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社交、不生娃,卻沉迷「養青蛙」?心理專家神解《旅行青蛙》兩岸爆紅原因

2018-01-29 11:41

? 人氣

旅行青蛙提供我們一段只需要「重視當下」的關係,不用擔心未來,也就不會焦慮。人們不需要為了未來可能出現的麻煩卻步,也不需要為了長遠規劃而放棄現在的快樂,沒有負擔、沒有包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旅行青蛙裡,玩家能做的是為牠準備食物。(圖/擷取自旅かえる畫面)

三、清晰的界限感

華人世界的人際網絡普遍缺乏界限感,父母對你跟誰在一起「又」去旅遊的意見沒少過;你的上司同事老是要求你做些不屬於你份內的事;你的大姑二舅表姨媽三不五時對你的工作指手畫腳,你能開口說「不」嗎?

在旅行青蛙的世界中,界限感被清晰的設置。

跟常見的養成遊戲不同,玩家能做的事太有限了,除了採收幸運草、為蛙打包行囊,蛙想出門旅遊、想宅在家都不是我們能決定的,蛙像是個有自我意識的個體,我們不能控制他。

(
蛙像個有自我意識的個體,玩家只能為牠打包行囊,不能決定牠要不要出門旅行。(圖/擷取自旅かえる畫面)

蛙不干涉你、你不干涉蛙,不會過分的介入對方生活,在完全零對話的關係中,時不時捎來照片、帶回的伴手禮、有事沒事回家坐坐,我們知道這是重視,你心裡有蛙、蛙心裡也有你。

界限,不是要讓我們與人切開關係、保持警戒距離,而是為了創造連結。旅行青蛙透過遊戲設置劃下清晰的界限,這樣的關係讓我們感到舒服、自在。(延伸閱讀:明明對方無怨無悔、任勞任怨付出,為何心會悶悶、卡卡的?心理師:因為你被控制了

四、虛擬關係能替代現實社交嗎?—矯正性人際經驗

我想這是媒體和大眾最想探討的問題吧?

遊戲中的關係是虛擬的,正常人都知道虛擬關係不能替代現實人際交往,從最基本的眼神交流、姿勢動作,到親密關係中的肢體接觸,都是不可替代的真實。

只是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工作家庭人際已經快把我們壓垮,如果可以不用付出太多時間心力,卻能擁有一段穩定、有安全感的關係,界限清晰健康,何樂而不為?

在旅行青蛙中,玩家與蛙的關係可以視為一種「矯正性人際經驗」,我們與蛙建立了安全健康的連結、學會在關係中自在獨立,在遊戲設置下用一種有界限的方式相處,可能在過去的關係中從來沒有過這樣好的經驗,這些經驗能否移植到現實生活中呢?

遊戲中的虛擬關係無法替代現實社交,但可以做為一種額外的情感支持,像補充維生素一樣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增添一些營養成分,簡單方便又有效;更重要的是遊戲可以做一面鏡子,投射出我們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如果你沉浸在與蛙的互動,是否意味著某些現實關係中缺乏的東西可以從蛙身上滿足?

在旅行青蛙從與蛙的互動中,體驗安全又有界限感的互動,重新搭建回到現實世界的橋樑,認清唯有清楚表達需求、設置界限,才能擁有健康的關係。

(
旅行青蛙偶爾捎來張照片,表示心理有著你。(圖/擷取自旅かえる畫面)

做完採訪,我也養起蛙了,取名叫「小如」。

他剛從名古屋給我寄了張照片,現在正在屋裡吃飯,我已經幫他準備好下次旅行的行囊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盧美妏x心理師半路隨筆(原標題:【大陸尋奇:旅行青蛙】)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