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列出4大失敗管教方式,你家有上榜嗎?若不屬於任何一種,你才稱得上是成功父母

2017-09-29 09:50

? 人氣

教養風格可以鼓勵人,也可以讓人喪失信心。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四種教養風格,都是讓人喪失信心的(「注重短期效果」的教養法),只有「注重長期效果」的教養法才能真正的鼓勵到青少年。

1. 控制型的教養

第一種教養風格叫做「控制」。請想著一塊「磚頭」,它很硬、很重、體積有限、邊緣粗糙,可以很尖銳、很刺人。這塊磚頭象徵著「控制型」的教養風格。許多父母認為這是他們的責任──就是去控制青少年子女。父母們似乎相信,如果他們不要求青少年去做為了他們自己好的事,他們就是溺愛孩子的父母。這些父母使用某種形式的賞罰作為控制的基本手段。在青少年身上,最常見的處罰是──禁足、撤銷特權、取消零用錢、體罰、精神虐待,以及收回你對他們的愛與認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試圖對子女進行控制,讓父母自以為盡了責任。但是「控制型」的父母沒有考慮到這類教養方法的長期效應。「控制型」的教養容易讓孩子變成:

✽以為強權就是公理。
✽相信「為了取得父母的愛,必須放棄做自己。」
✽除非有外在的獎賞,否則不願做出努力。
✽為了更大的獎賞,而學著如何操弄人心。
✽過度叛逆,或過度順從。

「注重短期效果」的教養法會讓人精疲力盡。在這種教養風格裡,父母的責任是去逮到孩子做壞事的時候,以便祭出處罰與教訓。青少年從中學到的責任是什麼?也許他們學到唯一的責任是──不要被逮到。

如果青少年被剝奪了所有的權力,他們將永遠沒有機會學習負責──或是犯下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學習。再來,這些青少年也永遠沒有機會探索與設定自己的界限。當父母們持續承擔這個角色時,青少年如何學會對自己負責?換言之,教孩子不負責任最好的辦法,就是當一名「控制型」的父母。

「控制型」的教養風格還有另一種危險,就是讓孩子永遠依賴父母。無法逃脫父母控制的孩子可能從此決定,他們這輩子都要繞著去做那些他們認為母親或父親想要他們做的事情。他們長大後經常變得「沒主見」,繼續尋求他人來代替父母對他們進行控制──這對婚姻關係、子女教養、人際關係,以及職場生活來說,都具有相當毀滅性的影響。

(圖/取自Pixabay)
(圖/取自Pixabay)

2. 溺愛、過度保護、拯救型的教養

如果你不是一塊「磚頭」,你是否更像是一塊「地毯」,讓所有的人都可以踐踏你,習慣於粉飾問題、而非解決問題?第二種「注重短期效果」的教養風格:「溺愛型」的父母,很像是一塊「地毯」,他們過度保護、溺愛,與拯救青少年子女。

這類型的父母容易讓孩子變成:

✽不合理地期待他人伺候自己。
✽認為「愛」就是「讓別人照顧自己」。
✽關心事情勝於關心人。
✽了解到「我沒辦法面對不安,或感覺失望。」
✽認為「我就是沒有能力。」

「溺愛型」的教養風格會讓父母感覺自己已經盡了做父母的責任,因為他們保護或拯救孩子免於痛苦或掙扎之中。不過,「注重短期效果」的教養法,將剝奪青少年學會自力更生與保持彈性的生活技能。他們長大後,可能會變得極端地自我中心,認為世界和父母都虧欠自己,而他們有權獲得任何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學到自己能面對痛苦與失望的經驗,並從中汲取教訓。因此「溺愛」絕不是好的教養方式,因為它無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性格健全、具備生活技能的成年人

溺愛、過度保護與拯救型的教養風格,會讓你看起來像個聖人──你家的青少年也很愛。但這種教養風格無法幫助青少年學會單飛。當你避免過度保護與拯救孩子時,青少年子女可能一時之間會以為你不再關心、甚至還會指責你不再愛他們。不過,這只是暫時的──他們知道,從長遠來看,這樣做對他們更好。

