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髒話就是壞小孩?專家曝「說垃圾話2大好處」,別再誤會愛爆粗口的朋友

2023-01-15 11:30

? 人氣

專家表示,說垃圾話可能影響比賽輸贏。(示意圖/取自PIXABAY)

專家表示,說垃圾話可能影響比賽輸贏。(示意圖/取自PIXABAY)

班.康米(Ben Conmy)在英國長大,父親是當地的職業足球選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年輕時的康米也踢足球,隨著他邁向成年,競爭更趨激烈,垃圾話的程度也隨之升高。「我進入的層級愈高,聽到的垃圾話就愈加尖銳,更加目標明確、惡毒、殘酷。16~18歲的孩子竟然會說出精神病態才會說出的話。」他說。康米會忍不住對垃圾話回嘴,有時這會讓他踢得更差。他的父親總是責備他,要他戒掉這個毛病。「無論如何都別理會。那些話就是要說來讓你無法踢好的。」他的爸爸說。康米說:「對我來說,垃圾話幾乎成了比賽中的比賽,而我一直深陷其中。」

講垃圾話會影響比賽輸贏

到了2000年代初期,康米在佛羅里達州大學攻讀運動心理學博士學位,希望專注研究垃圾話,但指導教授反對。幾乎沒有學術文獻探討過這種行為。「我不知道你要怎樣做文獻探討,以及要怎樣研究這個行為?」教授說。不過康米心意已決。「對我來說,垃圾話就是體育運動中很根本的部分,而且可能會影響賽事的輸贏。」他說,他堅持這一塊很值得研究。

他的指導教授為了安撫他,容許他召集4個小型焦點團體進行初步研究,有2組是8位女性運動員,還有2組是8名男性,試著判斷其重要性是否足以當博士論文的主題。焦點團體的運動員談起他們說和聽垃圾話的經驗。其中一名運動員特別引人注意。

康米回憶道,有個外表如天使般可愛的女性袋棍球選手,她描述每次賽前是如何跑到對手面前,聲嘶力竭地大聲叫嚷著:「我要把這根棍子,塞進你們的屁股。」她還會大聲叫罵對方的家人。她希望在比賽開始前,人家就以為她是個徹底的神經病,而且她整場比賽都會持續這樣的表現。康米將焦點團體的研究抄錄下來,把結果拿給教授看,他回憶:「他幾乎不敢相信那會是她說的話,於是他說,『好吧,那就來研究這個吧。』」

康米在論文中指出,垃圾話和《聖經》一樣古老。大衛在戰鬥前對著歌利亞誇下海口:「我必殺你,砍下你的頭。」他是在說廢話。康米將這種行為解釋為「蓄意的言語溝通行為,意在獲取勝過對手的明確優勢(心理或身體)」,並指出一種概念性架構,稱垃圾話是藉由打亂對手的認知和情感狀態,干擾感知的自我效能和感知的表現,以此影響對方的表現。

康米接著又調查274位大學運動員說垃圾話的經驗。數字證明,運動員普遍相信垃圾話的效用。將近90%的人相信垃圾話會直接影響運動員的表現,四分之三的人表示會影響運動員對自己的信心。超過四分之三的人還說,垃圾話在他們的運動領域「一直」或「幾乎一直」都是顯而易見的,籃球、美式足球、田徑、游泳皆然。

數據顯示,運動員認為有些對手特別容易受垃圾話影響,而比較自信且專注的運動員則相對不受影響。如果其他條件相同的話,機智又巧妙的垃圾話比較有效,經常重複的垃圾話也一樣。

雖然運動員普遍相信垃圾話的效用,但他們也認為可能會適得其反—超過80%的人能想出一個例子,顯示原本針對他們的垃圾話卻激勵他們臨場表現得更好。

垃圾話能激勵自己,並動搖對手信心

康米的博士論文繼續以對照實驗進一步調查,讓40位男性玩《勁爆美式足球》(Madden NFL)這款電玩遊戲,其中一些人被容許說垃圾話,一些人則保持沉默。結果顯示大部分玩家喜歡說垃圾話,覺得這有激勵作用,而且玩家在說垃圾話時雖然未必表現較好,但確實顯示自我效能和正面情感有所提升。

康米的研究成果,符合這個主題現有的極少數學術成果。舉例來說,大衛.雷尼(David W. Rainey)與文森.葛拉尼托(Vincent Granito)於2010年針對414位大學運動員的研究發現,男性的垃圾話比女性多,全美大學一級籃球錦標賽,晉升第一級別賽事選手說垃圾話的情況,比第三級別的選手多,而他們的目標都一樣—激勵自己並動搖對手信心。

雷尼的調查結果有部分頗令人意外:調查對象表示, 他們第一次使用垃圾話的年紀平均在11歲。10%表示垃圾話通常是詆毀對手的家人,7%承認會使用種族侮辱。女性運動員的垃圾話則通常集中在外表,並以兩種侮辱占大多數—「你真胖」及「你真醜」。

康米完成博士論文之後離開了學術界,如今以運動心理學家身分和運動員合作。他的工作中常有客戶面臨垃圾話的挑戰,但他說隨著年紀漸長,發覺這項行為多少已經超出體育運動範圍。

他所知講垃圾話最火爆的,是在倫敦銀行業工作的朋友。「他們特地去避險基金對手出沒的酒吧,故意在那裡高談闊論,吹噓他們的投資組合績效多麼好。」他說。他指出HBO《我家也有大明星》(Entourage)系列喜劇影集中的角色阿里.高德(Ari Gold),也是個經常以貶低他人提升自我表現的生意人。

「相當多生意人是不得志的運動員,或者年輕時是非常優秀的運動員。」他說,「他們看到垃圾話在體育界發揮效果,所以如果在體育界會有效,那麼在另一個競爭場域怎麼可能會沒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致勝心態:每次上場,都是最佳表現!關鍵時刻不失常、不怯場的7個科學實證法則》(原標題:垃圾話的力量)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