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反統戰不能自我孤立

2019-03-15 06:50

? 人氣

習近平的對臺工作思想,就是不能讓臺灣問題久拖不決,不能一代傳一代。所以,就必須改變現狀,必須使兩岸關係的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相向而行。(美聯社)

習近平的對臺工作思想,就是不能讓臺灣問題久拖不決,不能一代傳一代。所以,就必須改變現狀,必須使兩岸關係的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相向而行。(美聯社)

針對習近平提出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蔡英文總統日前召開國安會議,擺出大陣仗加以反制,提出了七項指導綱領。坦白說,對岸的一國兩制,我們耳熟能詳;至於臺灣方案內容為何?它和原先設想的一國兩制有何差别?現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沒人說得清楚。而蔡總統的反制之道,也是「見樹不見林」,只是一些口號。大家都是隔空喊話,高來高去。一般民眾的理解,就像對九二共識那樣,不知道兩岸執政當局現在在爭議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提兩制臺灣方案,是「以退為進」,也就是列寧說的,「退一步,進兩步」。表面上,是凸出臺灣方案有別於港澳模式,考慮到臺灣的現實,並且可以經由民主協商來討論。進兩步是,強調兩岸政治定位,只有一中,沒有各表;兩岸關係只有統一,沒有臺獨。蔡英文要維持現狀,但在對岸眼中,現狀已經發生變化。

第一,蔡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形同否定馬政府執政八年的兩岸現狀。而在對岸看來,沒有這個習眼中的「定海神針」,兩岸關係就會失去方向。第二,在臺灣內部,有人已把臺獨從主張變成行動,臺獨公投勢在必行,結果就是制憲建國。

習近平的對臺工作思想,就是不能讓臺灣問題久拖不決,不能一代傳一代。所以,就必須改變現狀,必須使兩岸關係的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相向而行。因此,兩岸的模糊空間沒有了,對岸不再跟你糾纏什麼各表、同表的問題;也把一國兩制明白定位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在對岸眼中,「中華民國」已在兩岸關係的陰霾中消失了!

兩岸關係已呈現「一翻兩瞪眼」的狀態。原因有二。第一,形勢所逼,習已逐漸缺乏戰略定力。按照習在「19大」的報告,他目前是處在「19大」到「20」大之間、「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處在這個重要的歷史交匯期,習不能讓臺灣問題破壞他的「中國夢」。第二,由於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因此對岸要運用蔡執政的「跛鴨時期」,把價碼抬高,把九二共識發揮的事務性談判功能,擴大到為統一服務的功能。

20190311-「印太地區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開幕典禮,總統蔡英文上台致詞。(陳品佑攝)
作者認為,由於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因此對岸要運用蔡執政的「跛鴨時期」,把價碼抬高,把九二共識發揮的事務性談判功能,擴大到為統一服務的功能。圖為蔡英文於「印太地區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開幕典禮致詞。(陳品佑攝)

蔡英文現在沒有妥協的空間。臺灣實施民主政治,不能勝選連任,則什麼都不必談;但對岸因不存在人民直選國家領導人的問題,故不能分辨何謂競選語言、何為政策語言。民共雙方缺乏互信,又無溝通管道,蔡英文無法向對岸解說這個民主政治的ABC。

兩岸正一步一步走向深水區。雙方面對的問題就像李登輝過去常說的,「許多臨時問題變成長期問題;許多非常時期的問題,變成平常時期的問題。」個人認為,兩岸如果還以冷戰思維來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沒有一方是絕對的贏家。所謂冷戰思維,就是從單邊主義思考問題。中共在後冷戰時期,強調必須從雙邊或多邊主義來處理國際事務,認為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應該發揮重要的功能。

然而,北京在處理臺灣問題的時候,往往只堅持自己的想法,而無視於臺灣的看法。例如,最近有大陸學者談民主協商的時候,因把「拒絕接受九二共識」的人排除在外,這就忽略了民主的本質。民主,應該包容各種不同的意見,即使是反對的意見。習近平強調「聚同化異」,就是承認兩岸有「異」的存在,才有必要去化解。

我認為,不僅兩岸應聚同化異,臺灣內部也有這個需要。藍營內部許多人認為,蔡英文提出的七項指導綱領,目的是「出口轉內銷」,是在製造或操作選舉議題。這就說明,臺灣內部對於反制「兩制」臺灣方案,是沒有共識的。臺灣實施民主政治,但卻缺乏一套民主機制,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已故的美國兩岸問題專家唐耐心(Nancy Tucker)曾說過,「臺灣內部的動盪,常常妨礙它處理對外事務的能力」,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臺灣長期藍綠惡鬥,已嚴重削弱了本身與對岸討價還價的能力。藍營日前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建議,立刻造成藍綠之間的口水戰,其實,大家應該從臺灣的整體利益來思考這個問題。臺灣應該自問,要不要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應不應該把大陸市場排除在外?臺灣有沒有條件設置自由經濟貿易區?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須經過一番算計,不能淪為政治上的口舌之爭。然而目前看來,自由經濟貿易區似乎已演變成了選舉的政治角力。

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執政者當然必須考慮屬於經濟安全的問題,但我們不認為為了安全,就可以把經濟利益拋開。在後冷戰時代,西方國家就有一個風險管理的機制,處理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問題。臺灣自身的例子,如當初興建台北翡翠水庫的時候,也曾引起部分人士以安全為名,持反對意見;水到渠成之後,才瞭解水庫對於解除水荒的重要性。核能發電引起的爭議也是如此,我們應該重視安全問題,但也不能因噎廢食,而忽略了生存的必要性。

中共把統戰視為三大法寶,我們不能因為恐懼對方的統戰,就把自己孤立起來;只有讓自己體質健全,才不會擔心它對社會帶來的傳染病危險。臺灣不可能在無菌的世界中生存,政府應該做的是加強民眾的免疫力,以對抗各種病菌的來襲。對岸當然不是病菌,所以我們也不必要在接觸時整天把口罩戴在嘴上。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