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讓巴菲特變股神:為何他不去華爾街,而是在偏遠的奧瑪哈上班?

2023-02-13 09:40

? 人氣

為何巴菲特不去華爾街,而是在偏遠的奧瑪哈上班?(美聯社)

為何巴菲特不去華爾街,而是在偏遠的奧瑪哈上班?(美聯社)

巴菲特以出生地奧馬哈當作「工作地點」的選擇,對他能擁有自己靈活運用的時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要在投資界生存,通常會認為最好待在一個資訊盡可能多的地方,或住在許多投資相關人士居住的城市。巴菲特雖然曾經短暫生活在華爾街所在的紐約,但他的人生有一大半都在家鄉奧馬哈度過。

巴菲特第一次離開奧馬哈,是在父親霍華當選眾議院議員,全家遷居華盛頓特區,那時他才剛升上國中。然而,巴菲特一直很想回奧馬哈,思鄉情懷嚴重到他無法放鬆睡覺,寫信給祖父訴苦,使得祖父回信給巴菲特的父親:「把你的兒子送回來,你想毀掉我的孫子嗎!」幾個月後,巴菲特終於隻身一人返回奧馬哈。

一段時間後,巴菲特又搬回父母居住的華盛頓特區,完成國高中學業,進入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就讀。雖然華頓商學院在商學院中是一所名牌學校,但巴菲特覺得上課很無聊,而且他很討厭費城,甚至幫它取了一個「髒城」(Filthy-delphia)的綽號(引自《雪球》)。後來他以父親選舉失敗為由,於1949年申請進入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就讀。

之後,巴菲特前往位在紐約州的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所。1954年開始,在果然還是位於紐約的葛拉漢紐曼公司工作,所以才會在紐約待了幾年。雖然巴菲特得以進入敬愛的班傑明.葛拉漢的公司,做他最喜歡的工作,但他的願望是在葛拉漢的公司與他共事,不是在紐約生活。葛拉漢退休後不久,巴菲特便決定搬回奧馬哈。

延伸閱讀:巴菲特買進台積電,給台灣散戶的啟示:好公司出現合理價,就該大膽出手

在那個年代,一個大學畢業生自己創業開公司,甚至離開紐約從事金融相關工作,根本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但巴菲特心想:「我不想就這樣住在紐約,成天搭電車來回奔波。」(引自《雪球》)巴菲特如此回憶:「我住在紐約和華盛頓特區後,感想是在紐約要花很多時間在交通上。住在奧馬哈,單程只需三小時就能飛往紐約和洛杉磯,你只會享受到便利性,不必忍受在都市生活的痛苦。」(引自《股神巴菲特》)

這簡直就像今日居家工作者的感想。上班族需要花很多時間搭電車長途通勤,前往位在市區的辦公室。就如同疫情下的在家工作,讓許多人開始思考通勤的痛苦和通勤時間的意義一樣,巴菲特也覺得在華盛頓特區或紐約生活所需的通勤,不但沒意義還很煎熬,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他決定回奧馬哈。

最終,這個決定促成了巴菲特的成功。

「奧馬哈的生活要理想得多了。當我在紐約工作時,我想,大都會更刺激,所以腎上腺素的分泌應該很正常,但如果我繼續留在紐約,對都市特有的刺激做出反應,現在應該已經變得神智不清了吧。果然還是待在這裡,頭腦比較清楚。」(引自《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需要的不是如洪水般洶湧的大量資訊。他不需要知道是誰散布的可疑的內部消息,也不需要知道每分每秒的股價波動。所以對巴菲特來說,可以在紐約取得的資訊沒有太大意義。

遠離多餘的雜訊,專注在眼前的股票上,遠比浪費時間被資訊牽著鼻子走來得更有價值。巴菲特認為,唯有如此,才能好好統整思緒,做出正確的決策。對他來說,若想仔細閱讀、思考、做決定,奧馬哈比紐約更適合。

一名決定在全公司導入居家辦公制度的企業管理者說:「不必通勤後,我希望員工能把省下來的時間,用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把浪費掉的時間省下來,就能把這些時間應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時間之前人人平等,但如何使用,全看個人。

作者介紹:桑原晃彌

1956年生於日本廣島縣,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是經濟、經營管理方面的專業新聞工作者。他在報社記者、就業諮詢顧問等領域累積實力後,現為獨立新聞工作者。

他曾經在推廣豐田生產系統而聲名大噪的Cultivating Management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顧問,採訪許多豐田生產系統的實行現場,直接受教於大野耐一等豐田人,並主導許多相關書籍與講義的製作。另一方面,他也以賈伯斯、貝佐斯等一流IT企業的創辦人,本田宗一郎、松下幸之助等成功創業者的研究為畢生事業。

著有《TOYOTA的PDCA+F》(台灣東販)、《蘋果、亞馬遜都在學的豐田進度管理》(大是文化)等書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巴菲特的決策邏輯:身價1113億美元的投資之神,解讀世界的八大原則》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