雲端運算市場」,作為對美國的讓步,該內容是雙方探討技術相關問題一攬子提議的一部分。而在本輪談判開始前,路透社就在一篇報導中引述美國官員稱,雙方」在(避免)強制技術轉讓議題上取得了空前的進展」。
正在海南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周小川周五對媒體表示,他認為中美貿易談判「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積極信號」。這位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說,談判以來,美國總統川普的推特以及媒體報導一直在引發公眾情緒的轉變,而「川普最近的推特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不過,川普在他最近幾天的推特中並未提及中國或者美中貿易談判。據CNBC報導,這位美國總統28日籠統地表示,與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進展地不錯。
然而迄今為止,美國仍保持著關稅威脅作為談判籌碼,這讓中美目前的博弈不得不繼續下去。而習近平與川普在佛羅裡達海湖莊園會面、簽署「停戰協議」,似乎也還要再等一段時間。
「為一個單詞交涉兩個多小時」
事實上,種種跡象顯示,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地頗為艱難。即便是澎湃等中國媒體,也以《談到現在有多艱難》為題,對此進行了報導。
報導提到了談判中的一段小插曲,稱雙方雙方工作團隊通過視訊聯系,「逐字逐句地就協議文本進行談判」。在一次涉及農業問題的談判時,雙方在一個單詞上「卡關」,「因為這個單詞的用法,兩邊在視訊裡爭了兩個多小時。到最後,這個單詞還沒談攏,只能暫時擱下」。
不過,報導中沒有提及涉及的具體是哪個詞,而將重點放在雙方正在「一個字一個單詞地爭」。
中方擔心被美方欺負
《南華早報》也以「口頭誤會和缺少中文版文件正在威脅美中貿易談判」為題,講述了120頁的協議草案文本沒有中文版本給談判帶來的障礙,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報導同時也談及影響談判的另一個因素,中方「擔憂被美方欺負」。
報導援引華盛頓哥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美國談判小組外部顧問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他們(中方)最擔心的可能是,中國受到了欺負,做出了不恰當的讓步。我們現在可以在中國媒體上看到這個論調」。
這位美國智庫專家提到了川普的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之前的爆料:庫德洛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講道,在談判第一天進展艱難、第二天中斷後,萊特海澤對斥責中方,要求其回到談判桌。在接受CNBC采訪時,庫德洛也稱,萊特海澤曾在一次會談期間對劉鶴進行了嚴厲警告。
白邦瑞認為,中國未來會表現得很強硬,不會接受美方的一些要求。
鴉片戰爭「百年恥辱」的陰影籠罩
《紐約時報》周四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庫德洛爆料」的插曲,文章以「鴉片戰爭的苦澀歷史籠罩中美貿易談判」為題,講述了中國擔心被美方欺凌的心理。文章援引《帝國的黃昏──鴉片戰爭及中國最後的黃金時代的終結》一書的作者裴士鋒(Stephen R. Platt)說,中國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百年恥辱」,「對19世紀那段歷史揮之不去的記憶,在很大程度上能解釋中國對於建立一個更多按照中國條件行事的全球貿易秩序的渴望」。
據英國《金融時報》周五報導,3月早些時候,「在協議草案上,中方談判代表劃掉一些美方以為在1月已經談妥的內容」,中方發回的草案上面「用紅筆作刪除標記並寫下替代條款」。報導稱,劉鶴領導的中國談判小組發回的「紅線」文件「突顯了他們迄今在抵制美國要求方面的成功,但即使是在不那麼有爭議的領域(例如增加購買美國出口產品和改善外國投資者的市場准入),也被證明難以達成一致」。
《金融時報》的文章同樣提到了,中方很擔心會給外界留下屈服的印象,稱在一月份北京的一場閉門會議上,「中國談判小組的成員在會上警告稱,如果他們向美國做出過多讓步,他們可能被貼上『叛徒』標籤」。
那篇被多家媒體廣泛轉載的「為一個單詞交涉兩個多小時」的文章在結尾這樣寫道:「在談判這個階段,得有點底線思維,做好談不成的思想準備。談得成很好,談不成也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