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沒在AA制、把碗端起來像在乞討!8個特殊的韓國飲食文化,讓台灣人超難理解

2022-07-09 18:30
雖然台灣和韓國的用餐習慣十分相似,但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尤其是這幾項禁忌一定要知道!(示意圖/取自Pexels)
雖然台灣和韓國的用餐習慣十分相似,但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尤其是這幾項禁忌一定要知道!(示意圖/取自Pexels)

到韓國品嚐美食,是大家去旅行的一個大重點!不管是經典的銅板烤肉,或者泡菜鍋、石鍋拌飯、人參雞湯,都讓人吃完之後念念不忘!雖然台灣和韓國的用餐習慣十分相似,但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俗話說,入境要隨俗,既然到當地作客,有一些規矩和禁忌一定要知道!藉此多了解別人的文化外,也能尊重當地人的習俗,避免被認為是個沒禮貌的觀光客!

1.切忌端碗

韓國人認為,把碗端起來就口吃飯是乞討的行為,因此切忌將碗端起,而是用湯匙挖飯就口。另外,韓國多使用不鏽鋼碗裝飯,碗較重也燙手,因此不用手去碰碗,也是合情合理的!

2.一次只拿一種餐具

有些人會習慣一手拿筷、一手拿湯匙,這在韓國可是禁忌!湯匙用來舀湯、挖飯,並用筷子夾菜,且在餐具的擺放上也頗有講究:飯碗在左邊、湯放右邊,而湯匙放在桌上時凹面必須朝上。

3.長輩先開動

其實在台灣也有同樣的禮儀,但韓國更加重視這點!用餐時一定要等長輩先動筷子才能開動,用餐後也必須等長輩放下筷子後,後輩才能將餐具放下。(就算已經吃飽了,也要拿著餐具喔!所以,別吃太快!)

4.小菜無限續

去韓式餐廳就知道,每次上主餐前,總會來個好幾盤小菜,大多些醃漬品、泡菜等,這些都可以無限續用!

5.不分你我,一起點菜一起吃!

就像在台灣吃合菜,在吃韓式料理時大多也習慣一起點菜一起吃!若點「鍋物」,也不會另外付一個公勺,大家會用自己的小湯匙直接舀湯喝,若不習慣共食的人,可能就要多多包涵了!

*小知識:「鍋」與「湯」有什麼不同?

點餐時要注意,被稱作「鍋」的湯類通常湯汁較濃稠且鹹,像是泡菜鍋、部隊鍋等;而「湯」則像人參湯、辣牛肉湯、排骨湯,是一般認知的湯類。

6.找不到免洗餐具

韓國人沒有使用免洗餐具的習慣,餐廳內多使用不鏽鋼筷、湯匙,有些甚至會將餐具放在紫外線殺菌機裡,讓客人安心使用。

7.沒有「平分」這件事

用餐完畢,通常會由年紀最長的人付錢,若是平輩出去,也會由其中一人請客。在台灣,用餐完後大家會拿著帳單平分餐費,這樣的畫面在韓鍋基本上不會出現。下次去韓國,若遇上別人請客也別不好意思,買個甜品或飲料回請,也是一個貼心的小禮儀!

8.記得說「我要開動了」!

和日本一樣,韓國人在餐前會說「我要開動了!」(잘 먹겠습니다!);餐後也會說「我吃飽了!」(잘 먹었습니다!)下次去韓國,你可以觀察看看他們是不是都這樣!

文/安潔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欣傳媒(原標題:在韓國吃飯碗不能端起來?你不知道的韓式用餐禮儀!) (相關報導: 「吃飯、喝湯把碗端起來就像乞丐!」揭密4大韓國特有的吃飯文化,簡直讓台灣人大開眼界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梁溶珈

