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是美國的鴻海!」前員工揭密:賈伯斯的經營風格,與郭台銘有異曲同工之妙

2022-11-15 09:40

? 人氣

矽谷私下稱呼蘋果為「美國的鴻海」(美聯社)

矽谷私下稱呼蘋果為「美國的鴻海」(美聯社)

保密防諜

蘋果的企業文化迥異於矽谷其他的公司。有之前TuneIn軟體測試的經驗,這回我上手的速度快多了,但對公司出名的「搞神祕」所衍伸的種種規矩,我感到震驚與無所適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多數時刻,我覺得自己彷彿在為中情局工作。

雖然我早就簽了保密協議NDA(Non-disclosure agreement),但他們顯然無法充分信任新晉的員工,剛就任的前三週,我完全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專案。雖然沒有明說,但我心知肚明,這三週其實是試用期,公司要觀察我是否可靠、不會洩密。我被警告:「曾有同事不小心洩露受訓的內容,隔天就被革職了。」

門禁管制的說明會令我記憶猶新,我們進入每一棟建築時,被要求務必刷員工識別證,蘋果的員工再三強調:「絕對不能讓別人尾隨你進來。」有一次丹麥的測試員尾隨同事進餐廳,馬上被公司的人禁止,好像在抓現行犯似的。

每當公司要執行高度機密的新專案時,保密措施更是滴水不漏。

這一天,Producer(製作人)會提早抵達辦公室,偌大的白色房間異常安靜,空氣中隱隱透著一股不安的氣氛。我們一抵達辦公室,屁股還沒坐熱,就收到一封電子郵件,公布哪些產品和語系的測試員,即將要被「圈禁」。

緊接著,Producer用黑色的簾幕,將辦公室一側的座位,整個包圍住,成為「非請勿入」的禁區。按照典獄長的指示,我們像沒戴手銬的獄卒,魚貫移動到禁區就定位,整個過程其實有點蠢。為了嚴防每一個可能的漏洞,我們的手機被沒收,統一放在另一個房間,下班才能跟典獄長領取。Producer再三告誡:「不能跟任何人吐露專案的內容,就連你的老爸或老婆也一樣。」

神祕專案通常會進行一到兩天,公司只對員工透露有限的訊息,你不會對專案有全面的了解,只會得知「你需要知道的事情」,像是完成期限、在什麼設備做測試。測試時也不太鼓勵各國測試員交流溝通,搞得每個人噤若寒蟬、神經兮兮的。

有需要才能知道

上述故事,正是蘋果「有需要才能知道(need-to-know)」的企業文化。公司不鼓勵員工談論正在進行的專案,並刻意把團隊裡的小組分開,規定員工不能參與別人的專案。很有可能同事就坐在你旁邊,但你不知道對方做什麼。

每次開會前,會議召集人必須到公司內部的網站,確認所有與會人員都簽了保密協議,網站包括所有專案的代碼、安全層級,和負責該專案的員工。一位負責iPad的前專案經理表示,「曾經有人沒有簽NDA,被當場請出會議室。」另外,員工不該對主管談論所負責的案子的細節,除非主管簽了保密協議。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文化的好處是,讓員工更能專注自己的任務,有限的資訊也讓員工很難玩辦公室政治。但在缺乏足夠的資訊之下,有些經驗無法分享,例如,新人在專案上遇到困難,沒辦法主動向進行類似專案的人求助,因為對方得遵守保密條款。

除此之外,公司沒有組織圖,唯一的線索是內部通訊錄,可以查到每位員工的姓名、部門、直屬主管、電話、電子郵件,但很難由此判斷一個人從事的專案。我們就像蒙上眼、訓練有素的臥底,每個人只知道片面情報,不知道可能危及其他同伴的資訊,只有公司少數的高層知曉全貌。

延伸閱讀:李忠謙專欄:臉書推特首當其衝的矽谷大裁員—這是社群巨頭的黃昏,亦或「網路泡沫2.0」已現端倪?

