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前期幾乎無症狀,發現時早已惡化!醫師曝6大關鍵前兆,教4招防三高、中風

2024-02-10 08:40

? 人氣

高血壓若由中醫慢慢的調理,是有機會被治療好的。(示意圖/取自photoAC)

高血壓若由中醫慢慢的調理,是有機會被治療好的。(示意圖/取自photoAC)

「我都有按時吃降壓藥,為什麼還是頭昏眼花、手腳發麻?」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對健康有很大的威脅。根據醫學標準,高血壓一般是指收縮壓超過一百四十毫米汞柱、舒張壓超過九十毫米汞柱,常見於中老年、肥胖、長期精神壓力大或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血壓又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續發性高血壓」。大多數患者為原發性,與遺傳基因相關,此類患者只要注意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適量運動,通常都能有效控制住病情;而續發性是指服用藥物、動脈狹窄、內分泌異常及腎臟病等疾病所造成的,通常會隨病症痊癒而消失。現代醫學對高血壓的病因病理還沒有統一的解釋,普遍認為,主要與血管血流動力學改變、中樞神經失調、鈉離子轉運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其常見症狀有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煩躁,通常續發性高血壓的症狀較輕微。

高血壓疾病屬於中醫「眩暈」範疇,多由情志、飲食和內傷虛損,引起肝腎陰虧虛、氣血紊亂、肝陽上亢、痰濕中阻。辨證常因長期服用降壓藥後容易以虛證為主,而實者多責之於「肝」,虛者多責之於「脾腎」。偏於實者,多由素體陽盛、肝氣偏激、氣血逆亂。偏於虛者,多因年高體衰,脾氣不足、腎精虧虛,以致陰陽失衡。如舒張壓較高的病人,一般認為是腎陰比較虛,因為肝、腎同源,而表現為高血壓。

一般的高血壓患者在前期階段並無顯著的症狀,因此容易不自覺導致病情惡化。若能早期發現罹病,除以西藥常規用藥,還可以結合中醫護理,進行體質調養,使病情受到更好的控制。

常見高血壓中醫療法,如穴位敷貼、針灸、中藥足浴、食療等舒經通絡的方式,可以幫助高血壓的控制,預防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風險。

根據以上中醫觀點,高血壓有二個本質:一是阻塞、二是能量不足,若是因臟腑的血液供應不足,要加大心臟輸出壓力,以送出足夠血液給臟腑使用,此時若只單純降壓,反而不利身體的自我調節。在醫學中心有研究臺灣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概況,發現在接受藥物治療下,仍無法回復到正常收縮壓數值內的受測者,以陽虛質(七五%)與氣虛質(六○%)為最多,這和心臟的左心室肥厚和受損程度有關。所以,高血壓若由中醫慢慢的調理,是有機會被治療好的。

高血壓的常見證型

1. 肝火亢盛型

症狀:頭脹頭痛,口乾舌燥,胸悶心煩,四肢麻木,面紅易怒。舌質偏紅,脈象弦。

治則:清肝降火。

2. 陰虛陽亢型

症狀:眩暈頭痛,氣短心悸,多夢失眠,腰痠腳弱,疲倦嗜睡。舌苔偏少,脈象細。

治則:滋陰潛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