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基會《名人理財系列》遇上投資詐騙怎麼辦?刑事局偵查員:務必在48小時內報案

2024-05-27 11:04

? 人氣

詐騙車手抓不完,還有AI深偽防不勝防。(示意圖/顏麟宇攝)

詐騙車手抓不完,還有AI深偽防不勝防。(示意圖/顏麟宇攝)

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手法日新月異,從以往盛行的電話詐騙,到現在範圍遍及各大網路平台、交友軟體,甚至假冒名人或銀行騙取錢財。根據全球反詐聯盟(GASA)的調查顯示,2023年全球有近25%人口遭詐騙,詐騙金額高達1.02兆美元。對此,內政部刑事警察局預防科偵查員趙雲在《投資人不可不知道的事》節目中分享自保法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台詐騙案一年數萬件,「假投資」一年多79%

在社群媒體上,經常可見網紅或財經專家的帳號遭盜用或冒充,並邀請投資人加入投資群組或社團,待投資人卸下心防後,再進一步介紹其他「投資老師」、「專員」等,不停轉介不同連繫人,製造斷點,引導投資人踏進陷阱後主動轉帳。

趙雲指出,2023年全台的詐欺案件超過37000件,比前一年增加28%,其中光是「假投資」的詐騙案件就多出超過5200件,增幅達79%,成長幅度比其他詐騙類型還高。

隨著政府頻繁進行反詐宣導,包含透過電視、網路、廣播、家外廣告進行宣傳、播送宣導影片等,但難免有認為自己不可能遇到詐騙,或急著想賺快錢的人。趙雲認為,其實民眾近年對詐騙的警覺心已提升不少,足以辨別是否哪些是假投資或愛情騙局,不過當身陷其中時,有沒有辦法覺察自己正面臨詐騙仍是關鍵。

詐騙車手抓不完,還有AI深偽防不勝防

至於冒用名人名義成立假投資真詐騙社團和群組,難道無法可管嗎?趙雲解釋,加重詐欺罪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責並不低,但詐騙集團分工縝密,難以追蹤源頭,新聞上常見遭逮的詐欺犯,很多都只是最底層的車手,他們負責收錢辦事,不僅不清楚上頭指揮的人是誰,連車手間也可能彼此不認識。

而在追緝的過程,也曾發現有廣告代理商等看似正派經營的企業,但背後卻利用人頭戶進行詐騙。趙雲分析,這些公司業主可能為了詐騙集團提供的分潤,因此心存僥倖加入犯罪行列,刑事單位現在也有專案小組,針對詐騙上游進行溯源追查。

除了投資詐騙,AI詐騙也日趨猖獗,名人的長相與聲音可被輕易仿造,股神巴菲特近期就曾提出警告,他認為AI詐騙未來可能成為高速成長產業,日前遭判刑的台灣網紅小玉,就是利用AI技術把名人的臉合成製作色情片。對此,趙雲表示,目前台灣的AI詐騙案件數尚無法有明確統計,原因在於民眾當下難以發現自己正面對AI詐騙,因此報案時也無法提供相關證據。

遇到詐騙唯一正解:黃金48小時內報案

趙雲也提醒,網路上有很多自稱165防騙網、國際駭客組織、律師事務所或反詐聯盟,宣稱可以幫民眾討回被騙走的錢,但這些都是詐騙集團假冒的,民眾在搜尋關鍵字與網站時務必確認網址,以免遇上二次詐騙。

當發現自己或身邊親友遇到詐騙案時,除了保持冷靜外,趙雲強調,唯一解方是第一時間撥打110、165,或直接前往住家附近派出所報案,且最好在48小時內完成報案,經身份比對後,銀行可先協助民眾凍結帳戶,不讓錢再流向詐騙集團的上游,她也呼籲民眾提高警覺,不要點進網路上的不明連結,避免掉入詐騙圈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