諷刺的是,這幾年要求企業更開放、透明的訴求,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所有的商管書幾乎都在談論企業透明度的重要性。但全球最成功、市值最高的企業,卻反其道而行。

事實上,保密文化對員工的健康是有影響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麥可.史列皮恩(Michael Slepian)的研究發現,越常保守祕密的人,越容易認為自己會因此變得不幸福,且自認為越不健康。難怪我在這裡工作時,時常感到焦慮,有的同事甚至出現失眠、掉髮等症狀。

這種保密到家的企業文化,始於蘋果具傳奇色彩的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n Jobs)。

美國鴻海

蘋果的員工對於已故的賈伯斯,有近乎宗教般的崇拜,他們喜歡訴說怎麼跟賈伯斯在走廊相遇,賈伯斯說了什麼,以及他的傳奇事蹟。

我朋友Rick之前是這間公司的產品經理,有一次在員工餐廳點墨西哥捲餅,他和後面的人點了菠菜口味的麵皮,餐廳剛好用完麵皮。「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跑步去拿麵皮。」此時,他的同事走了過來,Rick跟同事打招呼,那人完全沒理睬他就走了。

他納悶不已,直到餐廳員工拿麵皮回來後,Rick回頭一看,發現後面站的,竟然是賈伯斯。Rick手心冒汗,對賈伯斯說:「你可以先沒有關係。」賈伯斯冷冷地對他說:「我讓你先,因為我想讓你先回去工作。」

賈伯斯在2011年離世,但他的影子充滿公司的每一個角落。

無限迴圈一號員工餐廳旁的走廊,牆上掛著一幅黑白照片,已故的賈伯斯身穿招牌黑色高領毛衣,單手拿著筆電,一臉意氣風發的樣子。走到底端,牆上是賈伯斯的名言:「如果你做了一件事,結果還不錯,那麼你應該去做一些其他更精采的事。不要糾結太久,只需弄清楚接下來要做什麼。(If you do something and it turns out pretty good, then you should go do something else wonderful, not dwell on it for too long. Just figure out what’s next.)」

賈伯斯的領導風格,完全體現在這句話之中。前彭博社專欄作家Joe Nocera,長期關注矽谷科技圈新聞,他曾在《君子雜誌》提到賈伯斯所要營造的工作氛圍:「一個讓人更努力、更長時間工作的環境,你必須面對最沈重的期限壓力,扛起你從沒想過可承擔的責任。從來不休假,幾乎連週末都從不休息,而你完全不會在意!你會愛死這種生活!」

無怪乎,在矽谷許多人私底下說這家公司是「美國的鴻海」。

它跟谷歌、臉書活潑的企業文化截然不同。走進谷歌的總部園區,你會看到戴著墨鏡的員工,躺在漆成綠色的海灘木椅上用筆電;有人從廚房冰箱拿出燕麥奶,把咖啡粉放入義式濃縮咖啡機。辦公室裡甚至有睡覺室、按摩室和遊戲室,谷歌還提供免費的健身課程和各種專業嗜好課程,舉凡花藝、品酒或養蜂,應有盡有。

蘋果不提供以上福利,健身房和員工餐都是要付錢的。員工一進公司,彼此不太會閒聊,或問候對方週末過得如何,而是馬上進入作戰狀態。現任和前任執行長都是工作狂,這種長時間努力工作的文化,也貫徹到基層員工之中。

在這裡,從工程師到總機小姐都非常敬業,工作時不苟言笑,凌晨和週末都能收到他們的電子郵件。他們手機不離身,就連上廁所也不例外,有一次在洗手間,我聽到一位Producer接到主管電話,她就邊如廁邊進行電話會議。

這家公司的薪資上雖然在矽谷有競爭力,但不算特別高,福利馬馬虎虎,但工作氣氛異常嚴肅。很顯然,員工賣命工作不只是為了錢,而是被一股使命感,或企業文化驅動著,這股精神讓我深感佩服,我尊敬這一群以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在競爭激烈的矽谷奮力向上的同事。此外,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對全世界,和科技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一位資深工程師說:「我覺得我在研發的產品真的能改變世界。」

作者介紹:尼可(Nicolle)

「你可學苑」和「你Ker這樣說」音頻節目的創辦人。歷練百大企業、矽谷跨國科技公司和新創公司多年後,選擇在家創業,現為品牌經營顧問和《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作家,撰寫矽谷職場、時事相關文章。

畢業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廣告研究所,喜歡旅行、咖啡,和挖掘有趣的生命故事,另著有《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矽谷傳說臥底報告》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