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才不會害怕死亡?他瀕死獲救後得出5道理:隨時做好死亡的心理準備

2024-05-05 09:10

? 人氣

死亡是人類最好的學習經驗,它將生命限定在一個時間範圍內,為生活增添了未知的元素。(示意圖/取自photo-ac)

死亡是人類最好的學習經驗,它將生命限定在一個時間範圍內,為生活增添了未知的元素。(示意圖/取自photo-ac)

由於我曾從事死亡調查的工作,經常需要到醫院或太平間等地方。無論這些人生前的地位如何崇高或富裕,最終他們都只剩下一張白布,包裹著赤裸的軀體。人的出生本來就是一片空白,空無一物地來到這個世界,死時也無法帶走任何東西,一切都是先得到,再放下。因此,年輕時應該活得充實豐盛,充滿人生的每一刻,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空白的存在,智慧就隱藏在那片白布之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沒有經歷過死亡,或許我依然活在外表精彩但虛幻的人生中,雙手緊抱著一大堆無法攜帶走的物品和成就,最後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沒有用心去經歷過任何事情,這比死亡更加痛苦、更加可怕。從那次瀕死的經驗中,我得到了人生最重要的啟示和反思,讓我從虛幻的迷惘中清醒過來。

人生中的每一個經歷,無論是生老病死或悲歡離合,都是為了拓展我們的智慧,最終讓我們重新找回自我身分、存在的價值和活著的意義。因為只有透過智慧,我們才能走出混沌的迷霧,讓我們的靈魂長出翅膀,在無盡的天空中自由飛翔,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死亡是人類最好的學習經驗,它將生命限定在一個時間範圍內,為生活增添了未知的元素。只有在無常的時間洪流中活著,我們才能學會愛、珍惜和隨遇而安。愛自己、愛他人、愛這個世界;珍惜福分、珍惜緣分、珍惜生命;隨心所欲、隨遇而安、隨生命的流向。當我們不再迷失於過去和未來,能夠全心全意地活在當下,現在的每一刻便是永恆,生命也能夠超越死亡的束縛。

面對死亡的積極心態

除了正確認識和理解死亡, 想要應對死亡焦慮,我們還需要培養一種正念的心態。然而,當面臨死亡焦慮時,人們通常只會採取以下兩種常見心態之一。

一種心態是尋求信仰,信仰更高的存在,例如上帝或佛祖,人們相信只要將自己交託給神明,並遵守神的旨意,就能在死後進入天堂或極樂世界。這種信仰可以幫助人們減少對死亡的恐懼,因為他們相信生命不只是終點,而是通往更高層次存在的開始。但對於無宗教信仰的人或無神論者則不太適用。

另一種心態是追求個人存在主義,透過不斷努力追求知識、權力、財富等,讓自己的價值感得到滿足,從而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讓自己的存在感膨脹到不再害怕死亡。然而,這種方法實際上也是一種逃避死亡的方式,很多時候會造成反效果,因害怕失去而加大了對死亡的恐懼。

事實上,我們還有第三種更好的選擇,那就是不執著、不批判、不比較,全然接受的正念心態。這種心態讓我們能夠以更開放、寬容和平靜的態度面對自己和死亡的存在。這種態度猶如悲觀中的樂觀主義或消極中的積極態度。我們可以正視死亡的不可避免,並將其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從而更深刻地體驗和珍惜當下。這種接納和理解死亡的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放下恐懼,將精力集中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並更全面地活出每一天。

如老子所言:「生者死之,死者生之。」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接受生死循環的自然法則,並充分體驗當下每一刻的價值。

處理死亡焦慮的小技巧

在學習面對死亡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產生各種疑問和不同的情緒反應,例如恐懼、憂慮、悲傷或接受。這些情緒是正常的,我們應該允許自己去感受和表達它們。不要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是給予自己時間和空間去處理這些情緒。

與家人、朋友或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幫助我們處理這些情緒。同時,參加支持小組或加入相關的社區組織也可以讓我們與有相似經歷的人共享經驗和得到支持。

以下分享一些減少死亡焦慮的簡單方法和技巧:

冥想與正念練習

透過冥想和正念練習,我們可以學會專注於當下,放下過去和未來的煩惱,並培養內在的平靜。冥想是一種靜心的方式,讓我們意識到思緒的流動,並學會觀察而非參與其中。正念則是以接納和無評斷的態度,觀察當下的感受、思想和身體狀態。透過這些練習,我們可以培養對當下的覺察,並學會接受一切的存在。

與自然連結

多與大自然相處,享受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走在大自然中,感受著大地的觸感、聆聽著風吹樹葉的聲音,我們可以進一步連結自己與自然的律動和節奏。這種連結能夠讓我們從日常的煩囂和壓力中解脫出來,重獲平靜和內在的平衡。大自然的奧妙,也提醒我們生命的無窮可能性和生死有時的自然法則,幫助我們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死亡,並接受生命的有限性。

尋找心靈寄託

探索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尋找對你有意義的宗教或哲學信仰。這些信仰能夠提供一種超越生命有限性的信心,讓你感受到更深層的意義和連結。不論是信奉特定宗教的教義、尋求人生的目的,還是深入探索哲學思想,尋找心靈寄託可以幫助你建立起一個堅實的精神支柱。信仰是我們在面對死亡焦慮或恐懼時的指南針,可以給予你安慰、力量和指引。

培養支持系統

與家人、朋友和社區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能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幫助你在面對死亡時保持平靜和平衡。這種連結和支持可以讓我們建立更強大的心理抵抗力,以應對死亡的挑戰。死亡是一個共同的課題,它不僅對個人產生影響,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身邊的親人。在面對這個課題時,我們需要彼此連結,共同面對並互相扶持,一同走過這個難關。

回顧過去、反思生命

回顧過去的經歷、成長和成就,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痕跡。這種回顧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也是對生命的一種珍視,有助於對生命的價值有更深刻的體悟。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未來,確定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這樣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有目的地生活,並將生命的每一個瞬間都視為寶貴。死亡提醒我們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並努力對自己和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更加充實地活著並將自己的生命與我們所關心的價值連結起來。

作者介紹|鍾灼輝

1974年生,天秤座,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是香港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潛意識治療師、犯罪心理學家、心靈類暢銷書作家,亦是前香港警務署高級督察,處理過上百宗意外與自殺的死亡案件。
 
2004年,在紐西蘭自駕滑翔機遇上奪命意外,從五十層樓高的天空摔落,在瀕死獲救、奇蹟生還後,當時年僅三十歲的他,卻被醫生殘酷地宣布右腳必須截肢才能活下來。不屈服於命運的他,以絕大的生存意志力克服生理劇痛與心理憂鬱症,靠著自己的瀕死經驗與心理專業成功地救回自己。他透過催眠和夢境意念,成功啟動潛意識中強大的自癒力量,從輪椅上重新站起來,扭轉了傷殘的命運。
 
他是華人地區唯一集瀕死經歷、心理學博士和自癒奇蹟於一身的真實案例。他深入探索了瀕死體驗、自我療癒和失智醒悟的祕密,透過從鬼門關邊緣回歸和從不治之症康復的經歷,揭示了逆向思維的奧祕,以及如何從死亡、疾病和犯罪中看到生命的真諦。他結合了心理學和多個靈性領域的專業知識,創造出「潛智識」和「潛醫識」這兩大身心靈成長和健康概念,希望幫助每一個人不必經歷死亡或疾病,就能擁有重大的覺醒與正向人生轉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好好走向終點線:人生最重要的10個終活練習》(原標題:做好死亡的心理準備)

責任編輯/游舒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