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ETF到底要投資哪個好?理財規劃師:沒搞懂這觀念,再怎麼操作都沒用

2020-10-22 14:32

? 人氣

再多投資理財的經驗,不如一個正確的用錢觀念!(圖/取自photoAC)

再多投資理財的經驗,不如一個正確的用錢觀念!(圖/取自photoAC)

股票、基金、ETF、定存、儲蓄險等,相信大家至少都對其中的2~3項理財工具都有嘗試了解,甚至是操作的經驗。理論上,隨著理財經驗的增加,對財務的掌控應該越來越上手才是,但為何反倒是常造成財務管理上的困擾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年來市場的低利率,意味著景氣不佳、就業困難,再加上年初疫情的衝擊,讓許多習以為常的生活或工作習慣,突然變得陌生。而股市,卻彷彿是平行時空的產物,走自己的路,許多股票價格早就超越疫情前的高點,讓股市與經濟之間的表現有著看似無法參透的矛盾。

其實,由於國際間大小事件的不斷發生,造成股市回檔與經濟下挫,市場近年來將主流的貨幣政策調整為「現代貨幣理論」,簡單說就是只要經濟狀況不佳,就開啟印鈔模式以拯救市場,至於政府因印鈔所增加負債問題就暫且忽略,畢竟若都要兼顧的話,可能什麼事都做不好。因此,債台高築並不重要,能在短期內讓經濟止穩才是顯學。

回到我們個人,若上述的政策已成了目前的主流,在低利率的環境底下,若不認真學習投資理財,似乎與市場背道而馳、甚至不甚了解現況而導致脫節。既然如此,投資,就成了未來資產能否增加的關鍵因子!曾聽聞朋友這樣說:「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其實我一直都有研究各式各樣熱門的投資工具阿!」看似努力學習投資理財的一句話,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風險,值得我們研究。

翻開台灣投資市場的歷史,從全民追逐台股的首次萬點,因激情過後的大幅回檔,讓許多人從令人失望的股市中,將資金移轉到聽說一籃子的標的較能降低投資風險的基金。數十年後,在追逐明星基金標的不如預期的情況之下,將資金移轉至有著被動投資特性的ETF,結果發現賺錢的「速度」不甚滿意,再次將資金搬至近年來火紅的「美股」……各位發現到問題了嗎?之所以無法透過投資讓資產有效增長的關鍵其實並不在投資工具,而在於你是否了解各投資工具間的特性與個人的投資個性是否相符合?否則一直追逐著時下熱門的投資工具,只會一直存在著「這個比較好賺」的誤解。

多年的財務諮詢經驗,發現到很多人會習慣性執行資金的「乾坤大挪移」,將手上的資金搬至其他的理財工具或是大筆的生活開支,例如到了繳交保險費的時候發現錢不夠,當下無論賺賠就將股票賣出部分以籌措資金;或是股票賠了錢,就將資金改買儲蓄險以採保守策略,但哪天看了股市熱絡,便又將儲蓄險解約,將資金再次投入股市;也可能是買車、買房的資金不足,便將保單解了、基金贖了、股票賣了……就這樣不定期的反覆操作,其實都是同一套錢,資產當然也就不會長大。

少了財務上的事前規劃,容易「挖東牆補西牆」。

少了投資上的正確觀念,容易「被金錢追著跑」。

我們該嘗試做錢的主人,而非錢的僕人!

作者介紹│蔣竣植

身為一位CFP(理財規劃師),就有責任要對大眾推廣正確的理財、投資觀念,也因此接受了許多民眾的諮詢,而看似常見的財務問題,卻也是大多數人遇到的問題,透過文章讓大家了解可能的解決方案,互相學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一位CFP的日常】再多投資理財的經驗,不如一個正確的用錢觀念!)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