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音樂課拿來考試!英國研究:學音樂能顯著提升課業表現,學這個又比練唱歌更好

2019-11-09 09:30

? 人氣

美國加州大學曾經進行一項實驗,讓大學生分別聆聽莫札特的鋼琴曲以及其他輕鬆的節拍音樂,發現那些聽莫札特鋼琴曲10分鐘的學生,他們空間想像力的測試成績上升了62%,而聽輕鬆節拍的學生成績卻只上升14%,科學界稱其為「莫札特效應」。(圖/photo-ac)

美國加州大學曾經進行一項實驗,讓大學生分別聆聽莫札特的鋼琴曲以及其他輕鬆的節拍音樂,發現那些聽莫札特鋼琴曲10分鐘的學生,他們空間想像力的測試成績上升了62%,而聽輕鬆節拍的學生成績卻只上升14%,科學界稱其為「莫札特效應」。(圖/photo-ac)

外國學校在面臨預算壓力時,往往是音樂課首當其衝遭到裁減(譯按:臺灣學校好像不用面臨預算壓力就會砍音樂課了耶)。如今,一份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大型研究指出,有上音樂課的高中生在英文、自然科學與數學等科目的成績表現都比較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研究人員收集了英屬哥倫比亞省超過10萬名公立高中學生資料,涵蓋2012-2015年間畢業的所有學生,其中有超過15,000人在高中有上音樂課。

相較之下,能演唱、演奏的學生,許多學科考試成績都高於只上大班課的學生。以往也有研究團隊進行過這類研究,但這份近期研究規模更為龐大,同時還考慮了可能影響結果的其他變因。例如,學生會被鼓勵上音樂課,或許是因為他們成績已經很好;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也可能取決於他們的社經背景,而社經背景同時會影響學業成績。研究團隊在根據這些變因修正資料分析後,依然發現音樂課對學業表現的影響相當顯著。

學音樂的表現比不學音樂好之外,演奏樂器也比唱歌來得更好。這可能與投入音樂的層次差異有關。此計畫研究員馬汀.古恩(Martin Guhn)表示:「學習樂器與合奏相當考驗能力,學生必須學會看譜,並建立手眼腦協調、敏銳聆聽技巧、合奏時的團隊合作技巧與練習的自律。」

這並非首度研究音樂課與學業成就關聯的計畫,但先前的許多研究並未考量學生先前的學業表現或社經背景。一份經常被提起的論文是2008年的文章,顯示諾貝爾獎科學領域得主比他人(包括其他科學家)更容易擁有音樂嗜好。但這篇文章的資料來源歧異,難以比較;也當然,諾貝爾獎是一個過於狹小的統計母體。

與此相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這份研究收集了來自可比較團體的資料:同樣地理區域、同樣學籍、同樣年齡的學生,並排除其他能夠解釋學音樂的學生學業成績較佳的變因。

儘管這份研究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音樂能讓學生表現變好,但該論文提到幾個可能解釋。許多研究顯示練習音樂與增進特定腦部功能的神經變化有所關聯。這或許能解釋學音樂如何影響記憶或規劃技巧。但研究人員也考慮到動機因素涉入其中的可能:學音樂的學生能看見不斷練習的具體成果,他們也比較可能將這種心態應用到其他方面。最後,合奏音樂的非競爭團體性質,也可能加強學生的社會發展,這同樣能在其他領域幫上他們的忙。

不管原因可能為何,在高中提供音樂教育看起來是穩賺不賠。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MUZIK Air 古典樂。(原標題:讓高中生科科加分的祕密:音樂課)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