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設計節 駁二倉庫宣告設計開放中

2017-12-22 16:16

? 人氣

2017高雄設計節將於12月23日起至明年1月7日於駁二藝術特區登場。(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2017高雄設計節將於12月23日起至明年1月7日於駁二藝術特區登場。(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2017高雄設計節將於23日起至明年1月7日於駁二藝術特區登場,自2008年辦理至今走過10年,今年以「Yes, We Are Open!設計開放中」為題,開幕活動高雄市長陳菊特別蒞臨,與高雄設計節邀請田修銓設計的輕軌吉祥物OE,一同打開駁二蓬萊倉庫旁的OPEN入口裝置,宣告設計開放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參展的近百位設計師也到場支持以高雄城市為名的國際設計節,呼籲大家用多元開放的態度,設計思考腳下這座城市更美好的可能性。

高雄設計節第十年 逐漸累積文創能量

陳菊表示,累積十年的高雄設計節,十年有成。這十年,市府除了將「鋼雕藝術節」、「貨櫃藝術節」延續升級外,更策畫出「好漢玩字節」、「青春設計節」等新創展演品牌,將文創能量逐漸累積打造出台灣首屈一指,每年340萬以上遊客人次的駁二藝術特區。

陳菊說,徹底翻轉高雄過去的工業城市印象,成為藝術人文的新基地。此次難得展開跨局處的合作,展出的主題與市民息息相關,主題展以高雄市政、產業及地方作為議題平台,討論範疇涵蓋高齡長輩、輕軌指標、未來居住、產業創新及地方節氣,從設計師的視角,帶民眾看見全然不同的城市面貌。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尹立指出,過去十年高雄設計節不斷以南方城市的原創觀點出發,拋出議題與國際設計力量對話。今年,累積了十年的自信,有史以來第一次沒有邀請國際策展,聚焦高雄議題,和社會局、捷運局、工務局一起合作,希望可以落實設計創意,貼近土地,以人為本。

中華民國設計師協會理事長陳秉良表示,高雄設計節是一個「真的」設計節,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玩真的,真正落實,這是一個實驗與交流的場域,高雄人也可以以OPEN的心態,獨立思考的精神,重新認識自己。

文化局與捷運局特別邀請設計師田修銓重新梳理今年度剛開通的輕軌,提出功能及美感兼具的視覺系統,以未來高雄為主題設定視覺規範,大至站牌地圖,小至禁菸標誌,如一般禁止飲食的標誌都以漢堡及可樂為圖像,設計師發揮創意以更貼近地方文化的雞排及珍珠奶茶來設計,令人會心一笑。

設計創意聚焦高雄議題,貼近土地,以人為本。(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設計創意聚焦高雄議題,貼近土地,以人為本。(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展覽期間駁二鄰近的三輕軌站體都是示範站,民眾可實際赴現場感受設計美學進入城市帶來的新氣象。田修銓更加碼創作外星人OE做為輕軌吉祥物,OE整體造型延伸自輕軌車體型態,白色流線型的身體,十分可愛,角色設定為高雄市長花媽的外星好朋友,一出場便受到熱烈歡迎。

市政設計單元邀請多位設計師發表對於城市的獨特觀點,也與社會局合作在高齡化社會中翻轉高齡刻板印象,超過百位長輩共同參與設計,展現不同以往的高齡生活態度;與工務局合作則將充滿專業建築語彙的高雄厝政策,透過角色及故事設計重新詮釋,目標使小朋友都能輕鬆理解高雄厝政策,因為這些政策都是關乎永續及未來的議題。

高雄在地知名企業也共襄盛舉

為產業設計展區從高雄城市街道熟悉的大小招牌切入,牛乳大王、褲子大王、書包大王,以大王命名的氣度下展現的則是高雄人對於自家品牌的自信及霸氣;單元邀請高雄在地企業透過設計展現不同以往的品牌質感,台灣最大的機車製造商光陽工業,以「Ride Beyond」為題,在鏡面交錯的虛實展場空間中,傳達企業追求環保綠能、永續創新的概念。

世界級門鎖製造商台灣福興工業,則以清冽的玻璃材質及光影效果顛覆對於傳統產業的既定印象,訴說企業的社會責任及使命;天然穀飲業者馬玉山,則透過穀物堆疊及手感插畫展現全天然宣言,在充滿自然色彩的空間中感受五穀雜糧的新食力;提提研以「愛」作為主軸,邀請多位設計師作者透過細膩觀察,共同描繪人與人之間關於愛的模樣。

祥業工業則以搶眼的紅色座椅貫穿展場,呈現從原料、設計到製程的步驟;另外打狗啤酒的啤酒實驗室、SKB文明鋼筆的好好寫字及榮泉彈珠汽水等在地品牌,都將透過精彩的展覽及互動裝置帶觀者體驗品牌新形象。

主題展最後則是回歸土地氣息,帶民眾透過設計品味高雄農作的24節氣,並感受山、海、平原的滋潤及美好。2017高雄設計節除了豐富多元的主題展,另有為生活設計匯聚超過40個設計品牌,以及開放論壇、開放設計影展及開放空間等周邊活動。

2017年12月23日至2018年1月7日於駁二藝術特區B3、B4及B6倉庫登場用設計翻轉城市,開展首日推出現場購票贈送SKB高雄設計節限定款原子筆組,更多資訊請上駁二官網或高雄設計節官網kdf.pier2.tw查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