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倫敦橋買回美國,跨洋越海再造傳奇

2018-10-07 13:07

? 人氣

羅伯特·帕克斯頓·麥卡洛克(Robert Paxton McCulloch)是一位精力無窮並充滿創造欲的美國發明家,他最終使著名的倫敦橋跨越了海洋。(圖/BBC中文網)

羅伯特·帕克斯頓·麥卡洛克(Robert Paxton McCulloch)是一位精力無窮並充滿創造欲的美國發明家,他最終使著名的倫敦橋跨越了海洋。(圖/BBC中文網)

舉世聞名的倫敦橋於1831年竣工,是英國建築師約翰·蘭尼(John Rennie)的設計傑作。這座大橋見證了英國工業革命和倫敦霧都的百年歷史。不過,這只是它「生命」中的一個篇章,在泰晤士河上安居了140年後,它開始了另一段傳奇生涯。

誕生於19世紀的倫敦橋是為了當時主要交通工具馬車而設計的。但是到了1965年,已歷經100多年風雨的倫敦橋不得不負載越來越多的現代交通工具——汽車、雙層公交車甚至載重卡車。人們發現,這座曾經風光一時的倫敦橋正在非常緩慢地下沉,陷入泰晤士河。

歷經百年風雨的倫敦橋是英國建築師約翰·蘭尼設計的,是為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馬車而設計的。(圖/BBC中文網)
歷經百年風雨的倫敦橋是英國建築師約翰·蘭尼設計的,是為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馬車而設計的。(圖/BBC中文網)

倫敦橋樑和市政當局為此討論的結果是,唯一的解決方案恐怕就是拆掉老橋,重新修建一座適合現代交通的新倫敦橋。

奇葩建議

但有人提出了一個新奇大膽的建議。

歷史學家伊萬·拉金(Ivan Luckin)說,「這樣一座歷史名橋,我們為什麼不將其賣掉呢?」

這一建議一提出,立即震驚四座。拉金提出了他的具體計劃,「我們應該在美國打出賣橋的廣告,這樣一座聞名世界的大橋,肯定有人感興趣。」

那麼,價錢多少呢?根據當時的會議記錄,拉金說,100萬。

「100萬美元?」有人問。「不,100萬英鎊。」拉金回答。根據當時的匯率那就是300萬美元。

就這樣敲定了,倫敦橋售價:100萬英鎊。

拉金為倫敦橋出售廣告製作了長達40頁紙的資料,不僅詳細羅列了倫敦橋的結構信息,而且還向潛在的購買者宣傳,此舉將使他們融入這座橫跨泰晤士河的名橋歷史。

有關倫敦橋將以100萬英鎊出售的消息登上了各大報刊和當時的電視廣告。

當時有關出售倫敦橋的廣告新聞稿。(BBC中文網)
當時有關出售倫敦橋的廣告新聞稿。(BBC中文網)

但是真有人願意出300萬美元買下這座石橋嗎?

一位天才

買主出現了。這是一位叫羅伯特·帕克斯頓·麥卡洛克的美國人。

1925年麥卡洛克18歲時就繼承了一大筆遺產而成為當時的百萬富翁。雄厚的財力加上他無盡的發明創造欲,使他還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時就創建了自己的汽車引擎公司。

之後,年輕的麥卡洛克以100萬美元賣掉公司,從中西部轉到加州經營一家船舶引擎公司。

「他是一位天才。」麥卡洛克的孫子邁克·麥卡洛克( Michael McCulloch )說,「他在建築和發明方面非常精明,設計引擎是他的強項。」

羅伯特·帕克斯頓·麥卡洛克的專業強項是設計和製作船舶引擎。(圖/BBC中文網)
羅伯特·帕克斯頓·麥卡洛克的專業強項是設計和製作船舶引擎。(圖/BBC中文網)

在麥卡洛克的孫輩眼裏,祖父是一個有點古怪,但非常真誠而可愛的人。他的作息不同常人,每天工作到凌晨,然後睡到中午起牀,著裝也與眾不同。

邁克回憶說,「他總是穿一身奶白色的中式套裝,細長的黑色領帶,白襯衫,短褲腿,黃襪子,和白色或棕色的鞋。他去世後,我想保留一雙他穿過的鞋,因為那幾乎是他的標誌鞋,可當我打開他的衣櫃,居然看到有40雙同樣的鞋和25件套裝,其他什麼都沒有。」

