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布拉格旅遊攻略》車票怎麼買、住宿怎麼訂最省?必去景點、必吃美食、必買辦手禮一次看!

2023-06-16 16:40

? 人氣

布拉格是充滿美食、風景與文化的城市。(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布拉格是充滿美食、風景與文化的城市。(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編按:歐洲物價不便宜,消費相對西歐、北歐國家便宜的東歐地區,成為許多人更高CP值的選擇。有百塔之城的捷克布拉格,歷史古蹟的豐美、美食美景雲集,車票怎麼買、住宿怎麼訂、參觀門票怎麼省?旅遊達人林果分享她的歐洲壯遊經驗給你。

行前排兵佈陣

此站選有洗衣機的民宿

地鐵最方便的是紅線,可選住紅線附近

輕軌電車比地鐵好用,可選住輕軌電車12和17號路線附近

善用輕軌電車Tram12號(行駛左岸皇宮區)

善用輕軌電車Tram17號(行駛右岸國家劇院區)

不買布拉格城市卡

收費景點不一定要進去

日程規劃

城堡皇宮區門票為二日券,喜歡深慢遊的人可以安排兩天慢慢欣賞。再依想參訪景點、教堂安排日程,一至三天都算合理。另外建議一定要安排一天時間在老城區裡悠閒漫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布拉格有很多私人營業、奇奇怪怪名目的博物館,不確定性價比如何,建議先上網參考網友評價和照片,再判斷是否前往。

布拉格相對其它歐洲城市,物價低廉,住宿、飲食都便宜,老城區美得像童話,走到哪都是古蹟,建議可多停留幾天,好好探索感受這座歐洲夢幻小鎮。

交通:布拉格車票

布拉格移動主要用兩種交通工具:地鐵和Tram(類似台灣輕軌)。布拉格地鐵只有三條線,不是很方便,我更推薦搭「布拉格老電車」:Tram。

有著百年歷史,加上米白配朱紅色的外觀,不僅可愛又有當地特色的老電車,直到今日,仍是布拉格市的重要交通工具。車次密集、有時刻表,還能看風景,在布拉格搭Tram成了我們最愛的移動方式。

一日票在手,走累了就隨興跳上一台Tram,坐著休息還能看風景。坐到末站再往回坐就好,不用怕迷路。

Tram和地鐵車票是通用的,以「時間」分類。例如:30分鐘票,可先搭地鐵(10分鐘),再轉搭公車(20分鐘),只要在30分鐘內,不限工具,都可搭乘。另根據布拉格新車票規則,拉行李搭車需加買行李票。

布拉格車票價格

布拉格車票價格。(圖/貓頭鷹出版提供)
布拉格車票價格。(圖/貓頭鷹出版提供)

註1:日票以「小時計算」,例如:早上9點開始使用,可用到隔天早上9點

註2:一日票和三日票價差不大,多用一日券搭配一次券使用,彈性更大

註3:65歲以上長輩免票,60~65歲長輩和6~15歲孩童半價,外國人也適用,但要出示護照

註4:非使用「日票」乘車時,要為行李買行李票(行李大於25×45×70公分)

住宿

我推薦來布拉格一定要住老城區,別被老舊的街道景觀嚇到,這是因為二次大戰中,布拉格是少數避開轟炸的幸運城市,因此市內建築保存完好,所以也是全世界第一座被聯合國認證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住在老城區,等於住在世界遺產裡,這麼棒的機會值得體驗。

布拉格高CP值住宿區

老城區看起來雖然老舊,但是交通方便,治安、性價比都不錯。

我在布拉格住第7區, 上google map搜尋「拉皮達瑞宮」(Lapidárium Národního muzea)至「國家科技博物館」(Národní technické muzeum)這一帶就是布拉格的第7區。此區偏向住宅區,物價比觀光區還要便宜些。我在觀光區買的慕夏畫冊600克朗,結果在附近書店發現一模一樣的畫冊,居然只要399克朗!真是讓我搥心肝。

這裡優點是晚上安靜,白天出門跑行程,有眾多交通工具可選擇,我個人最推Tram12號和Tram17號,無論要去老城區的右岸還是左岸都很方便。地鐵紅線也有經過,從Vltavská站搭乘,可一路通往布拉格火車總站、國家歌劇院、國家博物館,轉地鐵黃線、綠線也方便。

