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暑假都很晚睡,開學後天天遲到該怎麼辦?心理師教你4招戒掉孩子的「上學拖延症」

2017-08-29 09:20

? 人氣

要開學了,每天盯著孩子日程的日子又要開始,「為什麼還不去洗澡?都幾點了?」、「快去寫功課啊,你要寫到半夜嗎?」你不斷催促,孩子卻仍一再拖延,甚至影響你們的親子關係…。心理師王意中教你幾招戒掉孩子的上學拖延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追蹤睡眠週期, 建立規律生活

這頓飯,吃得氣氛凝重。

順仔開學迄今,已經因為上學遲到而被記了無數次警告。全家人為此爭議不休。

「你看你,這件事情該怎麼解決!」媽媽拿出手機,上頭顯示著導師傳來的訊息畫面。順仔苦著一張臉,不說一句話。
「說話啊!別當作沒這回事!你們導師三天兩頭就傳LINE提醒我,不,應該是明示、暗示地『警告』我,要我多注意孩子,多負點管教的責任,別再讓他遲到。
「還強調,全班就屬你的問題最糟糕!真丟臉!」說完,媽媽眼神斜瞪著順仔,隨後轉向順仔爸。
「妳看我幹麼?」
「幹麼?為什麼你不說說話,表示點意見?」媽媽最討厭爸爸總是那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和順仔有關的事,媽媽都得攬在自己身上,好像單親媽媽一樣。

「妳就讓他早睡早起呀。」
「又是這套老掉牙的無用理論,我已經很努力讓順仔早睡了!」
「那他應該就早起呀!」
「哈!說得簡單,如果他能順利早起,上學還會遲到嗎?」媽媽很不以為然地說道。
「那就把他叫起來啊!」先生不說話還好,話一出口,讓媽媽心裡更火大。
「怎麼問題到你這裡都變得好像很簡單?你以為他那麼容易叫醒嗎?」

媽媽愈說愈氣,似乎沒有要停下來的跡象。父子倆各自一手端碗,一手拿筷。在媽媽滔滔不絕的抱怨聲中,不知如何是好。只見滿桌的菜都要涼了……

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

1. 責任感的建立

以我自己為例,當我必須搭乘早班高鐵到外縣市時,通常會把起床時間設定在清晨四點四十五分,給自己預留約半小時的時間進行出門前的準備,再從宜蘭開車前往台北車站。

女兒曾問我,為什麼天氣那麼冷,爸爸還可以那麼早起床?當下我刻意挺起胸膛,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肩膀,說:「責任!」隨後,開玩笑地用力拍向自己的鮪魚肚,說:「不負責任!」

沒錯,能否早起,以及是否擁有「中廣」身材,多少和責任、生活習慣有關。對孩子來說,冬天氣溫那麼低,如果可以繼續在被窩裡睡覺,是多美好的事;爸爸我當然也想繼續窩在暖呼呼的棉被裡,但還是會驅使自己早起。若因為睡太晚而錯過了交通時間,造成演講延誤,那後果可不是簡單一句「不好意思,我睡過頭了」就可以帶過的。

要長期維持這樣的習慣,責任感的建立是刻不容緩之事。而所謂責任感,即是對自己、對別人以及給出的承諾負責的態度。

2. 對後果的在乎程度

有些父母可能會發現,當孩子隔天要校外教學或和同學約了要見面,都會主動提醒:「爸爸,明天記得叫我起床!」「媽媽,妳鬧鐘撥了沒?」在這些情境中,孩子對於「能不能準時」這件事情就顯得戰戰兢兢。我們多少也可以由此觀察出孩子對於每件事情的在乎程度。

回過頭看,當孩子上學老是遲到,不妨想想看,除了被記警告和扣分,是否還存在其他會讓他更在乎的後果?若他對可能引來的後果感到不痛不癢,那麼是否準時出門、上學,對他而言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就算遲到了也沒關係)。

因此,建議父母讓孩子自己說明,他對不同事物的看法。說得愈仔細愈好,這將有助於更進一步了解孩子。

3. 睡眠週期與循環

過去父母常會叮嚀孩子要「早睡早起」,但現在,考慮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睡眠週期與循環,不妨換個方式告訴孩子:「明天的起床時間,決定你今晚要幾點睡。」

睡眠循環是由不斷反覆的淺眠至深眠構成。每個人的睡眠週期不盡相同,有些人以一個半小時為一個循環,有些人則是兩小時一個循環。叫孩子起床時,在一個睡眠循環結束後喚醒他,會比較清醒。反之,如果一個睡眠循環還未結束就把孩子叫醒,你可能會發現要他起床的難度大幅增加,而且就算勉強起床了,往往也會精神不濟或伴隨起床氣。

【就寢時間的計算】

試著從孩子的睡眠循環中找出規律性,確認其循環時間是以 1.5 小時為倍數,或是以 2 小時為倍數。

假設孩子的睡眠循環是以 2 小時為一單位。若他隔天早上要在七點鐘起床,我們就可以試著往前推:清晨五點→凌晨三點→凌晨一點→晚上十一點→晚上九點。便能得出最佳就寢時間是在晚上九點或十一點。在這兩個時間點睡覺,他將能完成數個完整的睡眠循環。

當然,我們也要去分辨孩子是「不易起床」,還是「起床後會拖延」。如果是前者,則能試著使用上述的睡眠循環方式。若是後者,最好的方法就是提早把孩子叫醒,讓孩子有更充裕的時間能為出門做準備。

4. 提供早起的誘因

給孩子提供多一點關於早起的「誘因」,讓他願意帶有目的性地自我催促,也多一分提早出門的動力。

例如安排早起晨泳或晨跑,維持鋼鐵般的自律;有些老師則會給孩子出一些「晨起任務」,例如早自習前到學校參加國樂或合唱團團練,其他像是社團活動、體能活動或球類比賽的安排等,也會有相同的效果。

克服拖延,其實也是在建立一個良好的習慣。當孩子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做事拖拖拉拉、賴床……),我們就想辦法將它扭轉過來。這當然需要時間,但未必一個累積三年的壞習慣,就得花三年才能改回來。讓孩子知道,只要他願意改變,爸爸媽媽就會和他一起努力、甩開拖延的壞習慣!

作者介紹│王意中

現職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在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另有著作包括《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戒掉孩子的拖延症》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