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好友一堆,為何還是會感覺寂寞?在Z世代蔓延的「孤獨流行病」,讓年輕人壓力更大更痛苦

2023-01-18 11:00

? 人氣

有研究顯示,孤獨的人會有較低的專注力和生產力,還可能比較早死!(示意圖/取自すしぱく@pakutaso)

有研究顯示,孤獨的人會有較低的專注力和生產力,還可能比較早死!(示意圖/取自すしぱく@pakutaso)

社交孤立與寂寞的風險並不受限於痛苦與藥物成癮,它對我們的影響層面更深。研究顯示,孤獨的人也會有較低的專注力、生產力和社會參與度,此外,還可能比較早死。這樣說來,若想讓工作更有效率,不妨多花點時間和同事、朋友聯繫與互動,這不只不會讓你分心,還能提高你的生產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孤獨帶來的傷害,幾乎和每天抽一包香菸不相上下,因為孤獨不僅會造成心理上的影響,更是帶來細胞層級的改變。相關研究已經證實,它會使我們處於壓力狀態,進而削弱我們的免疫系統、降低睡眠品質,甚至損傷心臟而增加心臟病發的機率。

現在,我們有一個難得的機會,能跟他人以有意義的方式建立連結。

我們正面臨一種不斷蔓延的孤獨流行病。根據醫療服務供應商信諾集團(Cigna)進行的研究發現,近半數受訪的美國人有時或總是感到孤單(四六%),或是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四七%)。

事實上,愈年輕的人可能愈感到孤單。影響最大的群體是Z世代或千禧世代,他們是出生在「超連結的」(hyper-connected)、使用網路、發訊息及在社群媒體發文的數位原住民世代,可能比過去的人都更常掛在網上,卻也更加感到孤獨,因為數位社交無法等同於面對面的互動。另一項研究發現,美國二二%的千禧世代說他們沒朋友,三〇%說他們總是或經常感覺孤單。這個比例是嬰兒潮世代(一九四四至一九六四年出生者)的兩倍以上;嬰兒潮世代只有九%說自己沒朋友,一五%說自己總是或經常感到寂寞。

或許你會想,人應該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得較不孤單。但事實上,孤單卻似乎是社會的趨勢。從一九八〇年代中期到二〇〇〇年代中期這二十年期間,每個美國人平均擁有的好朋友,從將近三個(二.九四)變成只有兩個(二.〇八)。

孤單所導致的社交痛苦及負面影響,已經對現代社會構成深刻而嚴重的健康威脅。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針對問題,準備採取一種解決方案時,必須考量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們確實需要人際關係。建立連結、信任,以及成為社群中一份子,不僅攸關你的成功與健康、有助於推動你所在意的社會理念,還能在過程中改善每個人的生活。

人際連結的重要情況聽起來或許很危急,但還有一線希望。利伯曼指出,如果我們覺得社會線索(social cues)的影響這麼深,那它一定非常有用,甚至可能會成為我們的超能力。這些需要我們社交互動的特質,也會讓我們更有效的和他人建立連結與交往。

讓我們能以一個物種倖存下來的因素,不是驚人的速度、優越的體能,或不靠水和食物進行長途跋涉的能力。這些都是其他物種的優勢。事實上,跟絕大部分的動物界相比,人類很弱,弱到早該滅絕了,但除了一件事:我們能一起工作。我們能協力獵捕大型動物,建造住所來遮風避雨。我們能在語言之外建立關係,理解彼此。新生兒不必說話,就能用各種方式讓她的母親了解她,而她的母親也可以感同身受。

利伯曼認為,我們需要重新檢驗馬斯洛(Maslow)的需求理論。根據馬斯洛的說法,最底層是食物、水和住所等生理需求;往上一層是心理需求,例如友誼和歸屬感等;最上層則是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你能做最好的自己。利伯曼建議,心理因素或許也該放在最不可或缺的最底層,試想一個新生兒的母親如果無法理解他的需求,他多半無法存活太久。因此,人類這個物種之所以能夠綿延至今,關鍵在於形成人際連結的能力,這樣的特質給予我們無盡的機會,讓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並與生活中的影響者建立關係。

關於這一點,位在地中海中部,義大利薩丁尼亞島(Sardinia)附近的一座小島就是最佳證據。這裡的村莊是由建築與房舍緊密交織而成,如果你在週日走過一戶人家,多半會看到奶奶在正和她的女兒、孫女們製作一種名為薩丁尼亞餃子(culurgiones)的當地特產美食。它們就像大尺寸的義大利方形餃,餅皮內填滿高脂的義式鄉村軟酪與薄荷餡料,佐以美味的番茄醬汁。當她們在小廚房做菜的同時,一邊聊著村裡的八卦,一邊和串門子的鄰居或親戚寒暄。

你絕對猜不到的是,這村子藏著一個祕密:這裡離義大利本島才兩百哩,百歲人瑞的數量卻是義大利本島的六倍(若與美國相比,則是美國的十幾倍)。這個村子不但是丹.布特尼(Dan Buettner)所謂的「藍色寶地」(blue zone,指平均壽命遠高於世界平均的極少數地區),而且根據心理學家暨《聚居效應:面對面接觸如何讓我們更健康、更幸福》

(The Village Effect: How Face-to-Face Contact Can Make Us Healthier and Happier)一書作者蘇珊.平克(Susan Pinker)的說法,這也是世界上唯一男女平均壽命相近的地方;在世界其他地方,女性平均壽命通常會比男性多六到八歲。

作者介紹|瓊・李維(Jon Levy)

專精人類行為、影響力和決策等領域的行為科學家,擅長運用最新科學研究成果,改善企業處理行銷、銷售、消費者互動及內部文化的方式。服務對象從新創公司到微軟(Microsoft)、Google、百威英博(AB InBev)、三星(Samsung)等《財星》全球五百大企業皆為其客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出版《影響力法則:建立信任、連結和社群意識的藝術》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