不過老城區晚上街燈較暗,人煙稀少,建議到達日盡量安排在白天,晚上少出門,若有夜遊行動,盡量挑熟悉的大路走。

林果經驗談

在布拉格買菜,首推Albert超市,物價便宜到不可思議,不逛絕對會後悔。

捷克也是畜牧國家之一,牛肉品質優,價格便宜,選有廚房的住宿,回家每天煎牛排吃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建議有時間不妨在民宿附近散散步,看到以下字樣:麵包(Pekařství), 熟食(Lahůdkářství),甜點糖果(Cukrářna),即便店外看起來暗暗的也別害怕,尾隨當地人身後,進去一探究竟,這種當地人生活的飲食小店物價不貴,換算下來,價格與台灣差不多,又能深入體驗當地人生活,是充滿魅力的小店。

裝備:歐元換克朗

到當地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將歐元換克朗(CZK)。前往捷克雖然免簽,但不能使用歐元,當地仍使用捷克國幣「克朗」,在巴士車站就有兌換處,和市區換匯所相較匯率更好。如果不確定該匯率是否較佳,建議可先換取當下所需金額,待確定找到好的換匯所後再大額換匯。

東歐童話城美食探險趣

神級國民小吃肉桂捲Trdelnik

不分年齡,在布拉格最受歡迎的小吃,絕對非肉桂捲莫屬。肉桂捲一個約50克朗,在聖誕市集排隊買肉桂捲時,不知不覺,發現我們居然被布拉格的小朋友們包圍了!

肉桂捲就是要熱呼呼的吃,把肉桂捲拉開後,會變成一條麵包彩帶,熱熱軟軟的麵包,上面灑有脆脆的糖粒,一口咬下,嘴裡會發出咔啦咔啦的聲響,肉桂的香氣讓身體整個溫暖起來。

若沒有聖誕市集,在查理大橋左岸、右岸,也有肉桂捲連鎖店Trdlo。連鎖店的肉桂捲,有各種口味、變形版,在圓圈內塗巧克力醬、放冰淇淋、蘋果醬等,但巧克力和冰淇淋遇熱易融化,一邊吃,要一邊鬥智鬥勇玩「不滴落」遊戲。

其實肉桂捲並非捷克專屬的國民小吃,而是一種老式波西米亞甜點。「波西米亞」是古中歐地名,經過歷史演變,波西米亞成了今日的捷克、匈牙利,因此除了捷克,匈牙利也有肉桂捲。在捷克開放觀光後,肉桂捲頗受遊客歡迎,漸漸成為捷克國民小吃代表。

捷克文Trdelnik,英文翻作chimney cake,所以也有人將之稱為煙囪捲。特色是烤的時候,麵團像蛇一樣,以「一條」不斷捲繞、纏到鐵棒上(trdlo)。傳統烤製的「火」很講究,必須用煤炭或明火上烘烤,最後在外層沾上三大食材:糖粒、肉桂粉、堅果粒,就正式大功告成。

淡淡的感傷.哈維爾市集Havelské tržiště

哈維爾市集始於13世紀,是布拉格老城區中,著名並有悠久傳統歷史的市集。不過如果抱著想要感受歷史傳統和古老氛圍而前來朝聖的話,恐怕要讓人大失所望了。因為市集範圍縮水不少,「市集區」由三條街縮減到只剩一條街,大約只剩三十幾個攤位,走完一圈只要十五分鐘。更令人失望的是,販售商品被觀光化,已失去當地獨有特色。

老實說不用特地前往

被「歷史悠久的傳統市集」吸引過去的我,本以為是當地人買菜、買肉的傳統市集,沒想到卻只看到觀光化後千篇一律的旅遊紀念品:巧克力禮盒、提線木偶、風景盤、浮雕杯子、風景照片、水果攤、造型磁鐵……傳統市集的美好氛圍,已被淹沒在工廠製造的量販品中。

如果想買觀光紀念品的話,在市集購買的優點是明碼標價,較不會被當肥羊,但若想買菜,這裡可直接跳過。

14世紀老房子餐廳:布拉格傳統菜餚

烏茲拉特霍·斯特羅姆酒店(Hotel U Zlatého Stromu)是布拉格四星級酒店,建築外觀雖然不太起眼,但歷史可追溯至14世紀,一樓的查理餐廳(Charlie's Ristorante)專門提供傳統的捷克和外國菜餚,特別的是,這裡是布拉格少數24小時營業的餐廳和啤酒吧。

