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弒父、竄改康熙遺詔當皇帝?3關鍵揭露歷史真相,破解中國古代最大繼位謎團

2024-03-29 16:16

? 人氣

雍正真的弒父,又竄改康熙皇帝的遺詔登基嗎?學者破解中國歷史上最大繼位謎團,3關鍵讓真相大白。(圖/取自imdb)

雍正真的弒父,又竄改康熙皇帝的遺詔登基嗎?學者破解中國歷史上最大繼位謎團,3關鍵讓真相大白。(圖/取自imdb)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這一天,康熙身體欠安,「戊子。上不豫,自南苑回駐暢春園。」(《清聖祖實錄》卷三○○,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兩天後的十一月初九,康熙表示身體狀況無法參與冬至日的南郊祭天,仍然安排老四代替他前往,老四當天便前往齋所進行齋戒。十一月十三日這天,康熙突然病情加重,便迅速派人到南郊召老四趕回暢春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四返回途中,康熙又急召老三、老七、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二、老十三七位皇子和九門提督隆科多趕往暢春園。後世學者的質疑之處就在於―為什麼要召隆科多?按官員排位,上有六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怎麼看都輪不到隆科多。可是從康熙的角度而言,自從二廢太子後,隆科多身為康熙的小舅子,始終扮演著康熙手下頭號情報頭子的角色,十多年來忠誠無二,且手裡握著京城步軍五個營共二萬兵馬,他若不到場,肯定要出大亂子。

康熙皇帝駕崩的那一夜

按雍正《大義覺迷錄》的說法,七位皇子和隆科多相繼趕到暢春園後,康熙用口諭將大位傳給老四胤禛。老四抵達後,康熙只和老四聊了聊自己的病情。等到康熙真正駕崩後,老四痛哭流涕之時,才由隆科多向老四宣布繼位的消息。聽到消息後的老四先是大為驚訝,緊接著又是號啕痛哭。最後是老三率先向雍正磕頭行大禮,其他皇子遂紛紛跪下行禮。用雍正的話說就是:「伊等若非親承皇考付朕鴻基之遺詔,安肯帖無一語,俯首臣伏於朕之前乎?」如果不是我爹留有口諭,以老八、老九的為人,他們會這麼聽話?

很多人質疑過這個說法,因為雍正後來提到兩件新鮮事:老九曾暴跳如雷地怒視老四,老三與老八曾在院中低頭密語。但這兩件事似乎構不成大衝突,老九雖然暴躁,卻沒有什麼實際行動,僅出於一種無能的狂怒而不敬,可能是老九覺得自己沒實力對抗老四,也可能是康熙的金口玉言在前,他無法更改。而老八和老三這兩個失敗者儘管有思考、有密語,但仍舊沒有反抗,默認現狀。如今,人們對雍正繼位最大的質疑之處則在於——當天夜裡只有口諭,沒有康熙親筆寫的遺詔。今天看到的遺詔是康熙死後由隆科多代寫。根據滿文《上諭檔冊》的記載:十一月十四日,諸阿哥等奏:恭閱尚書隆科多撰書「遺詔」。

且遺詔直到十一月十六日才正式公布,很多人懷疑原有的詔書被隆科多毀掉,甚至連康熙傳有口諭這件事都是雍正瞎編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康熙昏迷時由隆科多挾兵代為傳達。但雍正元年時,老四曾提過:「聖祖仁皇帝……倉猝之間一言而定大計。」

這個說法當時沒有人反對,且當時的政治形勢比較混亂,老四敢於公開表態,康熙的口諭很可能是存在的。

只不過歷史上又有幾份遺詔是皇帝生前自己寫的呢?關鍵在於隆科多代寫的遺詔究竟是不是代表康熙的個人意志?但這無法論證。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能證明這份遺詔違背康熙的意志,我們就必須承認它是有效的。連當年的老八、老九都沒能找到強而有力的證據推翻雍正,幾百年後的我們若非說雍正繼位有問題,其實挺不講道理的。畢竟以老九展現出的品格,哪怕雍正繼位有一絲問題,他都可以製造出一萬種政治謠言。

隆科多在暢春園事變中扮演的角色

除此之外,「暢春園事變」還有個關鍵人物就是隆科多,他在當晚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呢?

首先,他動兵了嗎?一定動了。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Matteo Ripa)在當天夜裡回憶說:「我吃驚地看到數不清的騎兵,相互之間誰也不說話,駕著馬瘋狂地往四面八方去。」而在此之後,隆科多的確封鎖京城整整六天。事後看,這些都是對老四極其有利的做法,而唯一的疑問是,隆科多這麼做,究竟是提前和老四串通好,還是遵從康熙的意志而為之?高機率是後者,原因有三:

第一,隆科多後來被整倒前曾發過一句牢騷:「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表面上看是將雍正比作阿斗,實際上也證明隆科多當時的確受命於康熙,而不是夥同雍正搞陰謀。

第二,隆科多和年羹堯鬧矛盾時,雍正從中調和說過:「舅舅隆科多此人,朕與爾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錯了!此人真聖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也!」這話雖然肉麻了些,但某種程度上也體現老四最初應該和隆科多沒有多少交集。

第三,老二胤礽二次被廢本質上是因為他和前九門提督托合齊相互勾結,逆了康熙的龍鱗,老二被廢,托合齊死後被挫骨揚灰,面對如此前車之鑑,站在老四和隆科多各自的立場上,其實沒有勾結的必要。尤其是隆科多,他最佳的選擇就是康熙選誰,他就保誰。

而隆科多在雍正朝初年獲得超高待遇,或許只是因為他在康熙駕崩那一夜的出色表現——堅定地站定老四,而非其他人。至於後來隆科多被整倒,有人說是雍正想殺人滅口以保守祕密,可是「殺人滅口」哪裡會安排三堂會審呢?隆科多和雍正倘若真有勾結,要滅的口可太多了。

不管是後來公開審理年羹堯、隆科多,還是「曾靜案」爆發後親自下場撰寫《大義覺迷錄》傳告天下,老四胤禛都在證明一件事——他自認為從出生到四十五歲承繼大統,都問心無愧,敢於面對一切質疑。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四阿哥胤禛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雍正」。胤禛,是為雍正皇帝,也是「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

作者介紹|李正  

天津市重點高中歷史教師,教書育人之外,也是B站百萬粉絲心中的「奪嫡區寶藏Up」。做為新晉B站百大Up主,個人帳號「正直講史-李正Str」創下一億播放量。

筆下的歷史總是細節飽滿、人物鮮活。那些藏在歷史角落的「一筆姓名」一向是他關注的重點,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歷史的塵埃中打撈而出,使其重新綻放光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何以為雍正?:從蓄勢隱忍到權力巔峰》。(原標題:奪嫡之夜的謎團)

責任編輯/蔡惠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