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股災只能認賠出場?財經主播曝2檔ETF可放心撿便宜,加碼傳授底部轉強3訊號

2022-09-10 10:30

? 人氣

遇到股災時,有2檔ETF仍可放心撿便宜!(示意圖/取自pixabay)

遇到股災時,有2檔ETF仍可放心撿便宜!(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你睡公園了嗎?」、「你畢業了嗎?」2020年到2022年,短短三年因為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美國升息, 台股至少遇上三次又急又猛的跌勢,每回暴跌時間也許不算特別長,但三天大盤跌千點或單日暴跌五百點,此時只要手上有股票的人,幾乎不可能沒有部位受傷。打開社群股版, 充滿著各式各樣「綠化」程度極高的對帳單,網友們自我解嘲戲謔,有時還眞療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投資學上說:當股市從高檔回檔下跌20%,即視為進入「技術空頭熊市」。高山嚮導說:如果在高山上遇到熊,反擊會非常危險,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裝死」。在投資市場遇上熊市, 裝死是否有用? 

陸續經歷過中國股災、中美貿易戰到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這些年的股災逐漸教會了我一些事。

停損要快、狠、準

股票投資風險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指的是大環境的政治經濟問題,例如烏俄戰爭造成股市大跌,這時不會只有台灣股市下挫,美國會跌、日本會跌、歐洲也會跌,而且都跌得又急又猛,稱為股災。而「非系統性風險」則是公司本身經營的問題,可能是公司面臨轉型陣痛期、訂單被對手搶走等,這種非系統性風險屬個別股票下跌,不太會擴及到大盤。

每當遇上全球一體適用的系統性風險時,非長期投資部位、短期投機的持股,停損一定要快、狠、準。投資市場裡有這樣的說法:「做多賺得多,做空賺得快!」想要賺20% 一個波段可能要花至少一季左右的時間,但股災來臨時,可能三、五天就跌20% 了。

因此,苗頭不對,忍痛停損賣出一定要快,千萬不要以為沒關係給它跌,擺著等回升就好。你要知道100元股票跌到八十元,是跌20%,但要漲回到100元,不是20%,是要漲25%;一百元股票跌到70元,是跌30%,但要漲回一百元,可是要漲43%,眞的不容易。

面對大盤又急又猛的跌勢時,我會檢視自己手中的部位,評估哪些是投機性質比較高的持股,先砍再說,把現金留在手上,避免過重跌勢虧損,待利空消化完後再重新進場, 我認為這才是資金最有效率的運用方式。

熊出沒!避險黃金、債券也會跌

過去傳統投資學都教我們:當有風險出現時,可以找避險資產躲一下。所謂避險資產,不外乎黃金、債券。但幾次股災中,我發現這些避險資產其實一點也不避險,常和股票一樣說跌就跌。

我歸納出的結論是:在非戰爭造成的系統性風險時,一旦波動過大,所有的避險商品都會跟著暫時失效。以黃金來說,實務上鮮少人會眞的拿現金去買金條回來放在家裡,大部分人都是透過金融衍生性商品來買黃金,既然是金融衍生商品,就有槓桿成分在裡面,所以當股市重挫,市場風險波動過大時,大家會「去槓桿」,把黃金賣掉、把債券賣掉,畢竟「現金為王」。

我曾經在市場波動大時操作黃金、債券等相關ETF,但幾次經驗下來發現,眞正最抗跌的只有「美元現金」。若眞要操作避險資產,反而「美元指數」才是眞正能避險的工具。

國安基金進場時,放心買市值型ETF 

我在財經電視台工作時,每回碰到台股隨國際情勢急跌,採訪中心長官都會要我們去採訪國安基金操盤手。雖然每次回答都大同小異:「台股基本面佳,國安基金會隨時關注市場,必要時不排除進場護盤。」但這就是財經記者的日常, 跑新聞不能漏的行程。

所謂國安基金,它的全稱是「國家金融安定基金」,每當國內外發生重大事件導致台股市場失序下跌時,國安基金委員會有權力在符合條例規範下,進場安定操作買股,以維持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的穩定。通常護盤的基本條件為: 台股下跌幅度逾20%、指數觸及十年線。