14世紀的老房子餐廳很有懷舊氣氛,但經營很現代化,菜單附有照片,讓點餐零障礙。我們點了半雞與自製義大利麵、烤蝸牛、鮭魚、匈牙利燉牛肉湯、啤酒,最後以三色聖代:巧克力、莓果、香草佐苦艾酒的冰淇淋,作為華麗的ending。這裡的餐點雖稱不上頂級美味,但至少不踩雷,身處觀光區價格卻平易近人,整個用餐過程是個愉悅體驗。

大概有很多亞洲遊客來過吧,男服務生貼心的附上分食盤子和刀叉,店內適逢非用餐時間,除了我們,只有一位金髮女孩,男服務生一邊工作一邊和金髮女孩眉來眼去傳情。我覺得很有趣,這是繼巴黎之後,再次見識到西方人如何「用眼睛交流」的布拉格版。

我們藉上廁所名義,行地下室參觀之實。據說在中古歐洲時期,伏爾塔瓦河經常氾濫,為了防淹水,布拉格房子基層土石堆得愈來愈高,最後,原本的一樓和廊道,漸漸成了地下室。若想鑑定房子的年份,看地下一樓的建築樣式即可知。一下樓,又厚又重的圓型拱頂造型,讓空間有種神祕的洞穴感,正是標準的仿羅馬式風格。

布拉格人的賺錢腦筋動得快,地下室不做倉庫使用,到了晚上搖身一變,成為夜生活愛好者的金樹音樂酒吧(Zlatý strom music bar)。

用餐花費(克朗)

半雞加自製義大利麵199

吃不飽的烤蝸牛六顆139

鮭魚料理215

匈牙利燉牛肉湯(Goulash) 79

啤酒79

三色聖代冰淇淋79

合計790

790克朗=32歐=1200台幣

熱愛植物芳療的布拉格

國民芳療品牌菠丹妮Botanicus

菠丹妮是捷克的國產品牌之一,布拉格又是品牌創始地,在布拉格買菠丹妮,和台灣價差有時高達一到五折,難怪每個來到店裡的遊客,都在店裡瘋狂大採買。在老城廣場泰恩教堂的後方小巷子中,就有一家專賣店,小巷子不好找,需要仔細留意,但穿過巷子就能看到招牌。

菠丹妮品牌強調有機、尊重自然,在拉丁文中Botanicus 意指「植物」,加上有300公頃農場做後盾,讓菠丹妮「自己的花可以自己種、自己摘,自己提煉、自己銷售」,從種植到生產一條龍,嚴格把關,強調100%純天然。我們原本只是抱著「看看」的心理,還互相提醒千萬不能失心瘋,沒想到一入店裡深似海,在店裡被其它來旅行的台灣人惡補加洗腦後直接淪陷。店裡有台灣人店員,因此不用擔心語言不通,退稅也很方便,超過一定金額就能直接在店內辦理退稅。

捷克國民品牌曼菲羅MANUFAKTURA

在捷克,除了菠丹妮,強調天然有機的品牌還有曼菲羅。兩者不同在於,曼菲羅除了強調有機,同時以復興捷克傳統手工藝為己任,除了販售芳療產品,還有傳統手工藝製作的木湯匙、娃娃、手繪彩蛋。

當年布拉格向全世界開放觀光後,該品牌創辦人發現遊客們對捷克傳統手工藝品很有興趣,但同時做工藝品的師傅卻瀕臨滅絕,於是創辦人聯合250名小工匠和民間藝術大師、傳統技藝的傳承者,收購並銷售製作優良的手工藝品,希望能將布拉格傳統工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啤酒乳液

歐洲冬天氣候乾燥,帶過去的保養品可能不夠滋潤時,可考慮在當地購買,比較符合當地氣候需求在曼菲羅店裡,有一種用捷克啤酒花製作的「啤酒乳液」,店員金髮小姊姊說特別保濕,一罐175克朗(約台幣260元),乳液瓶身還設計成可愛的啤酒罐造型,使用起來真的很保濕,還沒回國前就被我用完了,真後悔沒有多買幾瓶。

一眼千年:歐洲露天建築博物館

全世界大概很難有一個城市像布拉格一樣,將公元10世紀到20世紀的建築精華,全部濃縮在一個城市裡。站在高處向下俯瞰,古蹟建築之多,讓布拉格有著「百塔之城」的美名。

在中古歐洲,建築牽涉的不只是美學,更是政治角力、國家經濟實力的展現,就像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在沒有媒體、網路的時代,建築就是國王權力的代言人。

