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球后和亞運金牌都在這!4位為國爭光的運動員,用成績宣告台灣女子運動實力

2018-08-28 17:09

? 人氣

戴資穎登上世界球后、郭婞淳拿下亞運金牌,隨著台灣女性運動員屢屢在國際賽場上取得亮眼的成績,也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她們背後到底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呢?學長姐說特別整理4位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的「女中豪傑」,跟大家分享她們的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被「標準」束縛,世界球后戴資穎

在羽球界被稱為「羽球精靈」、「天才少女」的戴資穎,在接受正規的訓練之前,有著自己獨樹一格的動作,而這樣偏離「常規」的動作讓許多的教練不看好,並企圖在訓練時予以矯正。但是戴資穎仍然堅持著自己的打法,也因為這份堅持,才能造就現令各大羽球好手都難以參透的「戴式球風」。

在台灣,運動員這條路何其艱辛,比賽和訓練佔據了一個花漾少女理應擁有的社交時間。雖然一路走來戴資穎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但「偶爾還是會羨慕同學朋友們,可以自由自在的看電影、逛街,而我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讀書或練球。」面對這樣的情緒,戴資穎沒有選擇自怨自艾,反而是將這份遺憾化為進步的動力,「當我在球場上打出一場漂亮的比賽,看到自己因為勤奮練習而有所進步時,我就覺得這一切犧牲是值得的。」

運動員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戴資穎認為作為一個運動員,除了在訓練與比賽上全力以赴外,更要有自己的個性,因為只有敢於做自己,才能夠相信自己。

勇於跟別人不一樣,這就是戴資穎能屢創佳績的原因。

身高不是夢想的距離,籃球好手彭詩晴

「身高不夠高。」這是彭詩晴遭到籃球名校拒絕的理由。從小熱愛籃球,卻因為163公分的身高侷限而遭到否定,這對一個孩子會是何等的打擊?但彭詩晴並沒因此放棄籃球夢,在大哥的籃球教練引薦下,懷生國中給了彭詩晴一個測試的機會,而彭詩晴也把握住這次機會,在測試中展現出超齡的球技與能力,為自己開啟了正規訓練的大門。

後天的努力,是彭詩晴能不斷締造佳績的原因,從進入高中籃球名門北一女中,到高二就被職業球隊看中,彭詩晴一次次地用場上成績,打臉那些不看好她發展的人。縱使身高不夠,但是彭詩晴用出色的技巧與速度彌補了劣勢,馳騁在籃球賽場上,高中單場9記三分球以及職業賽場單場46分的紀錄,至今仍是女子高中籃球聯賽(WHBL)、女子超級籃球聯賽(WSBL)的紀錄保持人。

2014年,彭詩晴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待了五年的台元籃球隊以及WSBL賽場,轉而往層級更高的中國女子籃球聯賽(WCBA)發展。面對陌生的環境,彭詩晴表示「剛開始的時候心裡確實會有些害怕,不過上場之後就覺得,反正就是盡力去打,把自己有的東西打出來。」就是這樣的拚勁,感染了許多球迷,也讓彭詩晴在兩岸都具有超高的人氣。

彭詩晴用自己的故事證明,外在條件也不會成為阻止自己追夢的理由。

自律成就偉大,舉重國手郭婞淳

「無心插柳」或許是甫拿下亞運金牌的郭婞淳踏上舉重之路的最佳寫照,原本練田徑的她,一開始只是藉由舉重增加短跑時的爆發力,沒想到卻在全國中學運動會的舉重項目一舉成名,這樣的「意外」讓郭婞淳找到了自己的志向。

舉重的練習其實相當單調且孤單,沒有對手、也沒有同伴,面對的就是一根十五公斤的槓鈴跟不同量級的槓片。而要與這樣枯燥對抗的,就只有自己的毅力,由於入選的國手必須待在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一方面便於管理,一方面規律化選手的生活,使選手們能專注在提升自己的運動表現上,但是制式化生活卻不是每一位運動員都受的了。然而郭婞淳堅持下來了,不只是左訓的軍事化管理,還有教練下達禁止談戀愛與禁止喝冰水的規定,面對種種的外在誘惑,郭婞淳全都克制住了,這對一個青春期的少女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然而,意外卻並沒有因此放過郭婞淳,2014年,距離仁川亞運只剩幾個月的時間,郭婞淳在一次練習中不慎失手,一百多公斤的槓鈴就這麼不偏不倚地砸中郭婞淳的右腳,雖然沒傷及骨頭,卻讓郭婞淳很長一段時間只能用輪椅行動,雖然熬過了漫長的復健,但是距離比賽的準備期卻嚴重縮短,時間的壓力以及對自我的期許讓郭婞淳幾近崩潰,但是她並沒有一蹶不振,最後距離銅牌只有一舉之差拿下第四名,但是郭婞淳並不覺得遺憾,因為從受傷後一路走來,她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耐得住誘惑,才能獲得成就。郭婞淳憑藉著自己的意志力,堅定自己的步調,專注地讓自己更好,「自信,來自經驗的累積。」隨著幾次的國際比賽,可以看得出郭婞淳已經越來越有自信,並且展翅高飛。

(圖/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提供,吳建勳攝)
(圖/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提供,吳建勳攝)

打不倒的勇者,三鐵李筱瑜

所謂三鐵,是結合自行車、跑步、游泳三項運動,想要在一場賽會上完成三項運動,需要鐵人般的意志力。而比起一般的三鐵選手,李筱瑜的故事絕對更適合封以「鐵人」的名號。(相關閱讀:曾經車禍癱瘓的她,將國際三鐵冠軍留在台灣!三鐵一姊的故事讓所有人都感動

17歲的車禍,或許反而是李筱瑜有今日超凡成就的契機。當時的她幾乎半身癱瘓,換做一般人可能難以接受這樣的自己,但是李筱瑜卻沒有,她忍受漫長且痛苦的復健,拒絕向劇痛低頭。

「當你習慣了疼痛的陪伴,疼痛似乎就開始越來越淡。」憑藉著驚人的毅力,李筱瑜重回運動賽場,並且在眾人不看好的情況下一鳴驚人,首次報名鐵人三項就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接者橫掃國內所有業餘組鐵人三項競賽冠軍。

可是,上天似乎打定主意不讓李筱瑜的運動路走的順遂。2013年,她再次碰上車禍,一夕之間失去了所有的贊助商,所有的親友都認為她也該是時候退休了,但李筱瑜卻再度站了起來。對於每一次挫敗,李筱瑜有一套自己的解釋:「其實就是重新開始準備,記取不足之處去加強,這就是我可以一直比賽的信念:每一次都歸零,是終點,也是起點。」

成功,並不是從不跌倒,而是跌倒以後能不能再站起來。老天爺讓李筱瑜摔了重重的一跤,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自怨自艾,反而能將每一次摔跤的經驗,轉化為躍進的動力。

或許,我們過去並不認識、也不在乎這些人;或許,我們總將她們的成就歸咎於天分。看完她們故事之後,了解她們為了夢想所做的努力,當這些名字再度映入眼簾時,我們能夠給予她們最大的鼓勵。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女傑─女子運動員紀實》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科系所學或未來出路仍有問題,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ediagroup.com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致淮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