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這麼多,為何棒球能變「台灣國球」?課本從未提,99%人不知道的五十年輝煌記憶

2017-11-14 11:04

? 人氣

1996年8月2日,象隊球員陳義信、洪一中、李文傳、陳逸松、吳復連等5人,在臺中遭黑道持槍押走,一定程度說明了棒球員所面臨的困境。1997年上半季的冠軍時報鷹,竟因全隊多數球員遭到收押而以各隊支援的球員組成「二代鷹」,與味全龍爭冠,赤裸裸地呈現賭博的惡質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職棒賭博的手段幾乎千篇一律是由黑道賄賂球員打假球,不是故意被三振,要不就是漏球或失投。球員精湛的球技卻用來表演不露破綻的失誤,棒球員的墮落莫過於此,對於棒球發展的衝擊更甚於戰績的一蹶不振。

由於整個大環境持續不理想,中華職棒從1997年開始,平均票房便處於一、兩千人的低檔。職棒九年(1998年),時報鷹宣布解散。職棒十年(1999年),三商虎、味全龍亦不堪虧損,相繼解散。臺灣大聯盟的經營更是慘澹,觀眾更為冷清,每場平均觀眾數曾僅有一千初頭,其中還有許多持免費票入場的觀眾。在此狀況下,有好幾年時間,死忠球迷都只能在冷清的棒球場上,冷淡地面對臺北棒球場拆除,以及郭源治滿腔熱血地回國效力。2007年到2009年,打假球事件接連發生,又讓中信鯨隊選擇退場,也讓熱血苦撐、支持職棒的洪家兄弟心寒。而失望的球迷,則用一種又愛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偷偷地關心、冷冷地回應。職業棒球自此從高峰走向低谷。

當初職棒的走向高峰,往往有賴於國際賽的帶動,2001年世錦賽、2004年奧運,以及2013年經典賽,均曾因國際賽表現出色,帶動人潮回流。更有甚者,專業化的經營策略,也培養了特定球迷,例如強調立足臺南的統一獅隊;或者Lamigo猿隊全新風格引人注目的啦啦隊,以及全主場制的實施。

職棒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但這種新型態的棒球運動,卻在國族認同之外,另開了一條可能的棒球之路。職棒要經營成功,必然需在打造球隊風格、球員形象經營,甚或營造公益形象、球場設施等途徑上,建立品牌特色,贏得消費者認同。為此,球隊的經營策略,必當從球隊球風,考量到球迷的地區性、年齡層與性別等因素,讓棒球不再只是為國爭光,也讓我們看到新價值的展現。走過27年的中華職棒,映照了民間社會的多元活力。

作者簡介|謝仕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兼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南大學、逢甲大學等校。

關注體育運動與國族認同的議題。編輯與著作《國球誕生前記 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口述訪談》等書,並曾擔任電影《KANO》等棒球影視作品之顧問。

【島讀x玉山社】第四講:台灣棒球 ‧ 百年鬥魂

生活在島嶼,需知島嶼事!棒球是跨越時空與世代所共有的狂熱。關於棒球,能說得太多了,一同前來感受台灣的棒球魅力吧。11月22日,來聽聽棒球研究學者謝仕淵與導演魏德聖對聊台灣百年棒球史!活動資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玉山社《新版 臺灣棒球一百年》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