布拉格的兩大建築時代

在前往露天博物館欣賞建築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為什麼布拉格有這樣的資本和條件,成為今日所看到的百塔之城。

「黃金時代」

布拉格的第一個王朝,由普熱米斯爾家族建立,但將地位推到最巔峰的,非查理四世莫屬。身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查理四世下令將首都遷往布拉格後,間接使布拉格(當時稱波西米亞王國)在14世紀成為最強國家、最強城市,也迎來它的黃金時代。

因為查理四世的遷都,布拉格開始大量建設。加上當時流行哥德式建築,於是一支支尖塔拔地而起, 終於建成今日看到的「百塔之城」。

這座百塔之城從此躍入世界之眼, 為城市帶來歷史上的榮耀時刻,在歷史上無人能超越查理四世對這座城市的貢獻。因此在查理四世逝世六百多年後,2005年在捷克人票選下,他仍然是當地人心中「最偉大的捷克人」。

「粉紅時代」

當波西米亞王國被哈布斯堡家族推翻後,布拉格建築卻反而再推高潮。

一反黑暗、尖塔、尖柱的哥德風,巴洛克華麗奢靡,洛可可甜美繁複,一波波粉紅浪潮來襲,以柔克剛,將高聳入雲的黑色尖塔,以法式的感性柔美妝點,為它帶來新的光亮,因此造就布拉格獨特的建築風格:一棟建築有二種以上風格同時存在。

「露天建築博物館」開箱文

在這座露天建築博物館裡,有兩件只有布拉格能做到的事。第一,站在老城廣場360度轉一圈,一眼千年。第二,相差幾百年的異風格建築,可能比鄰而居,甚至融合為一。如果你也常常被哥德式、巴洛克、文藝復興風格,飛扶壁、穹頂、山形牆等專有名詞弄得頭暈腦脹,在布拉格街頭上一堂建築尋寶課,保證一秒看懂流派差異。

就算記不住也沒關係,「正確性」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好好享受在街上「尋寶」的樂趣,才能「正確開箱」喔。

一分鐘,秒懂建築風格

露天建築博物館裡有各式各樣的建築風格。(圖/貓頭鷹出版提供)
露天建築博物館裡有各式各樣的建築風格。(圖/貓頭鷹出版提供)

註:巴洛克和新藝術風格有點接近,偏繁複,不知如何分辨時,可從材料判斷,例如:巴黎地鐵站出口,綠色鋼鐵、彎來彎去、強調自然有機曲線的風格,正是新藝術的特徵。

各式建築風格與代表建築。(圖/貓頭鷹出版提供)
各式建築風格與代表建築。(圖/貓頭鷹出版提供)
各式建築風格與代表建築。(圖/貓頭鷹出版提供)
各式建築風格與代表建築。(圖/貓頭鷹出版提供)

與歷史建築玩遊戲

散步時,不妨將建築兩兩PK,增添這堂建築課的樂趣,不過並不是真的想讓建築一分高下,而是一場自己和城市間的私密小遊戲,抱著這樣的心態,戴好帽子,一起出發吧。

街頭BATTLE:席克斯之屋&石聖母之屋

「仿羅馬+巴洛克」PK「哥德+新文藝復興」

席克斯之屋(The Sixt House)是一棟可追溯至12到13世紀的老屋,不過若想看到仿羅馬式的建築特色,可能得往地下室走走。仿羅馬式的特色是石質結構、厚牆、圓形拱頂,如果在席克斯之屋看不到也沒關係,在老城區逛的時候,多留意店鋪一樓的牆、屋頂造型,並不難發現。

席克斯之屋在16世紀擴建哥德式翼樓,18世紀後又在外觀添加了巴洛克裝飾。此屋最有名的兩位房客,一位是5歲的卡夫卡,另一位是歷史政治「丟窗事件」,被丟出窗外的菲利普·法布里修斯(Philipp Fabricus)從此在布拉格政壇失勢,逃往維也納,因此這裡又被稱為「失勢之屋」。

在它右邊的石聖母之屋,是典型的新文藝復興風格,特色就是有三角形的山牆,柱列式,左邊二樓混搭一個個小小的哥德風凸窗,如何判斷是哥德風?看到尖尖的屋頂就是了。石聖母之屋的名稱,來自右邊一樓有座石聖母。如何確定是新文藝復興而不是文藝復興呢?來自於新材料:鑄鐵窗的運用。新文藝復興年代在巴洛克後面,兩者最大的不同,我認為在於巴洛克是「立體華麗派」,新文藝復興則是「平面華麗派」,大面積的壁畫是最好辨認的特色,牆上畫的是波西米亞第一位國王瓦茨拉夫,帶領宗教軍團出征的故事。