端看近十年,國安基金眞正進場護盤不過三次,它正式進場後一個月,台股都重回漲勢,毫無例外。我因此得出心得:一旦國安基金宣布進場,就是給我們小散戶打出可進場的暗號。當下市場恐慌氛圍絕對非常濃烈,若買個股,有時眞不是一般心臟有辦法承受的,所以建議大家優先買「市値型ETF」,是可以安心撿便宜的標的。

以台股來說,市値型ETF即為0050(元大台灣50)和006208(富邦台50),買進這二檔ETF 等於是買了台股前五十大的公司,相對安全。美股則建議可優先購買00646(元大S&P500),市場上還有另一檔追蹤美股道瓊指數的00668 (國泰美國道瓊ETF),但成交量偏低,比較不建議。

底部出現時會有什麼訊號?

長期投資部位容許抄底,愈跌愈買,但短線波段持股,我還是建議採取右側交易策略,隨著跌勢放空,隨著漲勢做多,順勢而為。不過我本身是不放空的,因此當股市不好時, 我多半是看多做少,只有看到底部轉強訊號出來之後,才會重新進場。你一定會問:底部轉強會有什麼訊號? 

一、先跌的是否先止跌?人氣股是否回升? 

股票市場也是一場心理戰,投資人有沒有信心影響著市場氛圍與股價。每當市場大幅回檔時要判斷跌夠了沒,我會觀察這場風暴從誰開始跌?假設從半導體類股開始跌,我就去觀察台積電、聯發科這類指標股還有繼續跌嗎?假設由航運股開始下挫,我就去觀察長榮、陽明止跌反彈了嗎?

二、融資減肥幅度

融資被稱為是散戶指標,融資餘額過大被視為籌碼凌亂的象徵,如果想找底部訊號,也可以從融資減幅來尋找。假設大盤指數從17,709 點跌到15,159 點,共跌了2,550 點,跌幅約14%,同期融資大減了20%,融資減幅遠大於指數的跌幅,我們就會認定融資浮額洗乾淨了,依照過去的經驗,指數也差不多落底了,不但可能漲回前高,還會漲得更多。

三、股價連三天不再破底,成交量減少

想確認底部反彈訊號,最基本的是股價本身必須守住低點,三天都不再跌破,才可確認行情正式止跌,在行情未止跌之前,保留資金最重要。太早進場,有時接的不是便宜, 而是接刀。

成交量是最簡單、最直接能夠表現多空雙方交鋒力度的觀察視窗,量大就表示多空雙方對價格的看法分歧,尤其在價格下跌的過程中,成交量大,等於「牆倒眾人推」,跌勢難以止歇;但成交量縮小則說明,多空雙方對價格的看法逐漸趨於一致,當股價續跌,但成交量愈來愈小,也反應差不多無人想買,也無人想賣了,這是價格止跌回升很重要的訊號。

實際舉個例子:2308(台達電),2021年5月隨著台灣本土疫情蔓延,股市重挫,波段跌幅超過20%,然而在5月12日盤中創低點,拉出長長下影線後,連續三天股價都沒有再跌破5月12日盤中最低的245元,配合成交量持續縮小,就是底部轉強訊號浮現,隨後指數波段最高反彈到335元,波段漲幅22%,請參見第229頁圖。

(圖/時報出版提供)
台達電(圖/時報出版提供)

同樣的例子,1301(台塑),2021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後,五個交易日就跌19%,瀕臨熊市,怎叫人不心慌? 不過隨後連續三個交易日,股價都未再破前低,對應下方成交量也明顯縮小,就是一個底部浮現股價轉強的訊號,請參見第230 頁圖。

(圖/時報出版提供)
台塑(圖/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介紹|葉芷娟

業界唯一擁有證券分析師(CSIA)執照之財經主播/主持人,亦擁有投信、壽險、產險等金融證照,專業形象深受各大金融業者肯定,穿梭於財經講座論壇、記者會、節目主持。

本身用「核心持股」累積退休金為未來準備;用「衛星持股」掌握趨勢賺波段快錢。擅長以輕鬆白話文筆帶領讀者學習投資理財,一起建構職場金錢後盾,享受機智選股生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零基礎!機智選股生活:用台股打造「財富後盾」,人生更有安全感》(原標題:那些年股災教會我的事)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