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困難又沒用,只是增加孩子負擔?他舉出清代漢字存廢的討論,打臉酸民

2017-02-21 15:16

? 人氣

而在本土教育上,漢字的長處則在於其可以容納不同的方言差。舉例而言,不少臺語詞彙有漳、泉的差異,如「雞」可能是ke/kue,「月」可能是gue̍h/ge̍h,少數字甚至有超過兩種讀音,如「糜」(稀飯),常見的拼法就有muâi/muê/bê/bêr等。用漢字表記,可以使講不同腔的人依照自己的習慣讀出來,不用再轉換。另外,以客語為例,臺灣兩大主流的四縣、海陸客語,在調值上恰恰好完全相反。四縣話讀上升調的,海陸話讀下降;四縣話讀高平(華語一聲),海陸話讀中平或低平。依照調型標音的客語拼音,也因此在拼寫不同腔調時,會用到不一樣的聲調符號。而這些困難,都可以透過漢字表記解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漢字與語音的悖離,也正是問題之一。如果要如實地呈現說話者當初的發音,就非得要用其他表音的文字紀錄下來。再者,撇除常用漢字之外,臺語、客語等漢語系語言常遇到「本字」的問題,有些詞彙的本字較容易理解,比如臺語常用詞當中,眼睛的本字為「目珠」(ba̍k-tsiu)、黑的本字則為「烏」(oo)。有些詞彙的本字,卻正如「薁蕘」一般,並非為一般民眾熟知。兼之考證本字並非易事,必須兼顧漢字字義與方言內部可能發生的歷史音變,並非一蹴可就。若要待所有的本字都水落石出,我們再來書寫臺語、客語,恐怕這些語言也早已成為歷史。因此,羅馬字的使用即有其必要。

羅馬拼音的長處

相較於漢字,羅馬字的第一個優點即在於其優越的表音能力。許多網友憂心,自己講了數十年臺語、看了卻還是霧煞煞(bū-sà-sà)的這種文字,真的有能力表記我們豐富的臺語嗎?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同歐美各國幾乎都採用羅馬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可是從來不會有學習者使用英語的發音去唸其他的的歐洲語言,我想,這是因為多數人明白,拼音不是英語的專利。相對的,臺語羅馬字發音也自成系統,不會與英語完全相同。舉例而言,英語的i有[ai]與[i]兩種發音,在臺語羅馬字永遠是[i]的音;而j的音也不唸成[dʒ],而是唸成類似[dz]或[z]的音。

合上所述,網友的擔心,無關拼音系統的優劣,而是臺灣教育長年對於羅馬拼音的教學付之闕如所致。母語使用者在學習該語言的書面語時,自然會比非母語人士來的快,但是任何書面語言都是需要學習的。一個說漢語的人,如果沒有受過教育,他仍然是個文盲。但我們的社會在同意這樣論調的情況下(假設大家對於文盲的定義與我相同),對於自身不熟悉的母語書寫的批評卻是自己成了「臺語文盲」,豈不奇怪?在完全不認識用母語寫出的文字這樣的前提之下,你真的就是只會聽說不會讀寫的文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