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39小時」拍片競賽爆抄襲風波 南市鬧出滿城風雨!

2016-05-05 17:20

? 人氣

舉辦「39小時」拍片競賽爆抄襲風波 南市鬧出滿城風雨!

舉辦「39小時」拍片競賽爆抄襲風波 南市鬧出滿城風雨!

記者賴子瑄/台南報導
台南市「39小時拍片競賽」今年邁入第五年,卻在今年預備競賽拍片前,原是策展團隊人之一的狄龍(Till Dietsche)的抗議,也驚動了遠在德國柏林國際短片影展主席赫爾曼斯(Heinz Hermanns),在其臉書上表示遺憾的關切。文化局長葉澤山說,狄龍只是「39小時拍片競賽」的原創者之一,不是獨創者,原創者至少有3人。但文化局舉辦競賽的前4年,確實都是和狄龍團隊合作,今年因擴大規模,競賽經費倍增,才採公開招標,狄龍團隊也參與了競標落選,才延伸出原創的爭議。
「台南39小時拍片競賽」是於2011年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也是策展團隊人之一的狄龍在台南與文化局共同首辦的比賽,比賽概念為39個團隊在39小時中製作39部影片,在台南舉辦至今已5年。然而上個月初台南市文化局卻被議員爆出取消狄龍的續辦申請,還以原創者的案子對外招標,公然剽竊他的創意,引起爭議。
葉澤山表示,赫爾曼斯4月13日在個人臉書上發表意見,他4月20日就寫信給赫爾曼斯提出說明,希望化解爭議。他認為赫爾曼斯應該是單方面受到誤導,他對此表示遺憾,也希望未來有機會和德國柏林國際短片影展合作。至於狄龍團隊預定5月中旬舉辦「福爾摩沙39小時拍片競賽」,他祝福的樂觀其成,市府也願意提供協助。
「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是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自2012年起辦理的競賽活動,目的是提供在地的年輕影像工作者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以及藉用這種創新的拍片方式,將臺南行銷出去。會有這個競賽的實現,源自於許多人的努力。2012年,即活動舉辦的第一年,當時為長榮大學媒體設計科技學系兼任教師的Till Dietsche先生、影片工作者(同時也是美語教師)的Duke先生以及崑山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曾惠青副教授三人,因此首年的策展人由這三位擔任,第二年由Dietsche先生及他的夥伴戴叮玲女士擔任策展人,該局與後所提到的兩位策展人的合作關係一直維持至去年。上述說明可參照2012年之相關媒體報導皆可印正。
文化局針對「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的「39」小時的由來指出, 臺灣限時拍片活動「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並非第一個,早在2001年就有美國的「The 48 Hour Film Project」(48小時拍片),這個活動曾經在我國的高雄及台北辦理過;另外還有在臺灣已辦理10年的「金甘蔗影展」限時6天完成拍片,也是另一種時間較長的限時拍片競賽。本競賽名稱之「39小時」原本並非是限時「39小時」而是「40小時」,由於顧及到臺灣人較介意「4」的這個數字,在第一屆策展人曾惠青老師的提議下改為「39小時」,而第一屆的活動名稱為「大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第二屆則在市府建議下改為「臺南39小時拍片競賽」,把「大」字去掉,成為大家現在印象中的名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