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可不是德國人,而是道地的奧地利人!她道出奧地利自願回歸德國卻代價慘重的歷史

2019-11-19 15:41

? 人氣

條約裡清楚交代,一旦最後的文件簽完,所有盟軍人員必須在90日的期限內離開奧地利領土。盟軍遵守承諾,在期限內撤退了全數人員,不過有跑出去玩而錯過撤退的美國大兵,在期限後才不好意思地離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90日即是1955年10月25號,在這天奧地利正式光復,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奧地利政府向人民宣布:「奧地利自由了(Österreich ist frei)!」這句話也成為每個奧國小朋友後來在學校必學的歷史名言之一。

隔天,也就是10月26日,奧地利國會將「永久中立」(Immerwährende Neutralität)的地位列入憲法,後來也將這一天訂為奧地利的國慶日。

而事實上,早在奧地利帝國數十年前輸掉一戰,被迫選擇共和民主制度時,就有遠見的政治人物就有推動中立國的意願了。然而當時絕大多數的政治家和人民一心一意嚮往德意志文化,幻想德奧合併,希望能夠恢復奧地利帝國的雄風,中立國這項選項不得民心,也無法推動。一戰後挑中的新國名原本還是「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呢,但是被當時的戰勝國所阻止,所以才以「奧地利共和國」之名建國。

在二戰後,重新獨立的奧地利,對於大德國主義已不抱任何幻想,中立國這個選項才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不過一直到今天,國內還是有人士,依舊不甘心地鼓吹奧地利屬於德意志國族。)

各國強權正在重新布局,冷戰若隱若現,看看奧地利的地理位置(位於代表資本主義的西歐和代表共產主義的東歐之間)、歷史背景(千百年在各國王室和政商界培養起來的強大厚實人脈),確實有這個本錢當中立國家。在冷戰時期奧地利也曾一手企劃,邀請強權來到維也納,進行深刻的會談。其中也包含美國總統甘迺迪和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

六十多年來,奧地利在各國之間擔任調停者的身分,的確做得十分稱職!無數談不攏的各方勢力在奧地利獨特的悠閒氣氛中放鬆,踏入當初哈布斯堡家族和旁支留下來的華麗城堡,一邊品味著維也納咖啡和奧地利傳統甜點,一邊好好地坐下來談判。

證明了,就算是小國,也可以在國際社會上站穩,也能受到他國的重視和推崇,並透過自己的長處為這個世界有所貢獻!

(圖/作者|想想論壇提供)
招待外賓時最經典的熱飲和點心:維也納Mélange咖啡、灑滿糖粉的蘋果派佐奶油及香草醬。(攝影:楊佳恬|想想論壇提供)

作者介紹|楊佳恬

13歲從國境之南屏東赴奧地利學音樂,用看漫畫和小說的方式自修中文,長大後在奧地利南方落地生根。結束長年的國際鋼琴演奏生涯後,現為多媒體製作人和德文專欄作家,文字中揉入西方的角度和東方的靈魂。曾入圍奧地利全國外國血統傑出婦女選拔決賽,獲歐盟執委會頒發「歐盟文化融合親善大使」,是首位也是唯一獲得此頭銜的台灣人。
中文著有《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小國也可以偉大》《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小國無法伸展?受世界強權尊重的永久中立國奧地利 (上))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