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門關,比鬼門開還可怕?五招教會孩子自律,爸媽不再害怕放暑假,還能提升學業成績!

2019-07-09 11:31

? 人氣

自律,愈來愈重要。臨床心理師張黛眉觀察到,這個時代的誘惑太多,加上孩子生得少,自律變得更困難。陳奕安也提出,現在的環境對孩子的挑戰很大,一方面是生活中太多方便的東西,可以立即獲得滿足,無法耐性等待;另一方面,都會區的孩子很多學習都被安排好了,沒有機會探索或培養興趣,以及練習規劃如何運用空閒時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人的自律能力與大腦前額葉皮質發展有關,通常會隨著年紀增長變得愈來愈成熟。不過,大腦皮質發展是先天基因加上後天經驗的互動結果,父母本身是否重視自律,並會教導小孩,對孩子的自律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從大腦科學看自律的發展

友緣基金會諮商心理師陳奕安談到,自律與大腦的執行功能密切相關,包括下列幾個部分:

1. 自我控制及衝動控制:例如功課寫一半跑去打電動、看電視;存錢買東西,但仍忍不住花錢,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行為表現。

2. 工作記憶:能夠把事情放在心上。例如現在想喝一杯飲料、但又要買玩具,就要把這兩件事拿來分析比較,做出決定。

3. 心智彈性:根據當下實際的狀況,可以適時轉換注意力、調整做事的方法。

其他像是自我覺察也很重要,了解自己的狀態、需要及情緒等,才能訂定出可以達成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大腦前額葉皮質發展最晚成熟,實際運用與成熟度也不一樣,同時與處理壓力、情緒或威脅直接相關。如果父母經常責罵、威脅小孩,不但無助於自律的發展,反而變相鼓勵孩子運用本能。

綜合多位專家建議,《未來Family》歸納出自律養成五點關鍵做法:

關鍵做法1. 幫小孩找到動機,啟動孩子自律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教養科學」(Parenting Science)網站創始人葛溫德沃爾(Gwen Dewer),在〈教導自我控制:實證訣竅〉一文中建議,培養小孩的自律能力,要將「必須做」(must do)的事情變成「想要做」(want to)的事情。

「孩子並非沒辦法控制自己,而是缺乏動機,他需要的是去發現做事情的樂趣。」德沃爾說。

一個人有目標,也就有了動機,自然會為了達成目標而管理自己。從屏東到紐約發展的英雄聯盟設計師江孟芝,5歲就知道自己要當藝術家。高中時不惜家庭革命,決定念男校、上美術班。大學到研究所時期半工半讀,最窮的時候戶頭只剩35美元。但她沒有停留在自怨自艾,而是選擇專注讓自己成長、靠自己解決問題,以及欣賞各式各樣的人。

關鍵做法2. 孩子需要有自己做主安排的空間

在自律教養的過程中,大人要看見的是「孩子」的「我」,不只是自己的「我」。因為有自我覺察,才能真正走向自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