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人讀很多書,人生卻依舊原地踏步?他揭多數人誤解的學習真相,成敗關鍵在於2個字

2022-10-31 15:43

? 人氣

在主流觀念中,讀書似乎成了提升認知的唯一途徑,這讓很多平時不怎麼讀書的人焦慮不已。(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在主流觀念中,讀書似乎成了提升認知的唯一途徑,這讓很多平時不怎麼讀書的人焦慮不已。(示意圖/取自pakutaso)

讀書這件事被神話得太久了,特別是當查理.蒙格(Charles Thomas Munger)的讀書名言「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都讀書的」廣為流傳之後,很多人幾乎把讀書與學習、人生成功畫上了等號,認為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讀書,否則這輩子可能會「不入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於是在主流觀念中,讀書似乎成了提升認知的唯一途徑,這讓很多平時不怎麼讀書的人焦慮不已。這些人對閱讀一直沒有什麼好感,抱起書本就會打瞌睡,或是感到極度乏味,這種「想要又得不到」的狀態常常使他們陷入一種望洋興嘆的痛苦。

不過,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往往是因為對現實結果視而不見,只用最明顯的觀點來以偏概全。就拿讀書這件事來說,「讀書等於學習或成功」這個公式顯然不是事實,因為你只要稍微觀察一下現實就能發現,很多人即使常年讀書也未必活得如意,而很多不讀書的人卻能過得風生水起。

可見,讀書並不是人生成敗的分水嶺,那麼真正的分水嶺在哪兒呢?答案也是兩個字:維度。

學習的祕密在於同時調動多維度感官

就學習而言,我們大多數人會認為學習就是大腦中的思維活動,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狹隘的觀點。真正的學習絕不僅僅涉及思維這一個維度,它包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所有感知維度。

我們之所以認為思維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是因為思維存在於我們的意識範圍之內,而其他的感知維度則處於我們不易察覺的潛意識範圍。例如,單是眼睛每秒向大腦傳送的信息量就有約一千萬位元組;其他感覺,如觸覺、聽覺、嗅覺、味覺加起來每秒向大腦傳送約一百萬位元組的資訊。面對洶湧而來的感官資訊,我們的意識根本無力處理,只能交由速度極快的潛意識來掌控和支配。在這個過程中,潛意識會事先進行「分流」,決定哪些資訊可以被忽略,哪些資訊由潛意識來處理,哪些資訊要被傳送到意識層面。所以很多資訊根本就到不了我們的意識範圍,我們自然也就無法感知。

但是感知不到不代表它們不存在或不重要。事實上,那些我們感知不到的資訊可能更重要。就拿那些平時不怎麼讀書卻依然成就很大的人來說,他們雖然很少透過閱讀來進行思維活動,但是他們有機會經歷很多大事,見到很多高人。在那些經歷和環境中,他們能看到高人們如何應對複雜的情景,聽到高人們切中要害的言論,感受成就一件事的辛酸和不易……

具體的表情、聲音、動作、情緒、氛圍,使他們的各種感官得到了刺激和調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潛意識完成了大量有效資訊的輸入。加上我們大腦邊緣系統中還有鏡像神經元(備註28.),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模仿身邊的人和事,所以那些不讀書卻經歷豐富的人雖然看上去並沒有正經八百地學習,但實際上他們已經學習了很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