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功夫如何才能真正到位?留美經濟學博士:一定要懂什麼是「影響力投資」

2018-07-09 15:26

? 人氣

臺灣在社會影響力投資的起始腳步並不算晚,但至今仍處於少數認同者倡議與投入的初期階段。2007年由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獨資創設、知名作家王文華受邀擔任執行長的若水國際,或可說是臺灣VP/II的序曲。當時創辦人希望能以創投方式促進社會企業發展,並以公開發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的管道退場。不過,當時臺灣處於社會企業發展之初,社企「魚卵」、「魚苗」尚少,又如何能順利找到足以公開發行股票的社企「大魚」?如今若水國際已轉型成為站在第一線促進多類別殘障人士就業創新的社會企業,而不再從事影響力投資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台灣少數的社會影響力投資中,以2014年成立的活水社投組織模式較為特殊。不同於若水國際、慕哲基金會、守護天使、非常木蘭等獨資或少數出資人形態,活水社投實驗性採取俱樂部集資模式,從發起的43名出資股東開始,到現階段的逾60名出資者,主要目的在追求財務與非財務資源網絡的集聚效益。如今也進一步從個人出資者,推展至(類)機構出資者的跨行業領域資源整合階段,設立「活水貳影響力投資基金(B Current Impact Investment Fund 2)」。

四年來,活水社投已投資了2021社會企業、綠藤生機、以立國際、黑暗對話、鮮乳坊、甘樂文創、玖樓、瑪帛科技和奇力愛等九家公司。以綠藤生機為例,以綠色生產者為宗旨,強調替代(Replace)、可回收(Recycle)、減量(Reduce)等價值,提供環境友善的生鮮與生活產品。持續向消費大眾倡議綠色生活價值,八年來已逐漸崛起成為新一代消費品牌,擁有許多堅定支持綠色消費的客戶,用實際購買來支持經營團隊成長精進。根據綠藤生機2016年的社會投資報酬評估,每100元的消費即可衍生75元的環境價值。綠藤生機也連續三年獲得美國B型企業總部頒發環境類「對世界最好(Best for the World)」的獎項肯定。

社會影響力的管理與推展成效,有賴投資方與被投社企的緊密合作。由於VP/II追求社會善意資金的循環運用,以求有限資源使用效益之放大,因而投資之始即有未來退場的規劃。邏輯上,最合適的退場時機在社會影響力目標達成之時,或社企投資加值效益遞減接近尾聲。從這角度來看,影響力投資可說是社企的「階段性共創夥伴」。

我相信,影響力投資人需要有系統動態的投資觀,在結構性重大問題領域中,應設法釐清體系內關鍵環節所在,以「組合投資(portfolio investing)」的思考來協助新型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在投資對象的選擇上,領域內具平台、網絡主導地位的社企,可優先考慮,而在體系內關鍵環節內,若僅有早期社企,亦應積極協助與投資。此外,策略性支持專業技術服務,如影響力衡量與定價的專業服務,並參與多元投融資圈串聯的工作,同樣都能讓有限資源做最大發揮。

客觀來說,台灣影響力投資在影響力衡量與管理,包括利害關係人評估、衡量工具與機制、驗證查核與報告機制、影響力定價等環節,尚在初始學步階段,可進步空間仍大。此外,現行財會標準的侷限,也需要各界跨域整合,讓無形的社會效益逐步和會計標準系統接軌。此為長期推展目標,需要有步驟規劃與持續投入。如果整體社會的價值衡量系統更趨完善,資源網絡也會發揮足夠挹注力量,讓社會創新更蓬勃發展,而長久存在的社會問題也就更有機會邁向持續改善之路。

作者介紹│楊家彥​

留美經濟學博士,也是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曾任職於台灣經濟研究院十餘年,主要研究涵蓋總體經濟、中小企業、知識服務及產業創新等領域,研究報告及產經政策評論均多。基於實踐創造理論更大價值的信念,近年投身台灣影響力投資領域,希望透過跨界、跨域、跨世代方式整合多方力量,投入新經濟探索與社會改善工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懂影響力投資,才能有夠火候的投資功夫)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