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不上班可以賺更多?過來人傳授經驗:經濟上若沒安全感,可以從「第三條路」開始

2023-12-21 17:17

? 人氣

迷霧中的第三條路

有些問題之所以令人難以抉擇,就是因為我們將事情簡化成二元論,但事情通常沒有這麼清晰的界線,情感和需求也無法切割得如此分明,若試著切換視角,或許能在迷霧之中,找到潛藏的第三條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例如擔心辭職後會從此失去好機會,可是又渴望自由,第三條路或許就是內部轉調,也可以試著和公司商討遠距工作的可能。

如果產業、職業特殊,無法照上述的方式做,可以考慮從斜槓開始,在業餘時間經營自由事業,等到業外收入超過正職薪水,再考慮辭職也不遲。

如果擔心下班後已無時間、體力,就利用週末假日其中一天,做為專屬的「副業日」,雖然可能進展較慢,但至少能兼顧自由事業、正職和休閒。

可以遵循美國一人創業家賈斯汀.威爾士(Justin Welsh)的建議:「你無須辭掉工作開創事業,只要每天抽出六十分鐘處理個人事業,用本業薪水滋養個人事業的支出,等到本業收入低於個人事業收入,再考慮辭職。」

假設以上方法還是無法讓你安心闊步向前,或許,你真的沒有那麼想要。

說不定,猶豫就是你沒有那麼想要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一種朋友,總愛徵詢你的意見,但你給他建議後,他都有辦法找到理由反駁,告訴你:「這不行啦!」「我早就想過了。」讓你到最後忍不住嘀咕:「既然如此,幹嘛來問我啊?」

如果詢問親友該不該離職時,常出現這樣的反應,要不就是詢問前沒有詳述自己已經做了哪些努力、提供的資訊不夠充分完整,要不就是你真的沒有那麼想要。

徵詢身邊親友建議時,最好先告知對方自己已經嘗試了哪些事情、思考了哪些做法,因為哪些事情卡關,再請他們指出盲點。資訊不片面的情況下,親友才能繞開不必要的路線,幫助你對症下藥。

曾在麥肯錫公司任職的自由工作者顧問保羅.米勒德(Pual Millerd),接受知名YouTuber阿里.阿卜杜(Ali Abdaal)訪問時提到,他發現找他諮詢協助的人,面對自由工作者的不穩定生活,抱持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派是「我已經決定要離開現有模式,準備好領教你的建議了,來吧!」另一派則是擔心經濟和失敗。

面對未知,心存恐懼是人之常情,不過如果這種擔憂始終揮之不去,米勒德認為,這代表對你而言,自由的順位遠低於經濟的安全感。

當你發現自己會不斷下意識地反駁,認為自己做不到的話,也許此刻不是最好的時機,先讓計畫暫緩,等到時機成熟再開始。

作者介紹|邱鈺玲

輔大織品系服裝設計組畢業。出社會時完全找不到設計助理的工作,只好「不務正業」轉換跑道,改以筆耕為生。曾任數位編輯、行銷企劃。

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LaVie、EZ Talk、大誌The Big Issue等媒體之特約編輯,護眼科技領導品牌BenQ為長期客戶之一。擁有個人品牌「內容配研所」。

十年內換了五份工作,並曾於二○一五年嘗試挑戰自由工作,但因缺乏經驗未能挑戰成功。二○一九年求職不順,因而賭氣發起半年「不找工作只接案」的人生實驗,藉此測試自己的極限和能耐。

雖然過程可說是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但沒想到轉眼已過近五年,跟最久的老闆竟是自己,至今連本人都很吃驚。

不上班初期為了打發時間,每月都在個人部落格「Murmuring主婦的碎念日常」發表自由工作生活中途觀察,描寫接案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慘痛教訓與深刻體悟。透過寫實記錄、量化生活,思考工作的意義,探索個人發展的無限可能。

期待藉由個人的經驗分享,幫助大家在自由奔放的時代,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型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原標題:想當自由工作者,但還在猶豫是否該離職)

責任編輯/洪生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