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毅力是傻子,懂得放棄才聰明!「後悔框架」告訴你,哪些事情不值得堅持到底

2022-12-20 09:40

? 人氣

那麼,執行這個計畫的一個月過後,成效如何呢?檢查實際的數據發現,除了我在社群平台上面的舊發文排程之外,我從2022年3月27日開始每天多發表一篇小筆記,累積28天之後,獲得了下面的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Facebook:觸及人數增加了85.4%。

▪ Instagram:觸及人數增加了519.2%。

接著,我進一步分析這兩種社群媒體的差異,因為我在Facebook的貼文數量比較多,所以每日小筆記的貢獻程度,稍微少了一點,但還是帶來了接近一倍的成長。而Instagram的發文數量比較少,所以新增了每日小筆記之後,觸及人數竟然暴增了五倍以上。

這套方法,除了增加社群平台的觸及率之外,對我而言,最有收穫的就是促使我每天都要寫出一些東西,等於是另類的寫作儀式。這使我必須保持文字的敏銳度,持續思考、聯想、探究不同想法之間的關係,讓我保持創作的手感。

當我們透過檢查,發現數據支持了自己的計畫,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繼續保持執行的紀律。我始終相信,微小的改變,能帶來巨大的成果。

放棄和半途而廢的差別

最後,我想特別提醒一件事情,那就是放棄和半途而廢,是天差地遠的兩件事。

放棄是當我們實際採取行動、多方嘗試、檢視結果之後,做出深思熟慮的決定。適當的放棄並不是代表我們很弱,只是表示我們把寶貴的時間、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

半途而廢是當我們用半吊子的態度去執行,漫不經心地用感覺和情緒做出的決定。半途而廢的人並沒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們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其他根本不重要的事情上面。

放棄是一種選擇,是堅持過後才瀟灑放手的美德。半途而廢是一種放任,是漫無目的地自以為灑脫。

因此,我們不需要一開始就把「刻意練習」或「恆毅力」奉為圭臬,覺得放棄的人就是懦弱或魯蛇。我們要的事情其實很明確,就是事前的規劃和實際的執行,透過自己累積的經驗和數據,發展出更為敏銳的直覺,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值得堅持的。

只有放棄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才能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挖掘出值得堅持到底的事。

作者介紹:瓦基(莊勝翔)

一位嗜書成癡的愛書人,喜歡分享閱讀之後的心得和收穫,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當中。他是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Podcast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的創辦人,從任職十年的台積電副理轉換跑道投身說書事業。夢想是將閱讀的美好傳遞到有需要的人的手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