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蘭傳藝中心織出4種經典工藝

2018-08-07 14:55

? 人氣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羅欣怡執行長體驗緙絲織布機。(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羅欣怡執行長體驗緙絲織布機。(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你聽過「歲月如梭」嗎?你可曾握住梭子織一塊布給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承襲千年泰雅編織 比穗保羅淚眼織人生

泰雅編織老師比穗保羅現定居宜蘭南澳鄉武塔部落,眼見泰雅編織顯現失傳沒落的危機,毅然投入學習致力傳承,她說,坐在祖先留傳下來的地織機前來回操作織出祖靈的紋飾,總是會讓她想起先人白日隱密藏匿織布機、夜裡才能偷偷織布的歷史,每每思緒飄飛至此就忍不住流下眼淚,比穗保羅說,她織的不是布,是人生。

泰雅族編織工藝師比穗保羅親自示範泰雅地織機操作。(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泰雅族編織工藝師比穗保羅親自示範泰雅地織機操作。(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梭織結合理性與感性 提花織蝴蝶修復心靈

其中梭織創作者李偵綾作品常常看見蝴蝶元素,她說會開始用提花織作蝴蝶,是因為有一年冬天的霸王寒流,父親身體不適去世。喪禮後某天看到一則台灣紫斑蝶遷徙避冬的報導,牠們聚集成一顆球狀來避寒,這個現象使她感動,便將織好的布料剪成一片片蝴蝶,再聚集組成一個球,「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個修復自己的過程,之後我便很喜歡蝴蝶這個符號,在後來的作品中有反覆的出現」。李偵綾說快閃工坊跟遊客近距離互動,透過專業的引導與學習,編織工藝不會僅只停留在「手工藝」的層面,梭織可以訓練邏輯能力(例如設計織紋結構、改善織品強度或手感軟硬度)、色感、造型、設計能力、專注度與耐心等,它是跨界的,既傳統又現代,既理性又感性。

羊毛製氈工藝林婕妤身上所穿著的一體成型連身裙,也是羊毛氈製成。(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羊毛製氈工藝林婕妤身上所穿著的一體成型連身裙,也是羊毛氈製成。(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多元空間結合藝術家與宜蘭好秘境 動手編織快意人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擁有多元的展演空間,非常適合傳統藝術的展演、人才培育及教育推廣。傳藝中心目前積極推動「國家級登錄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團體)接班人傳習演出及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包含表演藝術及傳統工藝兩大面向,藉由宜蘭傳藝園區提供展演舞台及實作場域,公、私部門協力合作打造傳統藝術育成發展的平臺。很高興本次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能夠提供創作空間,邀請國內從事纖維工藝的藝術家進駐園區臨水街,希望透過工藝的示範與體驗,打造一個夢想可以實現的文化場域,讓大小朋友都能更親近工藝之美。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台中深耕纖維類工藝多年,本次四位入選工藝師中有三位來自台中,實為台中市政府在纖維類工藝投入多年累積的成效。

財團法人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與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合作「2018年傳藝快閃工坊徵選計畫」,近30名來自全臺灣的纖維類工藝師參與,歷經評選與三次循環投票後選出四位工藝師進駐宜蘭傳藝園區,專業領域分別是泰雅編織、製氈、緙織、梭織,自7月起到今年底,她們不但會在宜蘭傳藝園區臨水街秀出拿手絕活、讓遊客親自動手體驗、更將以各自的編織技法共同創作出一件代表作品留在宜蘭傳藝園區,歡迎到傳藝來動手學編織。

宜蘭傳藝快閃工坊計畫正式啟動。(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宜蘭傳藝快閃工坊計畫正式啟動。(圖/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4位工藝師教你編織美學工藝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指出,這次入選進駐的工藝師分別為黃蘭葉(緙織)、李偵綾(梭織)、林婕妤(羊毛製氈)及比穗保羅(泰雅編織)四種不同工藝的佼佼者,工藝師們將與博物館產業研究室主持人林志峰老師共同策劃並設計一件代表性作品留置宜蘭傳藝園區,將經典藝術轉化為戶外裝置藝術,讓民眾得以接觸工藝美學。同時未來半年四位工藝師也將帶領學徒每週開課,讓全台灣對於纖維類工藝有初階、中階、高階課程需求的民眾,在宜蘭傳藝園區都能找到適合的課程。

快閃工坊四位工藝師今年7月至12月進駐宜蘭傳藝園區臨水街,結合水岸生活與藝術創作,現場並有志工帶領參觀各工藝師創作工坊,歡迎親子旅客或學校團體現場報名兒童手做課程,讓傳統工藝美學向下扎根。

【4位老師4個夢】

「緙織工藝-黃蘭葉」
緙織也稱刻織,如同在布上刻出一幅畫般,所以不同於一般織布的經緯相通,緙織透過「通經斷緯」的技術,製作出各種圖形。一寸緙織一寸金,一公分的緙織有時候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去製作,它是如此費心費工的精細工藝,所以您可以把它當成藝術品欣賞,亦可與日常衣帽服飾結合,因為傳統工藝還是要貼近生活並與市場結合,才能長久延續。

●經歷:

2005年第五屆國家工藝獎/纖維藝術類佳作
2015年台中市登錄為傳統工藝文化資產保存者

「泰雅編織-比穗保羅」

在泰雅族語,織布的意涵代表織出一個人生。織布對泰雅織女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會織布才能紋面,要有紋面才能通過彩虹橋。泰雅織布已有5~6千年歷史,殖民時期曾經飽受壓迫,泰雅女性只能藏起編織工具在深夜偷偷的織,方使這項傳統得以保留。對比穗保羅來說,織的不是布,是人生。

●經歷:

2017年受邀雲科大擔任「第十七屆山海觀文化資產學術研討會」演講嘉賓2017年擔任宜蘭縣成功國小「泰雅文化及編織課程」講師

「製氈工藝-林婕妤」

羊毛氈是目前人類歷史記載中最古老的織品形式,約出現於新石器時代-西元前6500到6300年。羊毛氈技法大致分為針氈及濕氈,針氈是運用倒鉤的針不斷地戳,讓一團羊毛慢慢糾結在一起然後氈化;濕氈則是運用鹼性水讓羊毛細纖維慢慢糾結然後加壓搓揉製作。羊毛氈具有結實、保暖、重量輕的特色,且可塑性強,在生活中用途非常廣泛,亦可天馬行空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工藝品。

●經歷:第一屆纖維創作獎榮獲「叁獎」

「梭織工藝-李偵綾」

梭織是經紗在上下開合時讓梭子帶動緯紗穿過,以90度角經緯交叉織成。梭織藝師需要具有理性結構與感性配色的雙重特質,兩者兼具才能製作出完美的作品,因為若無結構能力,材料就只是材料,無法被設計生產為生活用品;若欠缺配色美學,則無法創造出美好的作品。透過不同的梭織技法,就會織出不同的織物,常見的如: 帆布、牛仔布、牛津布、人字布、燈心絨、提花布等等。

●經歷:

2016第二名-第42屆纖維慶典─配件組-科林斯堡
2015一等獎-台灣工藝競賽─美術工藝組-台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