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包裹錯送美國!Fedex股價崩盤,市值蒸發395億,可能名列中國「死亡筆記本」

2019-06-06 10:01

? 人氣

Fedex錯將華為包裹送到美國,消息傳出後股價崩盤。(圖/Unsplash)

Fedex錯將華為包裹送到美國,消息傳出後股價崩盤。(圖/Unsplash)

中美貿易戰又掀波瀾,聯邦快遞將華為包裹「誤送」至美,中國政府宣布要立案調查。這會使聯邦快遞在中國市場遇到什麼困難呢?

美國與華為的爭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又傳出聯邦快遞(FedEx)將華為包裹「誤送」至美國,引起中國政府介入調查的事件,再次挑動中美兩國繃緊的神經。此次事件也重創了聯邦快遞,使其股價一度跌至三年來最低點,市值蒸發12.6億美元(約新台幣395億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受美指示更改包裹目的地?中國政府宣布立案調查

華為在上個月24日告訴路透社,表示有兩個原訂要從日本寄往中國的包裹遭改寄到美國聯邦快遞總部所在地曼菲斯(Memphis),並意圖將另外兩個從越南要分別寄往香港及新加坡華為分部的包裹也送去曼菲斯,但後來遇到遭到擱置,所以沒有成功。

(圖/數位時代)
遭「誤送」的包裹原本要從日本東京直接寄往中國的華為公司,卻無預警被轉寄到聯邦快遞的美國總部所在地曼菲斯。(圖/數位時代)

華為表示,這四個包裹內不含敏感的科技技術,只有一些紙類文件,但路透社表示無法查證這項對包裹內容物的聲明是否為真。

雖然聯邦快遞立刻做出回應說這是誤送的特例事件。聯邦快遞表示,他們沒有收到第三方指示要更換包裹目的地,並在官方中文微博上道歉。然而,華爾街日報指出,為了呼應川普政府打擊華為的政策,聯邦快遞更改了內部條款,進而導致包裹被送往美國。

對此,中國政府宣布要立案調查。中國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說:「對美國聯邦快遞進行立案調查,有利於維護快遞市場秩序。」聯邦快遞也在官網上發文回覆,表示他們會盡力配合調查。

中國擬訂「不可靠實體清單」,聯邦快遞股價下跌至三年新低點

相關部門對聯邦快遞宣布調查一事的前一天,中國政府才剛剛對外公布他們正在研擬一份「不可靠實體清單」,要對不遵守市場規則、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的外國企業進行特別調查程序。

若聯邦快遞遭中國政府視為不可靠的貿易對象,那將會是很大的損傷。聯邦快遞早在1984年就開始在中國營運,投入至今已35年。聯邦快遞也先後在2008年於廣州白雲機場設立亞太轉運中心、在2011年於上海投資了一億美元建立國際貨件中心。

聯邦快遞的官網顯示,目前公司在中國有9,500名員工、每週營運220台貨運班機。而根據中國國金證券的計算,聯邦快遞在中國國際快遞市場的市佔率高達約31%,年營收約26億美元。再加上中國雙十一購物節爆紅到海外,國際銷售額也不斷竄升。綜合以上種種,不難想像為何聯邦快遞會如此重視中國市場。

因此這次風波,對聯邦快遞的衝擊不可小覷。聯邦快遞股價在3日時下跌了1.3%,收盤於152.34美元,是聯邦快遞自2016年七月以來的新低點。

併購整合不順、亞馬遜與中國國內物流業者追擊,聯邦快遞內外交困

其實,早在華為事件爆發前,聯邦快遞就已面臨其他的營收困境。聯邦快遞在2016年併購了荷蘭貨件快遞公司TNT Express希望透過貨運網絡的結合達到綜效,卻始終沒達到預期效益,反而持續在整合TNT的過程中消耗成本。

聯邦快遞在今年三月公布2019第三季財報時表示,他們預計會在2021財年耗費15億美元在TNT的整合上,且不排除調升此預期金額。

(圖/數位時代)
聯邦快遞在2016年併購了荷蘭貨件快遞公司TNT Express,卻沒能達到預期效益,並持續在整合TNT的過程中消耗成本。(圖/數位時代)

其他的影響因素還包括了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加入物流市場戰局、全球貿易放緩等。這使得聯邦快遞在三個月內砍了兩次年度營收展望,目前他們的全年營收展望為170億美元,一共下調了近8億美元。

此外,聯邦快遞也遇到中國境內快遞物流公司的追擊。聯邦快遞雖然在中國國際快遞市場中稱雄,但卻始終無法打進中國國內的物流戰局。同時,許多中國物流業者也逐漸開始進攻國際快遞市場。

以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公司菜鳥網絡為例,他們除了在去年宣布將在香港與杜拜建置智能物流中心,同時也跨足跨境列車物流領域,透過連結中歐的火車服務28個歐洲國家。其餘中國物流公司如圓通、中國郵政及順豐,更是成立了自己的物流航空公司,進一步挑戰聯邦快遞在中國國際物流市場上的地位。

聯邦快遞誤送包裹的事件,除了讓他們成為中美貿易戰中新的角力點之外,也讓早已內外交困的聯邦快遞,承受更大的壓力。

文/蔣曜宇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誤入死亡筆記本?聯邦快遞錯送華為包裹到美國,竟致股價大崩盤)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