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扁平為美,脂粉厚如牆上油漆,腮紅濃到會下桃紅汗雨:范冰冰也不敢嘗試的唐朝美女妝容

2019-07-25 15:01

? 人氣

范冰冰在《武媚娘》中的造型已融入現代妝容特色,並未完全反映史實(圖/IMDb)

范冰冰在《武媚娘》中的造型已融入現代妝容特色,並未完全反映史實(圖/IMDb)

中國古代女子的妝飾,到了唐朝簡直登峰造極。唐代女子追求時尚堪稱全方位,除了前衛的衣著,妝容上,「眉」、「唇」、「頰」更是百變,連額頭也不忘貼以繽紛妝飾展示風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聽聞時下女大生在校園裡化妝上課已成常態,頗感驚訝,因為我讀大學時,女生上學時化妝相當少見,有時候還會被同學揶揄:「今天有約會嗎?」出社會進入校園執教,在學校不要求老師們化妝的情況下,我們部門的女老師通常素面朝天,只有學校辦活動時才刻意妝扮,妝容也相當樸素。

環境使然,我對化妝這事至今還是不習慣,雖然玩傳統服裝外拍時,不免得化妝上陣(為省掉後製修圖麻煩),但總是被玩cosplay 的朋友吐槽妝容太淡,毫無效果可言。

唯一一次化舞臺級濃妝是為了拍印度紗麗,總覺得那樣的服裝就該搭配深濃眼影、分明輪廓。但收到的照片令我大為震驚:濃妝豔抹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竟然只有「看得出有化妝」!趁著那一次經驗,我隨口與幫忙攝影的朋友聊起相關話題:「男人嘴上說喜歡女人素顏、不化妝,其實他們喜歡的是裸妝的女人,也就是化了妝,但讓人看不出來。」男性友人聽完面有難色地坦承,如果沒有畫到煙燻妝或舞臺妝的程度(主要看眼影和假睫毛),他確實不太能分辨女人究竟有沒有上妝。

膚色力求潤白如玉

相較於會用裸妝「誤導」男人,認為自己天生麗質的現代美女,唐代美人可說反其道而行。怎麼說呢?現代人追求白皙透亮,唐朝人更是不遑多讓。由於人人都崇尚美白,致使當時的美容祕方變得十分珍貴,乃至於「醫門極為祕惜,不許子弟洩漏一法,至於父子之間亦不傳示」。

藥王孫思邈認為此風甚不可取,因此在《備急千金要方第六、七竅病面藥第九》與《千金翼方卷第五婦人一面藥第五》中,慷慨提供了一百二十種美容產品的製作方法,包含美白洗面乳(粉)、保溼洗面乳(粉)、美白緊實去皺精華等,擷取部分內容如下:

白面方材料:牡蠣(三兩)、土瓜根(一兩)

用法:上二味末之,白蜜和之,塗面即白如玉。旦以溫漿水洗之,慎風日。

澡豆洗手面方

材料:白蘚皮、白僵蠶、川芎、白芷、白附子、鷹屎白、甘松香、木香(各三兩)、土瓜根(一兩)、白梅肉(三七枚)、大棗(三十枚)、麝香(二兩)、雞子白(七枚)、豬胰(三具)、杏仁(三十枚)、白檀香、白朮、丁子香(各三兩)、冬瓜仁(五二合)、麵(三升)。

用法:上二十味,先以豬胰和麵曝乾,然後合諸藥,搗末,又以白豆屑二升為散,旦用洗手面,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神驗(《千金翼》無白僵蠶、川芎、白附子、大棗,有桂心三兩),可治面黑不淨。

澡豆是利用豆類含有的皂苷去除汙漬的能力,混合豆粉與各種藥物香料製成的洗滌劑,在肥皂流行前十分盛行。這則澡豆方宣稱「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神驗」,能令人「悅澤光白潤好」,不僅要白,還要「如玉」、「如凝脂」般溫潤透明,正如現代美妝保養品標榜的「光透美肌」。

除了美容藥方外,孫思邈在論婦人方時特別提醒:「凡婦人欲求美色,肥白罕比,年至七十與少不殊者,勿服紫石英,令人色黑,當服鐘乳澤蘭丸也。」而他推薦的四種包含鐘乳和澤蘭的藥方,主要是治婦人虛勞寒中、虛弱瘦削、面無光色,效果是:補益、令人肥白!