想想你對孩子過度保護與拯救的是哪些面向,因而讓孩子失去發展獨立性與相信自我能力的機會。在特定的範圍內,練習以溫和與堅定的父母力,停止這種教養模式。「堅定」是要你停止溺愛孩子;「溫和」則是要你對孩子進行同理,花時間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或是表達你對他們處理問題的信心

3. 優柔寡斷型的教養

也許就跟許多父母一樣,你經常在不同的「注重短期效果」的教養風格中搖擺不定。有時你對孩子太過控制,然後在罪惡感的驅使下,又變得對孩子太過溺愛。在你閱讀本書、練習書中這些新的教養技巧後,你會發現自己花在「注重短期效果」教養的時間越來越少,花在「注重長期效果」教養的時間則越來越多。你終將明白,為什麼你會做目前正在做的事。你會學到在賦能青少年上──什麼有效、什麼無效。這也能幫助你,更清楚察覺自己現在大多數時間所採取的教養方式。

00.PNG
(圖/四国ガス@youtube)

4. 忽視型的教養:放棄做父母的職責

這種教養風格就像是一個「鬼魂」,或是「缺席的他者」。青少年子女很難感覺你的存在,或是他們感覺你才是那個需要被照顧的人。忽視與放棄是另一種「注重短期效果」的教養風格。忽視教養的父母讓孩子學到:

✽「我不重要,或許也不怎麼可愛。」
✽ 「我唯一的選擇是放棄,或是設法到其他地方尋求歸屬感」
✽ 「我的父母不關心我,是我自己的錯,我必須設法不斷地改進自己,這樣才值得擁有父母的愛。我需要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 「我沒辦法當一個孩子,因為在這個家裡,總得有人負責任,我猜這個人就是我了。我必須照顧我的兄弟姊妹和媽媽(或爸爸)。」

一名母親抱怨丈夫拒絕管教她從上一段婚姻帶來的一對兒女。他認為她該負責對孩子一切的管教,卻又批評她的管教方法。儘管他大肆抱怨繼子的行為,卻拒絕親自處理那些問題行為。這導致孩子感覺自己不被愛、不重要,並對這個他們自學齡前就住在一起的大人,毫無敬意。這名繼父無法察覺自己的行為就是一種忽視,他認為自己已經做了很多──他是家裡的經濟支柱,他指導太太管教繼子和繼女,並且跟太太一起管教自己較年幼的親生孩子。

幸運的是,該名繼父接受了一點諮商。當他了解到,自己長期忽視了他的繼子、繼女後,他告訴他們,自己做錯了。他對他們說,他愛他們,他們對他很重要。他想辦法與孩子個別相處。他從原本毫不理會發生在繼子、繼女身上的事(還會在事後向他們的母親抱怨),變成以分享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親身參與他們的生活,並聆聽他們的心聲。

放棄是另一種常見的忽視;與控制完全相反。放棄的父母完全對孩子的行為視而不見,並迫切希望問題會自動消失。不管青少年有多常說「別煩我」,他們在內心深處總是需要、也想要一些大人的引導。他們仍然需要一名副駕駛。儘管他們常表現得像是要把你丟出機艙外,但如果你真的離開,他們仍會感覺被拋棄。他們需要的副駕駛,是能透過溫和與堅定的父母力,尊重地對待他們的人。

作者簡介|簡‧尼爾森,琳‧洛特(Jane Nelsen,Lynn Lott)

簡.尼爾森(Jane Nelsen):專長於婚姻、家庭和親子關係的合格心理治療師及國際知名演說家。她今年近八十歲,擁有舊金山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是七名孩子的母親(二十二名孫子女、九名曾孫子女……持續增加中),依舊活躍於全球巡迴的演講與工作坊。

琳.洛特(Lynn Lott):是有執照的家庭心理治療師,自1978年起開始執業,幫助過無數的父母、夫妻、青少年與個人。她現在也透過Skype對全球各地的個案提供諮商治療。閒暇時,琳是個狂熱的愛書人、大廚、滑雪者和健行者。她和丈夫哈爾.潘尼居住在加州和佛羅里達州。琳是兩個孩子、兩個繼子女的母親,以及六個孫子女的祖母/外祖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好書屋《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溫和堅定的父母力,90個守則,引導孩子放眼未來、邁向獨立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