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另一半老是吵架怎麼辦?心理師:想跟他溝通更順利,說話就用「我」開頭

2022-10-29 11:00

? 人氣

你曾經因為伴侶的情緒波動而接不住嗎?總是想關心對方的情緒,卻又感到筋疲力盡?(圖/取自xFrame)

你曾經因為伴侶的情緒波動而接不住嗎?總是想關心對方的情緒,卻又感到筋疲力盡?(圖/取自xFrame)

你曾經因為伴侶的情緒波動而接不住嗎?總是想關心對方的情緒,卻又感到筋疲力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又或是,你們的生活步調,有時候會不太相同,一方加班到很晚,希望另一方陪陪自己,另一方卻因為隔天要早起,而需要早點睡覺。在這樣的情況下,彼此之間,可能就會有一些的摩擦。

讀完小妮子的《那些愛情裡,我們所受過的傷》一書之後,我發現了兩個很適合用來溝通的方式,可以為彼此的情緒與想法畫界線,重視對方的感受,同時也重視自己的感受。

「我訊息」三步驟,減少摩擦、增進溝通

有許多溝通書籍都提過「我訊息」,但,到底什麼是我訊息呢?絕對不是所有「以我開頭的訊息」就是我訊息,譬如,「我覺得你怎麼講都聽不懂欸!」就不是一個很好的我訊息,而是指責。

我訊息的溝通三大要素,分別是「客觀事實+我的感受+我的期待」。

我曾經在李崇建老師的《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裡面,聽過客觀事實的詳細陳述。譬如有一個人在路上丟了一個垃圾,很多人可能會說「沒公德心」,有一個人約會遲到了五分鐘,很多人可能會說「沒有時間觀念」,但這些都不是客觀事實。這兩件事情的客觀事實就只是「他在路上丟了一個垃圾」以及「他約會遲到了五分鐘」而已。

以我開頭的客觀事實陳述,應該是長這個樣子的:「我最近加班到比較晚」、「我下周三有一場meeting」、「我明天要五點起床」。接著,搭配出現的是「我的感受」,例如:「我覺得加班好累」、「我很緊張」、「我感覺很想睡覺」。最後,「我的期待」可能是「我希望你能陪我聊聊」、「我想要從你這邊得到一些支持或建議」、「我們今天能不能早點就寢」。

可以發現到的是,三個訊息都是透過「我……」來做開頭的,而這樣的說話方式,比較不容易激起對方的防衛,能夠了解你想說的話。

「非暴力溝通法」,兼顧彼此需求

小妮子在書中提出來的第二個溝通方式,是所謂的非暴力溝通法,這個溝通法有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陳述客觀事實,避免使用評價字眼。
感受:了解自己當下的感受,而非想法、觀點。
需要:了解自己希望被滿足的需求,以及對方想被滿足的需求。
請求:以「非命令」的語氣,請求對方「做」什麼,而非「不要做」什麼

「我發現你最近好像常常跟朋友出去,陪我的時間變少了(觀察),而我感覺到很孤單,好像不被重視了(感受),我覺得希望你多花一點時間陪我,但我也很好奇你發生了什麼事情(需要),我們能一起空出一段期間討論這件事情嗎?也許20分鐘到30分鐘?(請求)」

「我觀察到你最近好像常常跟其他異性傳訊息(觀察),我很害怕、也很生氣(感受),我希望你能多陪我聊天,但我不確定你是不是也想多跟我聊聊(需要),你願意跟我一起討論這件事情嗎?(請求)」

在這兩個例子裡,很容易走偏的其實是「感受」,譬如「我覺得你重視朋友大過於重視我」就是一個「想法」、「觀點」,而「我感覺到很孤單,好像不被重視了」則是「感受」;「我很害怕、也很生氣」就是一個「感受」,但若換成「你是不是愛其他人勝過於愛我?」則是一個「想法」、「觀點」。

另外,在「需求」的部分,我們可能沒有辦法覺察到對方的需求,或是篤定對方的需求,所以使用「我很好奇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並抱持著好奇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以「逼問」的心態做出發點,即便語句的內容是「好奇」,給人的感覺也會是「你最好給我說清楚喔」。

當然,透過這兩種溝通方式,並不會讓彼此的關係變得一帆風順,但這兩種溝通方式,將能減少防衛,增進溝通的可能性,彼此就比較不會陷入翻舊帳與爭執誰對誰錯的辯論上,進而比較能談論彼此的需求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女子學(原標題:讀完《那些愛情裡,我們所受過的傷》學會的溝通法:善用「我訊息」重視彼此需求)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