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房產,未必能爽一輩子!阿拉伯人曾擁有新加坡一半土地,政府政策把他們打下去

2023-11-19 09:10

? 人氣

阿拉伯人曾擁有新加坡一半土地(美聯社)

阿拉伯人曾擁有新加坡一半土地(美聯社)

英國人占領新加坡正好也是第二次海洋革命勃興之時。第一次海洋革命打開世界海洋,把歐洲人帶到東南亞。到了十九世紀,第二次海洋革命運用化石燃料作為蒸汽運輸動力,運用電力輸送資訊,強化英國人出現的影響。距離不再是阻礙,時間立刻大幅收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蒸汽、鋼鐵和織布機的誕生開啟了全球新工業時代,英國是領導者。一七八○年之後大規模利用礦物能源供生產製造和資訊流通之用,也提供了讓英國雄霸天下的技術。一個小島就可以擁有史無前例的巨大影響力,英國的棉織品、煤礦、冶金術、工程技術和電報,把世界推進到一個全新的海洋時代。

小小的新加坡島作為遙遠的海洋歐洲之延伸,邁入全球海上世界的新生活。在歐亞大陸塊的西南端面向大海,這個小小殖民地缺乏與陸地的任何連接,直到一九二三年蓋了一條堤道跨過狹窄的柔佛海峽,才開通一條道路。儘管有海盜常年在附近海域出沒的棘手問題,拜其優質海港、串連印度和中國的戰略地位,以及堅守貨品與人員自由流動之賜,這個殖民地立即成為門戶孔道和交易地點的成功模範。

打從一開始,新加坡就因為包括糧食在內所有民生必需品都需要進口,而與海洋脫離不了關係。除了地點先天吸引力之外,傳統海峽海洋社群的極端機動性,以及其網絡的流動性,都是人口即刻呈現爆炸成長之因。人員比空間提供更重要的資產,這個殖民地設法透過吸引有幹勁、想出人頭地的人來補充大量人力資源,這些移民大部分是華人,也有不少人來自海峽沿岸其他地方,尤其是鄰近的馬來人,只不過人數沒那麼多。因此,島上原本的多數民族就變成少數民族。

只有外來人才會認為馬來人是單一民族。在新加坡,他們成為沉默的少數民族,形象很模糊,出沒在歷史背景中。馬來人具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化認同意識,但是他們構成非常複雜的族裔群體,有些人來自半島,有些人如武吉士人跨越廣大的群島來自遠方。即使馬來人當中的穆斯林也分裂為不同的派別,虔信程度也不一樣。

延伸閱讀:「位置」是新加坡的大優勢:可以當中印的貿易樞紐,還能填補歐美的時區缺口

和基督徒不同,這些穆斯林並不汲汲於傳教;他們的宗教活動只專注在維護既有信徒的基本信仰原則。宗教信仰和海港使新加坡成為準備前往聖城麥加朝覲(Hajj)的集合地點,所有虔誠的穆斯林都希望一生至少能前去朝聖一次。

來自印尼的馬來人融入新加坡本地人,但是這個新殖民地與群島或馬來半島沒有絲毫的實體連結,因為兩者大體上都是農業社會並非商業社會。簡化的、洋涇濱(pidgin)式的馬來語,成為整個新加坡社群的通用語,跨越族裔藩籬。今天,通曉馬來語的新加坡人,人數恐怕還超過通曉中文、泰米爾語與英語這三種官方語文的人。但是由於目前強調英文是首要國際語言,情況可能會改變。父母們認為通曉英文在經濟方面會占優勢,現在非常鼓勵子女學習英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