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悲歌》生越少打越兇?2018年通報人次近6萬  9成「黑數」還沒浮上檯面

2019-01-20 10:20

? 人氣

但諸如肉圓爸、台南女童這類,施虐者就是孩子的父母、監護人、主要照顧者,或是其他有機會與孩子朝夕相處家人、同住者的兒少保護案,處理起來就沒有那麼單純了。雖說虎毒不食子,無奈以2017年為例,在全年8000多名兒少個案的施虐者中,就有高達45.52%是孩子的父母或養父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0119-2017年兒少保護個案施虐者身分統計。(風傳媒製表)
2017年兒少保護個案施虐者身分統計。(風傳媒製表)

虐童中性虐待佔最大宗 近4成

至於施虐方式,整體兒少案近年以性虐待38.49%最多,就連在理應是最溫暖港灣的家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遭到近親的不當管教、疏忽照顧、身體與精神虐待;甚或施虐者虐待對象雖不是小孩,但對孩子來說,光是「目睹」家中成員受虐,或生活在隨時可能發生暴力事件的環境中,已足以對其身心發展造成重大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不當管教是家內兒少保護案件最常見的類型,惟養不教、父之過,管教子女不是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嗎?不當管教的定義又是什麼呢?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解釋,不當管教的英文mal treatment,意即錯誤的對待,在上位者即使美其名為糾正、指導,若因方式不當造成對方身體或心理的創傷,就不可取。

20190119-2017年兒少保護事件受虐類型。(風傳媒製表)
2017年兒少保護事件受虐類型。(風傳媒製表)

葉啟斌舉例,時下多數父母或老師或許不打人,卻習慣以公開罰站、跑操場、蹲跳或服勞務等方式,做為處罰孩子的手段,「這麼做表面上很安全,殊不知傷害的卻是孩子的自尊心,副作用深遠。」另如有些孩子功課不理想,家長動輒就以「念得這麼爛,與其繼續浪費錢,不如不要念了。」言語攻擊;孩子吃飯慢,就把飯菜收起來不給吃…,都屬於不當管教,也是兒虐的型式之一。

為孩子好還是洩憤?醫學部主任:管教前欠缺「評估」

葉啟斌說,多數家長管教孩子前,都欠缺「評估」的步驟,例如應先想想:孩子做不好的原因是人麼?管教是為了孩子好,還是宣洩自己的怒氣?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需要修正,同時又不會造成傷害?「如果打罵只是為了傳遞『你做錯了』的訊息,透過親子間的約定與默契,家長可能只要輕拍孩子的肩膀,甚至一個眼神就夠了。」

部分家長或許會質疑,這些高聲倡議愛的教育的專家學者,肯定沒碰過天生難搞、怎麼教都教不會的孩子。而統計也顯示,約35%兒少保護個案的受虐者有所謂的「特殊情況」,其中又以偏差行為、身心障礙最多;其次,還有不少孩子有過動、發展遲緩、持續哭鬧的狀況。

20190119-2017年家內兒少保護受虐者特殊狀況統計 (1)。(風傳媒製表)
2017年家內兒少保護受虐者特殊狀況統計 。(風傳媒製表)

葉啟斌強調,孩子難教,絕對不是施暴者合理化自身行為的藉口。家長面對行為偏差、身障的孩子,要處理的不應只是表面的問題,而是孩子做不好背後真正的原因;至於過動、發展遲緩或情緒障礙孩子的教育問題,則應頻繁請教專家或醫師,才不致事倍功半。

「孩子不是爸媽的財產,而是國家社會共有的寶貝!」葉啟斌呼籲,政府必須肩負起推行與落實婚前與產前親職教育的責任,不能再視多數人都是在當了父母後才開始學習當父母的現況為理所當然,尤其不該放任部分民眾只會生、不會養,徒有父母的頭銜,卻長期怠忽應盡的職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