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投資人大多小賺大賠?政大財管系教授用一個實驗,讓你知道你是如何被直覺誤導

2023-08-14 10:40

? 人氣

為何投資人大多小賺大賠?(圖/Pixabay;作者/geralt)

為何投資人大多小賺大賠?(圖/Pixabay;作者/geralt)

一般人總是覺得自己是理性的, 說別人「不理性」,感覺好像是指那個人不可理喻、不講道理,無法用常人的邏輯溝通。傳統的投資學也有一套邏輯,認為投資人會做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像是投資人喜歡報酬,卻厭惡風險,如果兩個投資機會的報酬會一樣,投資人偏好風險小的那一個投資。以這個邏輯來說,我們會說分散風險是好的,如果分散風險可以維持報酬率,但是讓風險變小,「理性」的投資人應該這樣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種邏輯下,我們推衍出投資人的交易行為,從而推斷證券的價格該如何受影響,一個好例子就是第5堂課會談到的ETF的套利,沒有什麼風險,而且可以獲利,投資人應該會這樣做,而實務上投資人也真的這樣做。

但是在許多情形下,投資人的行為與傳統邏輯所預期的不見得會一樣,進而造成對證券價格有特殊的影響。研究發現,如果投資人被詢問的方式不同,對相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反應,或者說,相同資訊的呈現方式不同,會導致投資人產生不同的反應。這種情形讓人覺得投資人不夠理性,因為如果決定偏好的邏輯沒有改變,所做的決定就不該因為資訊呈現的方式而有所改變。

延伸閱讀:該買0050還是0056?政大財管系教授:ETF種類超過5種,這種最適合長期投資

框架效應

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與他的同事特福斯基(Amos Tversky)是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的始祖,他們做過許多實驗,證明人的不理性行為,其中一個實驗設計是這樣:

先請受試者從下列選項中二選一 - 假設你原來有$1,000, 若選擇甲, 將得到$500,若選擇乙,有50%的機會將得到$1,000,但也有50%的機會將得到$0。(如圖表4-1)

圖表4-1 框架效應實驗 ─ 正面表述組(圖/天下文化)
圖表4-1 框架效應實驗 ─ 正面表述組(圖/天下文化)

實驗結果發現,多數人會選擇甲,不願意賭一下說不定運氣好可以贏得$1,000,寧可確保$500入袋為安就好。

如果選項改成假設你原來有$2,000,若選擇丙將損失$500,若選擇丁,有50%機會將損失$1,000,有50%機會將損失$0。(如圖表4-2)

圖表4-2 框架效應實驗 ─ 負面表述組(圖/天下文化)
圖表4-2 框架效應實驗 ─ 負面表述組(圖/天下文化)

結果發現,多數人會選擇丁,願意賭運氣,說不定運氣好可以沒有損失,可以保住本金$2,000。

其實對受測者而言,這兩組選項的實際結果是一樣的,只是講法不同而已。選擇甲與丙會得到的金額是確定的$1,500,選擇乙與丁,都有50%的機會最後得到$2,000或是$1,000。

兩組選項的差別是,第一組選項的講法是正面的,會「得到」多少金額;第二組選項的講法是負面的,會「損失」多少金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