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學寫字、12歲出師帶起新潮流…王羲之書法究竟怎麼練成的?他的老師用這招教出千古書聖

2019-10-28 13:01

? 人氣

比如他的第一句"羲之頓首",行的是草體,宛若遊龍,筆墨流暢優雅。然而在第二句"快雪時晴",卻突然從草書轉向行書,筆畫雍容古雅,圓渾妍媚。而第三句、第四句、第五....也都是不同字體,一句話裡面的各個字,仔細一瞧,也都有不同的韻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乍看之下,王羲之好像是在炫耀技巧,但實質上,他已經將書法融入生活,字體的轉變,不是王羲之有意為之,而是他的內心使然。

如果要看一個人的個性,那最準的方式,就是看他的字跡,然而王羲之的字跡卻格外特別,他的字體,會隨著敘述時的心境起落而有所不同,就像是一面鏡子,每個人看到他的書法,都會有不同的感觸,有人猜想他的內心是李白般的俠客,也有人覺得他是多愁善感的白居易,千百年來人們爭論不休,卻沒有一定的解釋,這是王羲之書法的有趣之處。我們只能從他不失平衡的美感,想像出王羲之在提筆時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神態。

快雪時晴帖(圖/故宮博物院)
快雪時晴帖(圖/故宮博物院)

風雨飄渺的《快雪時晴帖》

說完了文字內涵,我們接著講它的歷史淵源,《快雪時晴帖》的歷史高潮迭起,經歷了一千七百多年,輾轉於歷朝歷代的權貴手中。唐朝大臣魏徵、北宋官員蘇易簡、東北軍閥張作霖....乾隆皇帝也蒐藏了這件書帖,為了能隨時欣賞、臨摹王羲之的大作,甚至在自己住的閣房旁專門空出一間小屋給它。

(PS.乾隆是個文物破壞狂,某天某夜觀賞《快雪時晴帖》時,居然情不自禁地拿起印章,找到中間空白處戳了下去,之後還覺得不過癮,又拿172種不同類型的印章,一股腦兒地蓋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古文物上……)

文/江仲淵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歷史說書人(原標題:王羲之:我的字怎麼那麼美?)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