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除罪前,他們竟創作如此大膽作品!美術館辦酷兒大展,讚頌英國同志藝術先驅

2017-08-09 10:30

? 人氣

今年是英國男同志性行為「除罪化」第五十周年,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特別舉辦展覽,梳理歷史上的酷兒藝術。(圖/Tate Britain,明日誌提供 )

今年是英國男同志性行為「除罪化」第五十周年,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特別舉辦展覽,梳理歷史上的酷兒藝術。(圖/Tate Britain,明日誌提供 )

今年倫敦處處都看得到彩虹!遠勝以往的眾多同志活動,為的是紀念五十年前男同志性行為「除罪化」的重大事件:英國1967年通過《性犯罪法案》( Sexual Offences Act ),將威爾斯和英格蘭21歲以上的男同性戀行為除罪化,當時同志脫離死刑的陰影,也不過是一個世紀前的事而已。那麼在 1861 到1967 年,LGBTQ 人權剛剛萌芽的百餘年間,英國酷兒藝術家如何透過創意表現自我、掙脫傳統束縛呢?現在就讓我們帶你一起到泰特不列顛  (Tate Britain) 的 Queer British Art 大展一探究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mottimes_images_9220170807170634.jpg
西蒙‧所羅門(Solomon Simeon)繪於 1864 年的《米蒂利尼花園中的薩福和埃莉娜》,沒有直接在畫中表現男同志,反而用女女接吻表達同性之愛,人物頭上描繪的一對鴿子,隱晦訴說畫家對同性戀的渴望,以鴿子代表男性接吻。(圖/Tate Britain,明日誌提供 )

泰德不列顛首次以酷兒文化為題策展,在定名時就煞費苦心。展前不但徵詢相關公益團體、歷史學者及觀眾意見,還多次邀請酷兒代表慎重討論後,才終於敲定以 "Queer"為名。Queer 一詞超越 LGBT 的 Lesbians, Gays, Bisexuals , Transgender 字眼,不但逐漸被 LGBTQ 社群賦予驕傲與自由的象徵,更充分代表他們的包容和多元。

展覽內容從拘謹的維多莉亞女王時期開始,呈現酷兒藝術家如何在作品中探索情慾、辨識彼此、到逐漸形成社群。例如,運用古希臘或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符碼,影射同性慾望的作品;同性戀作家王爾德身陷囹圄時的牢房大門,則訴說同性行為仍然被視為猥瑣的殘酷時代。作為展覽主視覺的作品:Gluck 性別難辨的自畫像、以及 Duncan Grant 的《Bathing》描繪七個裸男連續游泳的動作,反映所屬 Bloomsbury 畫派對於同性與多角戀情的包容。

5.jpg
Hannah Gluckstein 的畫作《Gluck》(左),雌雄難辨的自畫像,呼應了這位女畫家在現實世界的身分認同,她不但做男裝打扮,還捨棄了 Hannah 這個女性化的名字,自稱為 Gluck。Angus McBean 拍攝的 Quentin Crisp 肖像 (右),纖長的睫毛與嬌豔的唇,Quentin 在照片中所流露的媚態,就如他平常以女裝示人的萬種風情。(圖/Tate Britain,明日誌提供 )
3.jpg
Duncan Grant 於畫作《Bathing》中描繪七個裸男連續游泳的動作,畫家強烈表現男性胴體肌肉線條,在如史詩的構圖中,裸男徜徉於幾何形狀的流動水紋之中。(圖/Tate Britain,明日誌提供 )

最大膽呈現同志情慾的作品,則非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與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莫屬,他們不時從摔角手照片與健美雜誌中尋找靈感,只不過前者單純用繪畫,而霍克尼則玩心十足地採用塗鴉或抽象的手法翻玩影像。如前文所言,英國在 1967 年才讓同性戀合法,在此之前都是犯罪行為,社會充滿恐同的氣氛,雖然如此,霍克尼仍不畏社會觀感,在1967年禁令解除的前幾年,不斷藉由各種符碼,傳達對個人情感和身分認同的渴望。

4.jpg
相較於其他藝術家以含蓄的手法表達同性之愛,David Hockney 則顯得大膽許多,《Life Painting for a Diploma》中的裸男形象來自健美雜誌。(圖/Tate Britain,明日誌提供 )

▌Tate Britain : Queer British Art 

時間:2017. 4.5 — 10. 1
地點:Millbank, London, SW1P 4RG

文/ Daniel Chou

編輯/ Huichun Hsieh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MOT TIMES明日誌 (原標題:回顧百年驚世駭俗酷兒藝術 泰德不列顛Queer British Art大展)

責任編輯/ 趙元

【好物推薦】把啤酒變好喝的秘密大公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