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安慰別人,別只會說「我懂你」!心理師用1方法治癒對方,比傾聽更有效

2023-09-30 10:30

? 人氣

如果想要安慰對方的心靈,必須伴隨情緒上的共感才能真正帶給對方慰藉。(示意圖/取自photo-ac) 

如果想要安慰對方的心靈,必須伴隨情緒上的共感才能真正帶給對方慰藉。(示意圖/取自photo-ac) 

「老師你又知道什麼?你曾經像我一樣如此痛苦嗎?你什麼都不知道,憑什麼這麼說?」

彩妍哽咽著說道。剛進公司不久的她表示,自己很難適應職場生活,甚至想把工作辭掉。雖然公司裡的氣氛還不錯,但有幾名同事好像無視於她的存在,她也不確定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於是我建議她在適應之前,就算很辛苦也要盡力忍耐一下。我安慰她說,畢竟進公司還不到一個月,不應急於斷定周圍同事的態度和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對她的痛苦感同身受,想要助她一臂之力,但彩妍並沒有接受我的安慰。也許在她聽來這些話太老套,只是沒有靈魂的虛情假意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是啊,這也是有可能的,我又不是她,怎麼能夠完全感受到她的痛苦呢?由此可見,共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你一定很辛苦吧,打起精神加把勁,我相信你可以的。」即使真心替對方擔心,對方卻可能覺得你只是在隔岸觀火罷了。

傾聽的共感是有限度的

一個人可以給他人的共感是有極限的。特別是像彩妍一樣因為現實問題而苦惱的時候,口頭上的共感只會帶來反效果。對方需要的是立即見效的解決方案,此時你若臉上露出同情並告訴她要加油,這只會讓對方的神經變得更敏感。那麼該怎麼做才好?如果無法給予實際上的幫助,難道從一開始就要與疲憊不堪的對方保持距離,乾脆不去關心她嗎?還是冷漠地跟對方確認實際狀況就算了呢?其實,這麼做也未必不好,但如果你想安慰對方的心靈,那麼無論採取何種方法,都必須伴隨情緒上的共感才能真正帶給對方慰藉。不是光拍著對方的肩膀告訴她沒關係就好,而是要用行動向她展示該怎麼做,藉此引發對方的共感。也就是說,不只是你對她能夠感同身受,也要讓她對你產生共感才行。

不只是傾聽和勸導的慰藉

電影《希望鳥》是一部溫暖人心的名作,從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得知何謂共感。主角珊布魯和丈夫一起孕育了三個孩子,是一名打造了美好家庭的平凡主婦,但是有一天,平靜的生活迎來了出乎預料的意外。珊布魯在泰國的家族旅行中,站到屋頂欣賞風景時,因為欄杆腐朽而不慎墜落,導致她的下半身癱瘓。由於無法再像從前一樣生活,她開始懷疑自己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義,因而終日沉浸在深深的憂鬱裡。

珊布魯的丈夫卡麥隆和母親簡,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來幫助絕望的她。卡麥隆對待她的方式與意外發生前並無二致,努力帶給她克服痛苦的希望。而簡十分同情女兒的遭遇,對於她必須在下半身癱瘓的狀況下度過餘生感到可憐。珊布魯則是接受現實,並依據實際需求接受周遭人士的幫助,想要安穩地生活下去。那麼在丈夫和母親之間,珊布魯究竟從誰身上得到了安慰呢?答案不是卡麥隆,也不是簡,最後打動她的是兒子諾亞帶回家的一隻受傷小喜鵲。珊布魯對這隻翅膀受傷而無法飛行的喜鵲幼鳥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並且一起度過了許多日常時光。在珊布魯的照顧下,喜鵲的傷口逐漸恢復,最後牠可以像其他喜鵲一樣在天空自由翱翔。看著重新飛翔的喜鵲,珊布魯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喜鵲讓珊布魯的人生重新振作起來,但這隻鳥卻從不過問她今天心情如何,有沒有哪裡不舒服等等,就算聽到她的抱怨也不會說出「原來如此,你一定很辛苦吧!」這樣的回應,取而代之的是讓她看到自己克服傷痛的姿態,以此作為榜樣。治癒不是來自傾聽和勸導,而是從看著喜鵲努力康復的過程中得到了希望的共感。喜鵲,成了治癒珊布魯的第一把鑰匙。

當共感得到力量

對一個需要突破現實的人來說,最真誠的共感就是像喜鵲一樣親自戰勝痛苦。此刻的她深陷在不幸之中,充滿了各種擔憂,但置身事外的你卻說她一定可以再次找回幸福,這樣的安慰話語並沒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當時我應該先把自己的故事告訴彩妍,與其面露同情神色說著「世上萬事都有解決之道」,還不如讓對方知道我跟她一樣有過艱辛的時刻,然後平靜地講述自己是如何度過那場危機、過程中犯了什麼錯誤、有過什麼樣的後悔等等。如此一來,彩妍是不是就能因為聽取了我的故事,而打開傷痕累累的心扉呢?

就像看著飛向天空的喜鵲而獲得希望的珊布魯一樣,當你的模樣能夠成為某個人的希望時,共感就會得到力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首先我們必須好好地過自己的生活才行,我們要克服危機、戰勝痛苦,並且永不放棄希望。聽起來很困難,其實也沒那麼複雜,你身心俱疲卻咬著牙去上班、飽受同事折磨依然堅守崗位,這些模樣就足以成為共感的榜樣。當我們戰勝傷痛,讓傷痕散發出美麗的光芒時,共感就能成為一種治癒。

作者介紹|申紀律(신기율)

韓國諮商心理師,目前經營YouTube頻道《申紀律的心靈茶館》,同時身兼社團法人Growmom教育中心負責人、作家、專欄作家及演講者等多重身分。在心靈治療、冥想、自我開發等各領域中,從事教育、諮詢、授課與生活指導等工作。著有《隱遁的樂趣》、《相信直覺就能看見》、《打造命運的房子》等暢銷書(以上書名均為暫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好書屋《給無法輕易絕交又想活得更自在的你:諮商心理師教你不傷人也不受傷的人際關係學》(原標題:該如何安慰他人?)

責任編輯/邱苡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