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幹實幹,可能完蛋!就算你不是主管,也要關注身邊隊友才不會出包

2024-05-26 09:10

? 人氣

就算不是主管,也要關注身邊隊友才不會出包。(圖/取自Pexels)

就算不是主管,也要關注身邊隊友才不會出包。(圖/取自Pexels)

個別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IC)不負責管理他人,工作通常是開發某個當天或隔一兩週需要完成的東西。他們的職責是耕耘細節,所以大多數個別貢獻者的目標,是由他們的主管和管理團隊設立的。主管也會為他們指出方向,讓他們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就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如果個別貢獻者一直埋頭苦幹,眼神只看向他們自己緊迫的死線以及他們工作的細節,他們可能會直接一頭撞上磚牆。

身為一名個別貢獻者,你必須偶爾做以下這兩件事:

1. 抬頭:目光超越下個死線或專案,看向接下來幾個月即將到來的所有大事,接著一路往下看到你的終極目標:你的使命。理想上這應該是你一開始加入專案的理由,隨著專案進展,務必確保使命對你來說仍然合理,且通往使命的路途是暢通無阻的。

2. 環顧四下:離開你的舒適圈,遠離你目前的團隊,和公司其他部門的人說話,以理解他們的觀點、需求、顧慮。這種內部溝通網路總是很有用,而且假如你的專案前進方向錯了,內部溝通也可以給你初期警告。

我只有在天塌下來時才抬頭,我是說真的塌下來。在那之前,偶爾會有顆小行星呼嘯飛過我在General Magic 的隔間,比如優質觸控式螢幕的零件還沒開發好、我剛寫好的軟體搞爆了產品、我們需要的行動網路無法運作之類的。但我就只是抹抹鍵盤,繼續埋頭苦幹。

我信任比爾、安迪、馬克掌舵,我需要的就只是證明自己而已。而這便是和偶像一起工作的缺點之一:你忙著從他們身上學習技藝,於是你就假設他們負責大願景,你認為他們會看見那道直挺挺擋在路上的磚牆。

把一個專案想成時間軸的直線,有起點,也會有終點(如果順利的話),每個人都用同樣的速度呈平行線前進,一天又一天。工程、行銷、銷售、公關、客服、製造、法務等部門都有各自的一條線。

最上層的CEO執行長和經營團隊大都凝視著地平線遠方,他們有50%的時間是花在計畫幾個月或幾年後模糊又遙遠的未來上,25%花在接下來一兩個月即將來臨的大事,最後25%則是花在撲滅現在延燒到他們腳邊的火。他們也會盯著所有平行線,以確保所有人都跟上,並且是往同樣的方向前進。

下一層的主管通常會盯著接下來2到6個禮拜的案子,這類專案已頗為成熟,細節到位,只是需要再磨平一些稜角。這層主管應該像是坐在旋轉椅上,常常往下看,有時候往遠方看, 並花大量的時間轉向左邊看看,右邊看看,關心其他團隊,確保所有人同心協力朝下一個里程碑邁進。

菜鳥個別貢獻者會花80%的時間埋頭苦幹,欣賞他們日常成果的專業細節,也許只往前看一或兩個禮拜。在你的職涯初期,是應該這樣沒錯,你應該專注在把每個專案中你負責的部分搞定、弄好、送出。

你的經營團隊和主管理應要注意路障,他們應該要警告你,讓你改變路線,或至少抓頂頭盔戴好。

但有時候他們沒有這麼做。

所以個別貢獻者在剩下的20%時間需要自己抬頭,也需要環顧四下。他們越快開始做這個動作,職涯就會晉升得越快也越高。

延伸閱讀:未來不會被AI取代的工作有哪些?5種職業成搶手金飯碗!完全不擔心會失業

你的工作不只是做你的工作而已,也包括要像你的主管或執行長一樣思考。你必須理解工作的終極目標,即便終極目標有夠遠,導致你不確定等你到達時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但這對你的日常工作很有幫助—知道你的目標讓你能夠決定先後順序,並決定你要做什麼、該怎麼做。但還有更重要的:你要確保你前進的方向感覺仍是對的,你也仍然相信這個方向。

而且你也不能忽略其他在你身邊工作的團隊。

圖1.4.1(圖/遠流)
圖1.4.1(圖/遠流)

第一次有小行星直接把我砸得七葷八素,是我在和崔西.畢爾斯(Tracy Beiers)吃午餐時。崔西是個超愛開玩笑的人,還很有創意,曾在微軟擔任產品經理暨資深行銷,在開發Windows 1.0時已經見識過大風大浪。

「我不懂為什麼有人會要檸檬,」她說。她在說的是我們剛新增的一個小小動畫表情符號,這個符號會走過你的電子郵件,做出現代表情符號作夢也想不到的事。哎呀,我心想,她不是工程師,她不懂啦,所以我急忙解釋:這超有創意的啊! 我們是這樣開發的! 很酷對吧? 她不覺得嗎?