更多文章
視野絕佳、隱私好…買房選頂樓就對了?房產專家列3大缺點
安倍晉三遇刺》日本政治、經濟、外交情勢將如何變化?
開放性關係是濫交,還是感情增溫的良藥?專家:決定踏入前,先問自己這5個問題
曝林智堅論文正本出版時間 王鴻薇批「自證侵權」:跟自己的論文多不熟?
感念安倍畢生對台貢獻!蔡英文指示各級政府機關、學校11日下半旗1日
曝安倍驚人行動力 他憂刺殺恐是「政治恐怖襲擊」:台日應正視民主挑戰
布林肯、王毅會談能促成拜習會?前外交官曝高難度:雙方還在喬利益
「薪水不是保障,而是障礙!」用276美元賺百萬的創業家,告訴你致富的關鍵思維
G20外長會議》王毅:中國拒絕任何將烏克蘭危機與台灣問題相提並論的圖謀!
歷史新新聞》直指蔡英文「欠我一個解釋」 徐永明顛簸從政路,2015年曾落淚批民進黨對他「變心」
磐鈺生活美學文化藝術基金會 – 淨零碳時代
台灣「護國神山」股價重挫 前外交官揭3原因:整體環境對台積電很不利
日本自衛隊武力能與共軍抗衡?退將曝關鍵:預期未來會越來越強
被批演技太差、慘遭品牌換角!林志玲用時間徹底擺脫花瓶形象,台灣第一名模當之無愧
盤點綠營艱困選區:Kolas誓破傅家「花蓮恐懼」、劉櫂豪6戰台東無畏嘲笑
台灣安全問題美國絕口不提菲律賓?唐湘龍揭關鍵:已無實質影響力
蔡英文欽點!「總統級幕僚戰隊」回鄉參選 拉抬地方執政版圖擴張信心
電動車大進展:2035年起,歐盟所有國家將禁售燃油車
風評:捷運「撐住」不漲價─很「不柯文哲」的決策
郭鴻儀觀點:越鋼海洋污染已過6年,越南沿海居民盼不到台灣司法救濟
陳昭南專欄:退將帥化民,「有種」就放棄台灣的終身俸,「潤」回中國去!
顧爾德專欄:安倍遺願以及那些被刺身亡的日本總理大臣
石之瑜觀點:請台大拒絕受理林智堅論文抄襲案
汪志雄觀點:我對台灣未來的預測
林庭瑤專欄:安倍告別式,蔡英文去得成嗎?
觀點投書:落跑是勳章,抄襲成原創
觀點投書:把關者比違規者更值得非議
李怡專文:中共干預成習慣,不干預比不收回香港還難
觀點投書:監察院為廢監察院添柴火
觀點投書:選舉活動莫淪為行動傳播站 籲桃園政治活動要保持社交距離
觀點投書:中華民國邦交國的思辨
江仲淵推荐:海納百川的承載體,紫禁城留下的不只是歷史
老是粗心忘東忘西?心理專家親授5招提高記憶力,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只是第一步
「Suit yourself」不能隨便亂講!4句台灣人常搞錯的英文用語,小心秒惹外國朋友不開心
陰莖不是越長越好,硬度才是讓另一半性福的關鍵!醫師教2招鍛鍊方法,學起來夜夜絕頂升天
影評/Netflix《我的出走日記》步調緩慢為何評價超高?回顧劇中4細節,真實反射上班族心酸寫照
日本駐台代表悼安倍晉三:希望您在天上與李登輝前總統,一起為日本與台灣強力守候
日本最友台政治家走了:安倍晉三遭當街射殺,院方證實「大量失血致死,輸血超過兩萬毫升仍無法挽回」
街頭演說是日本選戰常態,安倍晉三為何遇襲?維安專家指出三大關鍵
蔡英文獨攬綠營縣市長提名權 林濁水批牴觸憲政精神:何來地方自治?
傳林佳龍點頭轉戰新北市 趙少康酸:新北淪為第二選擇?
造化弄人?安倍晉三原本要到長野助選,臨時改行程卻慘遇死劫!
中華大學董座為何為林智堅加油?她揭兩人利害關係:看不懂就是傻子了
安倍晉三中彈身亡 朱立倫哀悼:他是日本現代政治史的傳奇
悼安倍晉三 蘇貞昌哀慟:台灣痛失堅實的盟友
不滿美參議員訪台?共機上午穿越海峽中線 國防部嚴正譴責
安倍晉三辭世》直播新聞哽咽落淚竟遭撻伐 中國駐日記者被迫為「失態」道歉
綠自打臉過往「李眉蓁標準」?林智堅論文門引爆負面聲量 好感度腰斬
追悼日本安倍晉三前首相 黃偉哲:感到萬分傷痛與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