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虛擬實境運用於教育領域可能產生的問題

2018-09-25 06:00

? 人氣

虛擬實境應用在教育上,會為台灣教育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資料照,圖/中保無限家提供)

虛擬實境應用在教育上,會為台灣教育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資料照,圖/中保無限家提供)

V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產品於2016年開始普及大眾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在遊戲或購物皆會看到VR的身影,對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無可想像的便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如果搭載於遊戲產品上會更具娛樂性與便利性,但是如果將其運用到教育領域,將可彌補過去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AR的突破性就在於它改變了人類看世界的方式,過去如果要在自然課程教導學生如何認識宇宙中的奧妙,不乏教師上課講解或者是秀圖片讓學生看,最多就是放相關影片,使得學生一知半解,無法完全理解宇宙運作的真實情形,而AR可以透過虛擬環境,讓學生直接到宇宙中央去感受行星的運轉,像是親歷其境一樣,學習起來就能更清楚明白其中連結。

Lanier(1987)也提出透過創造虛擬的環境,讓人感到與真實環境一樣,可以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的方式與虛擬物件進行互動。而VR整合繪圖、聲音、影像、動畫及互動設備,使虛擬實境具備三項特色:1. 想像力(Imagination):透過電腦產生的虛擬影像與聲光效果,讓使用者想像自我置身於虛擬空間之中;2. 互動性(Interaction):除了透過模擬場景的呈現,使用者能與虛擬場景物體互動,透過不同輸入設備(像是頭戴顯示器、資料手套、位置追蹤器),系統給予適當的即時反應產生更真實的感覺;3. 融入感(Immersion):結合虛擬場景與各種輸入設備,滿足各種感官的感受而融入其中。VR的特性與互動性讓許多產品乃至於教育領域都讓我們看見了世界的不同面貌,不只侷限於課本上的影像。然而,不同學習方式或設備皆有其優點與缺點,虛擬實境雖然為課堂的教學風貌帶來了全新的改變可能,但是如果細究探討可能得缺失會發現虛擬實境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受到阻隔、學習彈性降低、設備問題導致學習中斷、增加非必要的教育成本,這些皆是虛擬實境全面運用於教育場域可能帶來的問題。

隨著虛擬實境的運用與教學方式的革新,越來越多的學校運用科技的輔助來達到教學成效。同時,城鄉差距的問題也隨著網際網路的成熟而逐漸消失當中,當教育的使命是讓受教育的學生擁有基本的學習能力之時,科技的運用是不是能夠真正的達到教育的功能與期望,偏鄉與都市在教學資源上面有著顯著的差異,當都市的學生已經走在時代的前端時,偏鄉的學生是不是也能夠擁有相同的受教機會,值得近一步探究。當討論到教育問題時,會從師資、課程、教材、設備等等的角度來討論。

20170209-2017台北國際書展9日開放一般民眾入場參觀,小朋友於故宮攤位體驗VR虛擬實境觀賞郎世寧畫作。(顏麟宇攝)
體驗VR虛擬實境。(資料照,顏麟宇攝)

一、師資問題

2019年即將實施的最新十二年課綱將過去的資訊和生活科技改為「資訊科技領域」,開始強調學生應該學習程式設計的邏輯,透過國小、國中與高中的程
式學習之後,能夠具備面對未來的能力,另外,程式設計的學習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程式設計所牽涉的不只是學生,最重要的是師資問題,科技領域目前師資嚴重缺乏,需要靠教育部的培訓才能因應這一波的課綱改革,然而虛擬實境也是科技的其中一個部分,對於學生來說,如何透過虛擬實境來學習程式或是將寫好的程是放入虛擬實境都需要有專業的師資來協助。教師的部份,將虛擬實境運用於教學現場是目前相當新穎的教學方法,確實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內容,也有助於學習內容的理解,不過使用虛擬實境來教學不僅只限於某些科目能夠實施,教師是否願意使用也是一大挑戰,臺灣的教學環境目前是以考試領導教學,背多分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雖然使用虛擬實境有助於理解,但依舊不及於面臨考試的壓力。

二、課程問題

虛擬實境的課程設計對於教學現場的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當課程規劃服膺於當今的考試文化時,每天上課與考試是教師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虛擬實境雖然可以讓學生更快樂的學習,但是對於教師來說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教學,縮短教學時數,延後上課時間與提前放學是為了減少學生的壓力,但是在考試科目沒有減少的狀況下,還要加入延長教學時數的課程,對於許多教學現場的教師來說,主科教師通常需要趕課,而非主科教師教的又非升學科目,對於學生來說興致缺缺,通常用來準備主科的考試。如果要讓虛擬實境真正受惠於學生,又能夠達到教學效果,或許可以設計跨領域學程,讓不同學門的教師能共同備課,不僅有更多的課程時間可以運用,也能讓教師和學生體驗到虛擬實境的優點。

三、教材問題

面對十二年課綱的到來,課綱審查遲遲無法完成,隨之而來的是出版社教材的編撰也無法如期如質完成,造成課綱實施初期可能會有許多亂象。而出版社的教材都是經過制式化的方式所編寫,有些內容甚至不合乎當代社會現況,且只適合講授法。如果教師要將虛擬實境納入課程中,就需要自行設計教材與內容,大多數的教師在備課與課程準備上就花了很長的時間在整理最新議題與講義,無心於其它的事務,更不用說花時間來準備虛擬實境所需要的材料與資源。教師共同備課社群近年來開始興起,或許教師可以透過各科目的未被社群來獲得協助或者將整理好的資源放到社群上,讓想使用虛擬實境但是無暇備課的教師使用,發揮互利互惠的精神。

四、設備問題

當教育改革開始,或是教學現場的環境有所變動或更新時,就是學校開始更新設備與資金的時候,從傳統的黑板教學到電子白板、投影機、電視,都是每間教室必備的設備。然而,虛擬實境卻是以學生為單位,對於學校來說金錢的支出會更來的更多,如此城鄉差距又會開始顯現,偏鄉與都市的學校在資源上面就有顯著的差異存在,當面對到科技的變遷時,偏鄉學校設備更新的速度不及於都市學校設備更新的速度,犧牲的不只是城鄉差異所帶來的教育問題,而是學生整體的學習機會的問題,讓學生未來無法因應科技的變遷。

小結論

虛擬實境近幾年來開始普及應用於各個領域當中,其中最常使用的即是在遊戲機當中,隨著科技的發展,帶動教育現場的改革,讓虛擬實境也夠進入教學現場,許多的研究顯示使用虛擬實境能夠讓學生更專注容易記住學習的內容,有助於學習成就的提升。如果將虛擬實境運用在臺灣的教學現場當中,將會產生師資、課程、教材、設備等等的問題,臺灣的社會和國外不同,臺灣所強調的是考試至上的升學觀,學校教育就是要教升學考試的內容,雖然虛擬實境有助於學習,但是其耗費的人力與時間成本不合臺灣人民的習慣,因此虛擬實境如果要在臺灣的教育現場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