「好喔,我想是蠻可愛的啦,」她回答,聳了聳肩,「但我就只想要電子郵件可以用而已,我才不在乎什麼檸檬勒,才沒人會在乎什麼他媽的會走動的檸檬。」

蛤?!可是工程團隊的所有人都超愛,所以我說:「再多說一點。」

我從來沒有從她的觀點去思考產品。她迫使我拿下我的工程師科技宅玫瑰色眼鏡,並從一個普通人的觀點去檢視我們在打造的東西。

這是一次很難的對話,使我一頭霧水,目瞪口呆,但對我們兩人也都超級有用。我想要理解她的觀點,她也想理解我這邊的工作,最主要的是,她想知道我他媽到底在搞啥。

她不只是擔心我們開發的功能華而不實,她也擔心我們無法真的開發出來。

「我們剛和Sony的行銷部門合作,打廣告宣傳說Magic Link可以完成這一切,這是真的嗎? 我們真的做得出來嗎?」

這大約是發生在我們第5次延後發布日期時,許多我們向投資人及合作夥伴承諾的功能都開天窗了,產品又慢錯誤又多。她想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而不只是她從領導階層那邊聽到的而已。

無線傳輸訊息在哪邊可以使用?在哪邊不能使用?顧客的體驗實際上究竟會是如何?要怎麼取捨?

我告訴了她,接著我問她覺得如何。而我正是在這時候,發現天塌下來了。

我那時還搞不懂,但所有和我在平行線上工作的人都能看見我看不見的事。他們對我們的世界有完全不同的觀點,那是我想要理解的觀點。

圖1.4.2(圖/遠流)
圖1.4.2(圖/遠流)

新觀點無所不在,你不需要到街上拖一群人來看你的產品,然後給你意見,從公司內你的內部顧客開始就行。公司裡的所有人都有顧客,就算他們沒有在開發任何東西也是,你總是在幫某個人做某個東西,創意團隊在幫行銷團隊做事、行銷團隊在幫應用程式設計師做事、應用程式設計師在幫工程師做事,公司裡的每一個人都在為某個人做某件事,就算只是另一個團隊的同事也是。

而你也是某個人的顧客,所以去和替你做事的人談談吧,帶著某件有價值的事或中肯的問題出現,試著去理解他們的路障是什麼,以及他們對什麼事感到興奮。

然後也和最接近外界真實消費者的人說話,比如行銷和客服部門,找到日復一日和客戶溝通的團隊,並直接聽取他們的回饋。

要帶著好奇心去,也要帶著真誠的興趣去,當你抬頭看,以及左右看的時候,你就不是只為了自己打算,想知道公司會不會倒,你該不該跳船逃生。你反而是在理解要怎麼把你的工作做得更好。你會得到有關怎麼協助你的專案和公司願景成功的想法,你會開始跟你的主管或領導者一樣思考,而這便是成為主管或領導者的第一步。

而在過程中,你會開始看見有些事情浮現了。

困難的事,還有像磚牆的事。

當我終於抬頭看以及左右看,我發覺我們正在拿自己的頭去撞一堵永遠不會移動的牆。我們的使命依然充滿了啟發性,但我們走的路不通,所以我堅持原先使命,但找到一個往前的新目標。我踏出道路,狠心離開公司,而這就是我怎麼找到我下一份工作的。

和一個團隊一起開發某個東西最美妙的部分,便是你和其他人並肩前行,你們全都盯著自己的腳步,同時望著遠方的地平線。某些人會看見你看不到的事,而你也會看見所有人視而不見的事。所以不要覺得工作就只代表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工作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團隊並肩前行。工作是一起抵達你們的目的地,或是找到一個新目的地,並帶著團隊和你一起前進。

作者介紹:東尼.傅戴爾(Tony Fadell)

出身矽谷最傳奇新創公司General Magic,擁有超過30年的矽谷生涯,參與過iPod﹑iPhone的開發,親自發明了Nest學習智慧型恆溫器,生涯共研發超過300項專利。目前領導投資及顧問公司Future Shape,主要事業為培育「可以改變世界的下一代新創公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現在開始就有錢:改變一生的50個理財法則,教你利用時間複利,站上致富起跑點》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