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電影」導演楊德昌回顧展 7月22日盛大登場

2023-06-13 13:48

? 人氣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楊德昌導演對於 1960 年代台灣社會的刻畫,也帶入他個人的成長經歷。(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楊德昌導演對於 1960 年代台灣社會的刻畫,也帶入他個人的成長經歷。(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知名臺灣電影導演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影視聽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共同策辦,7月22日至10月22日將分別以影展與展覽同步於兩館進行,除了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創作系列以及特別主題放映,同時以沉浸式展覽引領觀眾走進楊導的電影世界,在首度公開展示的文件與影音資料中,一同尋思其獨特的創作歷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年楊德昌導演遺孀彭鎧立女士與國家電影中心(現影視聽中心)洽談《獨立時代》與《麻將》的數位修復事宜,並寄存一萬多件從未公開的珍貴楊德昌相關電影文物,影視聽中心歷經近三年相關文物的造冊、整飭、數位化及研究後,與北美館攜手合作,由彭鎧立女士擔任首席創意顧問,回顧展覽由王俊傑館長與電影學者孫松榮教授擔任策展人,影展則由影視聽中心策展人林木材策劃,共同向這位具有高度藝術成就的國際導演致敬。

楊德昌為1980年代標誌臺灣獨特電影文化開端的「臺灣新電影」中,最具代表性、且最為國際矚目與認識的電影導演之一。作品題旨嚴肅,然表現手法大膽、慧黠且具理性思辯,以其豐沛的創作能量與自成一格的影像語言帶來創新電影實踐,作品獲獎無數:《恐怖份子》(1986)獲第2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獲第2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及第36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獨立時代》(1994)曾獲第31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麻將》(1996)獲第46屆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及第9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一一》(2000)則讓楊德昌一舉成為首位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臺灣影人。2007年他獲頒第44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一一》則名列英國電影協會(BFI)影史百大片單之中。

本次將透過首度曝光的重要文獻與影音檔案,於北美館立體呈現楊導之電影創作脈絡:如從劇本之各個修訂版本、人物關係圖等,得以一窺其創作理路及對角色刻劃之著力;而分鏡圖、場記表等文件,以及劇組側拍紀錄,讓我們得以揣摩其於電影拍攝現場的工作樣態。除了執導影視作品,楊德昌曾編導過多部劇場作品,本次將展出《如果》、《成長季節》、《九哥與老七:九七狂想》,以及與香港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合作《實驗莎士比亞:李爾王》之劇本、相關手稿與文件、演出錄影等。此外,楊導於建中時期即繪製大量連環漫畫,於其事業晚期亦投身動畫製作,多部Flash動畫、未完成動畫長片《追風》及《小朋友》之手繪稿都將展出。

影視聽中心同時舉辦的回顧影展,將以楊德昌導演的電影創作全系列為主。此外也企劃特別主題,試圖從不同角度重現楊導的電影世界與創作思考。放映場次表預計7月7日於影視聽中心網頁與社群媒體公布,相關套票優惠及限量贈品現正規劃中,7月12日於OPENTIX系統開放影視聽中心會員優先購票,7月14日全面開放販售。展覽開幕的當周周末(7月22至23日)將於北美館舉辦論壇。

論壇共計兩場專題演講、四場座談,詳情請見:https://www.tfam.museum/yiyiey,預計於7月10日早上10點開放報名。歡迎持續追蹤影視聽中心及北美館之官網與社群平台,以獲取影展、論壇與展覽之最新消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