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12小時募四千多萬,打破了台灣群募紀錄,競選團隊談其中秘辛

2018-08-23 15:22

? 人氣

12 小時內達成總金額 40,931,360 元、總筆數 24,338 筆,除了數字驚人之外,柯文哲競選團隊為什麼不用現有平台募資?群眾募資又跟一般募款有什麼不一樣?他們又怎麼看待文宣品的設計力量?

談到柯文哲群眾募資的走期,競選團隊的行銷總監華天灝(下圖)抓著頭說,「真的趕透了、趕到都要崩潰了、趕到團隊成員的第二人格都出現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的行銷總監華天灝認為,設計具有改變政治文化的力量。(圖/數位時代)
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的行銷總監華天灝認為,設計具有改變政治文化的力量。(圖/數位時代)

柯文哲的群眾募資網站從討論到正式上線,僅僅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就連網站上的文宣品品項,都必須利用網站的上線日期回推製作的可能性來決定。不過,雖然事前規劃的走期十分緊繃,柯文哲群眾募資網站的最終成果卻相當驚人: 總金額 40,931,360 元、總筆數 24,338 筆 ,號稱「台灣史上時間最短,金額最高的募資活動」。

柯文哲群募結果驚人,總金額 40,931,360 元、總筆數 24,338 筆。(圖/數位時代)
柯文哲群募結果驚人,總金額 40,931,360 元、總筆數 24,338 筆。(圖/數位時代)

柯文哲本次的群眾募資必然是台灣選舉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不論是募資速度、金額,或是願意嘗試的創新性。不過,對於如此驚人的成績,文宣部主任邱昱凱卻說,本次群眾募資只是給未來候選人參考的「小 Sample」,而華天灝更是在妥協之下選擇了一個相當謹慎的詞彙「一次實驗」。

對柯文哲競選辦公室來說,群眾募資的目的不只是「找錢」而已,更是希望透過網路的公開、透明性來對預算做最嚴格的省視,並用設計的力量,降低接觸政治的門檻。最終目標是期望能夠讓人民更容易地接受政治,進而監督政治,最終參與政治。

柯文哲不是要省錢,為什麼要自推募資網站?

柯文哲競選團隊採用了新創媒合平台 Yourator 作為招募人才的海選入口。Yourator 的創辦人 Lydia 也說,因為柯文哲競選團隊所需要的人選,與新創公司所要找的人才——數位產業人才相當契合,因此不難想像兩者的合作。

不過,台灣也有不少的募資網站,為什麼柯文哲競選團隊沒有採用現有平台,選擇自己做一個募資網站呢?

邱昱凱表示,因為政治募資與一般群眾募資仍有許多不同,特別是流程必須要符合監察院的《政治獻金法》,法條中寫明必須詳記捐贈人的姓名、時間、金額等明細。

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的文宣部主任邱昱凱認為,群眾募資還有「傳遞價值」的意味存在。(圖/數位時代)
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的文宣部主任邱昱凱認為,群眾募資還有「傳遞價值」的意味存在。(圖/數位時代)

「如果用別人的平台,勢必需要『會員登入』,再加上還要蒐集明細資料,還是要給我們的贊助者一些隱私啦,」邱昱凱補充說,「所以我們覺得這些資料庫,還是要放在我們自己手上比較負責任。」

至於會不會利用手上這筆名單進行選票的估計,甚至做為下網路廣告的參考資料?華天灝則說,其實大部分的捐贈者都來自台北以外,換算下來能夠掌握的人數並不高,做為參考沒有太大的意義。

群眾募資與傳統募款的不同之處在哪裡?

如果將光譜的兩端定義為傳統的政治募款以及一般的群眾募資,柯文哲的群眾募資則介於兩者之間。比起傳統政治募款,柯文哲競選團隊願意清楚公布預算流向;但與一般群眾募資也不盡相同,捐贈者意不在拿取實體的「回饋」,更像是表達價值觀上的認同,文宣品在群眾募資的地位中更像是附加的「認同感徽章」。

對柯文哲競選團隊來說,群眾募資對比過去的傳統募款有兩大好處,第一是透過線上金流的限制,如便利商店匯款的限制,將個人的捐獻金額限定在《政治獻金法》的捐贈上限,「每一個流程都要符合《政治獻金法》」,邱昱凱再次強調。

第二則是嚴格檢視預算編列,因為募資網站上的資訊公開透明,所有的預算都列出了清楚的用處。「我們盡全力將所需的費用、每階段的目標都寫出來,」邱昱凱說,「不過募資規模跟支出真的很難抓,還好不斷有朋友、專業人士來給我們意見。」最重要的是,因為要事先提出預算,所以需要不斷檢視每一筆費用是否必要。

在第一階段募資金額達標後,柯文哲競選團隊馬上凍結多餘的款項,並宣告如果「夠用」,將不再進行第二階段的募款。邱昱凱笑著說:「這與傳統的政治獻金募款,開個帳號、放個募款箱,讓支持者隨喜捐贈有天差地遠的差別。」

設計,是讓年輕人接觸政治的開始

柯文哲本次推出的文宣品中,並沒有號碼、頭像、名字等元素。(圖/數位時代)
柯文哲本次推出的文宣品中,並沒有號碼、頭像、名字等元素。(圖/數位時代)

華天灝希望可以用設計的力量,改變台灣選舉文化,而他也認為這件事情超越選舉的勝負意義。「過去選舉很『躁』,路上就是人頭、旗子、看板、號碼、名字,」華天灝說,「我們希望可以改變選舉文化,對我來說這件事很淺顯易懂,應該可以更好看一點吧?」

因此,在本次競選的設計概念上,柯文哲競選團隊朝向「講概念、談精神、闡述核心價值」前進,不論是代表「傾聽」的對話框堆疊起來的「K」字母,或是「keep it real」、「keep it possible」的標語。

文宣品部分,衣服、托特包、貼紙,除了圍繞著上述的原則之外,柯文哲競選團隊更認為,文宣品是讓年輕人接觸政治的第一線媒介。

「過去大街小巷的海報或看板,讓政治跟一般民眾的距離很遠,我們想讓政治溝通變得更親近,」華天灝說,「這些你真的願意穿著、戴著走在路上的 T 恤、包包、徽章,我想才有溝通效果。」

今天願意把文宣品穿在身上的年輕人,就有可能更深一步地主動了解政治,他才有可能主動去探討今天柯文哲是否有跟著當初的選舉理念在做事。主動了解,比一切的抱怨、謾罵、怨天尤人都更加有意義。政治要從「參與」開始,參與就會關心、關心就會要求、要求才會監督。這是華天灝與柯文哲競選團隊所認為,用設計降低政治接觸的門檻,改變台灣選舉文化的方式。

「設計就是拿來溝通的」華天灝說。不過,就算不談設計改變選舉文化、降低政治門檻的潛力,華天灝簡單的一句話,「你不想穿任何候選人的人頭在身上吧?」比什麼都更有力。

文/陳君毅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專訪】台灣史上時間最短、金額最高的募資,柯文哲競選團隊怎麼做到?)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