領先潮流

麥卡洛克是一個充滿奇思異想的人。他常回到加州棕櫚泉他的度假別墅,他在那裏任意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他是一個超前思維、領先潮流的人。在他的別墅裏,一切都是電動的,所有的門,所有的抽屜,打開任何東西都只需按一下按鈕:啟動咖啡機,打開浴盆水籠頭,或啟動桑拿屋開關,通過總開關可以控制所有的燈光。在那個時候,沒有哪個住宅有這樣的裝置。」邁克說。

麥卡洛克將自己的別墅變成一個電動世界。(圖/BBC中文網)
麥卡洛克將自己的別墅變成一個電動世界。(圖/BBC中文網)

他永遠在思考如何能使生活更加容易。

「他頭腦中充滿各種想像。他造了一架雙人直升機,他發明了據說能讓面部更緊致的蒸汽臉盆。他喜歡發明,又極為聰明並充滿創意,他總是在不停地發明東西。」

或許正是這種發明欲和對商機的敏感使麥卡洛克看中了那座著名的倫敦橋。

架橋必須有大片水域。據說他從空中找到了倫敦橋的「落戶」地點——亞利桑那州的哈瓦蘇湖(Lake Havasu)。

邁克說,「他認為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並看到了未來的商機。於是以76美元一英畝的價錢買下了這片地區。」

當年哈瓦蘇湖的空中鳥瞰景象。(圖/BBC中文網)
當年哈瓦蘇湖的空中鳥瞰景象。(圖/BBC中文網)

想像出一座新城市

在這片荒漠的無人之地,麥卡洛克想像出一座新城市——哈瓦蘇湖市(Lake Havasu City)!

為了吸引人們移居到這裏,麥卡洛克組織並出資將一些潛在投資者從美國其他地區,特別是冬季寒冷的中西部地區,用飛機送到這片不毛之地。他充滿激情地向這些人描繪在這裏實現「美國夢」的前景:在這個四季陽光明媚的州擁有自己的大房子,享受更舒適的生活。

一座新城市的誕生 - 1965年,哈瓦蘇市已經有600多戶人家,兩條通往湖邊的公路。(圖/BBC中文網)
一座新城市的誕生 - 1965年,哈瓦蘇市已經有600多戶人家,兩條通往湖邊的公路。(圖/BBC中文網)

慢慢地,這片位於亞利桑那沙漠中的地區人口漸多,但真正的變化還是來自一個特別的交易完成之後。

一個特別交易

著名的倫敦橋即將拍賣的消息傳到羅伯特·帕克斯頓·麥卡洛克耳中,他興奮異常,決定勢在必得。

很多人都認為他的決定太瘋狂了,但也有人似乎看到麥卡洛克沙漠藍圖的前景。

「很多報道都把他形容成瘋子。買來倫敦橋放在沙漠裏?」邁克說,也有人認為這個成功的百萬富翁買錯了橋,他們認為,他真正想買的其實是倫敦塔橋(Tower Bridge)。

但邁克說:「只要看看倫敦塔橋,任何有正常思維的人難道會認為有可能將其拆掉,搬到沙漠裏來嗎?」他認為,他祖父和其合作者並不反駁這些說法,是因為對他們來說,任何有關這個地方和項目的報道都是對這個新城市的免費宣傳。

艱巨而複雜的項目

不管怎麼說,麥卡洛克的這筆交易極為複雜。首先橋樑需要建在河流上,建橋需要挖出一條運河。

而開闢一條運河需要美國總統授權批准。

這件事是麥卡洛克的合作人CV ·伍德(CV Wood)完成的。他不僅爭取到美國總統授權,而且說服了16個反對這個項目的環境保護機構,讓他們相信這個項目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1968年7月9日,第一塊倫敦橋石墩運抵哈瓦蘇湖。麥卡洛克在一張246萬美元的支票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古老的倫敦橋被拆解後,跨洋過海來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這片沙漠。大約10600塊石墩乘船越過大西洋,穿過巴拿馬運河,又乘卡車陸路抵達哈瓦蘇湖。