無論是失勢之屋還是石聖母之屋,兩棟建築都有二到三種風格的融合、變形,但整體來說,兩者PK,我更喜歡石聖母之屋,哥德窗、新鑄鐵、濕壁畫,彼此拆開單獨看都很出色,組合一起又巧妙融合,每種元素比例恰到好處,形成一種不對稱的協調,又能保持獨特風格。

失勢之屋雖也融合了三種風格,不過仿羅馬和哥德的元素較少,在建築外觀立面無法清楚看到兩者存在,反而是巴洛克很搶戲,比較感受不到融合後的新趣味。

街頭BATTLE:葛茲金斯基宮&石鐘之家

「哥德+ 文藝復興+ 洛可可」PK「純哥德風」

葛茲金斯基宮原本為哥德式建築,後來改造成文藝復興式, 所以在正面上可以看到三角形山牆、列柱式排面,光是這樣還不夠,洛可可時代,再度添加華麗裝飾, 讓葛茲金斯宮外觀繁複如同蛋糕的美麗裱花。葛茲金斯基宮融合四百年來所有流行元素,閃亮華麗,偏偏旁邊巷弄轉角,站著一棟樸素至極的石鐘之家。

石鐘之家不難找,牆角上一座石頭小鐘,是它名字的由來,石鐘之家從14世紀開始,六百多年來始終如一,純哥德,純斑駁石牆,純淺米白石材拼貼。兩者一個華麗,一個素雅,強烈反差,精彩對比!最終抉擇環節,咚、咚、咚⋯⋯我更喜歡石鐘之家!

在華麗的葛茲金斯基宮旁,石鐘之家就像個灰姑娘,存在感極低。但正是這種不喧嘩、不張揚的風格,優雅內斂,反而更耐看,值得細品。單一色彩,單一材質,脂粉未施,歷經六百年風韻猶存。鏤空雕刻的石花窗,讓我想到美麗的剪紙花窗,但別忘了它的材料是石材,在最簡單的平面上,變化最複雜的花形,純粹又繁複,加上毫無矯飾的斑駁石材,是恰到好處的平衡,也彰顯歲月時光在它身上沉澱出的歲月風華。

街頭BATTLE:一分鐘之屋&舊市政廳

「文藝復興」PK「哥德式」

在舊市政廳的左手邊,一棟黑白牆面的凸出建築就是一分鐘之屋。與石聖母之屋的彩色壁畫不同,如同素描般的黑白刮畫, 是15世紀流行的文藝復興風格的裝飾手法, 稱作Sgraffito,源自義大利文「刮擦」之意,中文翻作「灰泥刮畫」。

「灰泥刮畫」的工法是先在牆面塗上兩層對比色的灰泥,然後將草圖拓上牆面,再透過「刮」的動作露出底層色彩,簡單來說,有點像刮刮樂的原理。相對哥德、巴洛克為了展現非凡氣勢,拚命逐層疊加,華麗還要更華麗,刮畫較像低調內斂的「減法」裝飾。其實刮畫早在古典時期就已經存在,只是15、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帶動刮畫捲土重來,這股復古流行風潮,漸漸風靡到歐洲德國、奧地利、瑞士、捷克等地,因此並非布拉格獨有,如果有機會到捷克鄉下小鎮特爾奇(Telc)的話也能看到。

一分鐘之屋,是因為走到隔壁的老市政廳只要一分鐘,但我覺得應該叫十秒之屋,因為和老市政廳才隔三棟房子。常常搬家的卡夫卡曾經住在這裡,6歲的他從席克斯之屋搬到一分鐘之屋,一直在這裡住到13歲,他的三位妹妹也在這裡出生,七年生三個,我覺得一分鐘之屋或許也可稱「送子之屋」。

一分鐘之屋牆上描繪了許多神話和聖經故事,在整個充滿各種色彩的老城房子中意外吸睛,有一種莊重之感。在這座色彩繽紛的建築博物館中,只有它敢大膽的不以甜美色彩博取眼球,黑白雙色加上建築比例對稱的莊重感,絕對是一眼看過後就難忘的獨特存在。