簡單說,白皙透亮、柔潤有光,而且看起來充盈飽滿,就是當時認為最漂亮的膚色。

脂粉紅豔厚重

單論保養品功效,大家可能覺得唐朝和喜愛美白的現代差不多嘛!難怪《武媚娘傳奇》裡女角都把臉蛋塗抹得很白,看起來甚至有點像日本藝妓了,這也一定是唐風的影響。事實上,唐代雖以膚白為美,化妝時卻極力把臉頰兩側塗得像紅通通的桃子,例如《開元天寶遺事》中描述楊貴妃:「初承恩召,與父母相別,泣涕登車。時天寒,淚結為紅冰。」又或「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書中記載楊貴妃與父母離別時痛哭不已,因為當時天寒,融混著臉上脂粉的淚水甚至凝結成了紅色的冰。此外,貴妃十分怕熱,她的汗水因為沾染了臉上和身上的胭脂,乃至於將手帕給染成了桃紅色。就連楊貴妃這等超級美女都習慣把胭脂塗得如此濃豔厚重,一般人更不用說了。

當時女人不僅胭脂抹得多,粉也打得極厚,王建《宮詞》:「舞來汗溼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歸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裡潑紅泥。」描寫的是舞姬表演完後洗臉卸妝,結果洗臉盆裡的水像是翻湧著紅色泥漿一般(有的版本作「金花盆裡潑銀泥」)。不管這位舞姬妝容究竟偏紅還是偏白,都可以由此推測其臉上脂粉之厚。

五官不立體才上流

現代東方人崇尚五官立體如西方人,化妝時會刻意營造明暗度,突顯輪廓,但在唐人眼裡,太過突出的輪廓是胡人的特徵。對重視門第的唐人來說,「胡相」不但看起來怪,而且顯然不是高門大族出身,可能有胡商番將或胡姬崑崙奴的血統(這些人在唐代社會的地位都不高)。因此唐代女人化妝不僅不會打陰影塑造立體效果,五官突出的人還會刻意把輪廓畫得沒那麼深。《教坊記》記載:「有顏大娘,亦善歌舞,眼重、臉深,有異於眾,能料理之,遂若橫波,雖家人不覺也。嘗因兒死,哀哭,拭淚,其婢見面,驚曰:『娘子眼破也!』」從上面敘述來看,這位眼眶較深的顏大娘大概就是在眼部塗了厚厚的粉,讓眼窩看起來沒那麼深邃,其眼妝概念可說與現代審美觀完全相反。

眉似遠山含煙翠

唐代以前畫眉主要用黛,最高級的稱螺子黛,是波斯進口的珍貴舶來品,一般人則用石黛、銅黛描眉。看過《甄嬛傳》的讀者應該對嬪妃們分眉黛的情節有印象。其實那段是引用《隋遺錄》的故事:

「(吳)絳仙善畫長蛾眉……司宮吏日給螺子黛五斛,號為蛾綠,螺子黛出波斯國,每顆值十金。後征賦不足,雜以銅黛給之,獨絳仙得賜螺子黛不絕。」話雖如此,這個情節放在清宮戲裡卻是嚴重錯誤,因為從宋代以後,女人畫眉就改用眉墨,而不用眉黛了

美女描了眉黛的秀眉往往被稱為「翠眉」、「春山」,因為黛不是純粹的黑色,而是深青,正所謂「黛眉印在微微綠」,用黛畫出來的眉毛是暗綠色的!

典型的唐朝美女上妝時,先以鉛粉或輕粉(水銀粉)刷牆似地把臉、嘴唇和脖子完全打白,然後在兩頰塗上鮮豔的腮紅,接著畫上墨綠色的眉型,用口脂(管狀的口紅)描出小巧鮮紅的唇型。之後再依喜好在臉上貼貼紙(花鈿,用法和貼紙差不多)、畫點點(面靨,通常點在酒窩位置)。

有一位彩妝部落客在網路上出了一系列「唐代仕女仿妝」,為了對她的挑戰和創意表示敬意,我把這些彩妝照片當成教材拿到課堂上展示,臺下學生總是一片驚呼與哀嚎:「為什麼要畫成這樣!」「太恐怖了吧!」可見這妝容明顯不符合現代人的口味──特別是男人(總是男生叫得最為淒厲)。比起唐朝仕女,這位彩妝部落客的妝容已經淡雅許多,而且她示範的都是較為正常的妝面造型。要知道,唐朝奇特的妝飾可不少呢!

斜紅如血傷痕風

唐朝前期的妝容大致上還算清淡,當時流行用顏料把額頭塗黃,稱為「額黃」,這種妝飾從南北朝以來就很盛行。南朝簡文帝〈美女篇〉:「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把塗成鮮黃的額頭形容成滿月,旁邊還點綴著金箔的花鈿;或貼上黃色花瓣狀裝飾品,也就是〈木蘭辭〉中對鏡貼「花黃」。此外臉邊再畫一道疤痕似的紅印,稱為「斜紅」,也是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流行。

武周到唐玄宗時流行粗眉風格,一開始只是把自然的眉毛加粗一點,後來卻成了「桂葉雙眉」,甚至到了「半額畫雙蛾」的程度。也有人直接把網紗貼在額頭上,稱為「透額羅」。到了天寶晚期,又流行細長的眉型,白居易〈上陽白髮人〉忠實記錄天寶末年時世妝的特色:「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安史之亂前,長安美人們雙頰嫣紅、翠眉纖長,確實是「芙蓉如面柳如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文化《古裝穿搭研究室:超乎你想像的中國服飾史》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