1968年9月23日,倫敦市長出席了在哈瓦蘇湖畔舉行的動工奠基儀式,之後,倫敦橋就開始了在亞利桑那沙漠的重生歷程。

一位當時剛移居到哈瓦蘇湖市的居民諾瑪·格澤西奧斯基(Norma Grzesiowski)說,「你可以看到整個橋架子如何搭建起來,建築工人說,就好像做一件巨大的拼圖,非常令人興奮。」

橋架起來後,就是在周圍以水泥加固工程,防止橋身下沉。

倫敦橋在亞利桑那沙漠重生的過程緩慢而艱巨,工人們需要根據圖紙把重達200多公斤的每一塊石墩復位。(圖/BBC中文網)
倫敦橋在亞利桑那沙漠重生的過程緩慢而艱巨,工人們需要根據圖紙把重達200多公斤的每一塊石墩復位。(圖/BBC中文網)

工人們用雙手將一塊塊石墩復位,再用鋼筋混凝土加固。工程進展緩慢而費時費力:每一塊石墩超過200公斤重,工人們必須手工操作。最有效率的日子一天可以復位10塊石墩,糟糕的時候一天只能安裝一塊。

參加了這項工程的哈威·羅伯森(Harvey Robertson)說,如果一塊石墩受損,必須重新替換。但當地岩石與歷經百年倫敦風雨侵蝕的石墩並不匹配。

「這裏的岩石顏色要淺一些,於是我們使用煤油噴燒器,逐漸產生熏黑的效果,看上去與那些老橋墩很相似,一般人看不出新老石墩的區別。」羅伯森回憶說。

一旦大橋建成,他們開始挖掘美國總統簽署授權的運河,最終倫敦橋在離開倫敦之後,終於再次成為跨越河流的大橋。

倫敦橋在哈瓦蘇湖地區重生,整個工程歷時3年多一點。(圖/BBC中文網)
倫敦橋在哈瓦蘇湖地區重生,整個工程歷時3年多一點。(圖/BBC中文網)

「我曾經認為麥卡洛克有錢沒腦子,而一旦我參加了這個工程之後,我意識到,他是個真正的天才。」羅伯森說。

大橋落成儀式

1971年10月10日,哈瓦蘇湖的倫敦橋在人們的期盼中開始啟用。來自倫敦的代表團出席了大橋落成啟用儀式。

根據當地報紙報道,大約5000人擠滿了城市街頭,觀看大橋開幕儀式,人們興奮地揮舞著美英兩國國旗。

倫敦橋在哈瓦蘇湖市的啟用開幕儀式。(圖/BBC中文網)
倫敦橋在哈瓦蘇湖市的啟用開幕儀式。(圖/BBC中文網)

遊行隊伍釋放了3萬隻氣球,3000隻鴿子,空中飄動的橫幅寫著「終於回家了」。

生機勃勃的商機

麥卡洛克在自己的夢想成真之後6年去世了。

雖然有人認為他曾經為自己的這一決定感到後悔,但事實是,哈瓦蘇湖市的倫敦橋顯示了極高的旅遊價值。

根據美國旅遊部門的統計,去年一年就有365萬人造訪了哈瓦蘇湖畔的倫敦橋,使其成為亞利桑那州的第三大旅遊景點。

而這一總耗資1200萬美元的項目,據說在整座大橋搬遷竣工之前,麥卡洛克就已經收回了成本。

今天,當地旅遊業不僅吸引大量前來參觀倫敦橋的遊客,而且還吸引了許多水上運動愛好者和度假者。

哈瓦蘇湖因其安寧靜謐的環境和陽光明媚的氣候,使整個城市成為度假勝地,這一點連當初城市的創建者也始料未及。

哈瓦蘇湖市如今已經成為度假勝地,亞利桑那州的第三大旅遊景點。(圖/BBC中文網)
哈瓦蘇湖市如今已經成為度假勝地,亞利桑那州的第三大旅遊景點。(圖/BBC中文網)

(注: 本文根據BBC記者 Lauren Potts 的文章改編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BBC中文網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