除了一分鐘之屋,在廣場上絕不會錯過的獨特存在,大概就是舊市政廳和天文鐘了。

天文鐘,設計者用機械寫了一首宇宙時間的詩。

鐘面除了熟悉的羅馬數字,還能看到波西米亞二十四小時計時方式。鐘面複雜的圓圈、色塊,不是為了美觀而故作華麗,懂行的人會發現那是太陽、月亮、地球的運行軌道,依循著軌道,十二個月對應到十二星座,再帶出季節、白天、夜晚,每一天太陽落在哪個星座等等,在鐘面上透露著所有天文、曆法、時間、星座細節,可以說是「一座鐘,藏著一整個宇宙的祕密!」

天文鐘每整點報時一次,鐘的兩旁各站二人,拿鏡人象徵「虛榮」;拿錢袋人象徵「貪婪」;骷髏象徵「死亡」;拿琴人象徵「快樂和慾望」。當骷髏手上的鈴聲響起,鐘樓上的兩扇小窗打開,出現十二使徒,報完時,樓頂會有人吹響小喇叭,號角聲結束,一切又歸於平靜,拿起手機照相的人潮,像被魔咒解除,一一散去。

舊市政廳的哥德尖塔,可以買票上去參觀,還能俯瞰老城廣場,有電梯可搭。一樓的紅房子,看似華麗,其實是旅客服務中心,別忘了入內索取免費資料。至於兩者PK誰勝?各有特色,這一戰,實在難分高下。

來一場歐洲夢幻聖誕市集

「歐洲最美的聖誕市集」就在布拉格!

老城區廣場的聖誕市集,是歐洲人票選公認最美的聖誕市集第一名。

圍繞在市集旁的建築巨星:14世紀哥德式泰恩教堂、14世紀老市政廳、18世紀巴洛克式聖尼古拉教堂、600年歷史天文鐘⋯⋯加上全世界上第一座「世界文化遺產之城」的殊榮,難怪被公認為最美聖誕市集。

聖誕市集除了聖誕裝飾木偶、香氛蠟燭、熱紅酒、肉桂捲之外,晚上還會有素人上台表演。廣場上「超巨大聖誕樹」,是布拉格市民的老朋友,據說樹齡已超過60歲,每年都會出席這場盛會。到了晚上,每半點會有聖誕樹燈光秀,如果在布拉格想要感受濃濃的聖誕氣息,這裡絕對是首選。

不管哪一國,歐洲聖誕市集的儀式感,就是設計四根大蠟燭(裝置藝術),一根蠟燭代表一週,從聖誕節前的第四週開始倒數,每過一週,點亮一根,等到四根全亮,就代表聖誕節到了。

林果經驗談

十二月初的布拉格,聖誕氣氛已經非常濃厚。

布拉格聖誕市集在每年十二月一日至隔年一月五日。歐洲冬天,太陽只在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時露臉,我建議可以在下午三點左右前來,可同時欣賞「白天晴朗版」和「夜晚燈光版」,兩種氛圍完全截然不同的市集。不過市集雖美,還是別忘了做好保暖措施。

另外, 離老城廣場約十分鐘路程, 在新城區的瓦茨拉夫廣場(Wenceslas Square)也有聖誕市集,中央大道廣場上會設置一長排的聖誕小屋,不難找。

冬天的歐洲,始終給我們一種疏離、陰陰冷冷的感受,但是一到聖誕市集,過節的氣氛,就像台灣過年的熱鬧。明明討厭人擠人,沒想到有一天會因為可以「人擠人」而覺得開心。在全世界最美的聖誕市集裡,我們還驚喜的遇見「初雪日」,白色雪花一片一片慢慢飄落,為聖誕市集更添浪漫。雖然沒有炸雞和啤酒,但有肉桂捲和熱紅酒也不錯。

作者介紹|林果

七年級生,熱愛旅行
旅行是一種態度,喜歡
用行走認識城市,用文字思考生命
用樂觀面對挫折,用熱情面對人生
希望以旅行為生命、生活寫詩

最近喜歡的一句話是
「人生無悔,人間值得!」

著有《歐洲不貴》、《歐洲不難》、《帶媽媽去旅行幸福全攻略》
2023年完成《歐洲不貴》2.0升級版出版,YA!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貓頭鷹出版《歐洲不貴: 解鎖7國13座城市,高CP旅行大作戰!從規劃到體驗,私房密技大公開!》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