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九個月 法第二例人工心臟移植者離世

2015-05-07 10:04

? 人氣

人工心臟

人工心臟

法國第二例永久性人工心臟移植病人於2日下午離世。這位69歲的心臟病患者是Carmat醫院第二位受試者,他於去年8月5日接受人工心臟移植手術,術後生活一度恢復正常。但九個月後這位患者的血液循環系統出現嚴重問題,並在2日上午緊急送醫,院方嘗試為他移植新的人工心臟,但病人最終還是因搶救無效過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須等待捐贈者 人工心臟大利多

這是Cartmat醫院第二次嘗試為病患植入人工心臟。2013年12月18日,首位受試者成功接受人工心臟移植手術,但他只多活了75天。和第一次人工心臟移植相比,第二例看起來似乎成功了一些,但這還遠遠達不到「取代」自然心臟的目標。

人工心臟移植長期以來都是醫學界孜孜追求的目標,不同的理論和實踐也由來已久,第一個案例甚至可以追溯到1937年,受試者是一隻小狗。人工心臟取代自然心臟在一開始似乎是天方夜譚,它的用途僅僅是幫助患者暫時延續生命,以等待合適的心臟捐贈,但發展至今,它的功能已經逐漸向替代心臟轉移,患者不再需要仰賴心臟捐贈來延續生命。如果人工心臟技術成熟,醫療成本漸漸降低,不難想像,不久的將來它將拯救大量心臟病患的生命。

人工心臟移植 美法各擅勝場

Carmat醫院並非唯一一個人工心臟移植的醫院,美國的SynCardia和AbioMed都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一位SynCardia的患者在手術後存活了將近四年。儘管如此,Carmat醫院的嘗試仍然被兩位對手看好。之前的人工心臟僅僅採用高分子材料製作,而Carmat的人工心臟則將高分子材料與生物材料進行組合,製造新型的人工心臟薄膜。這種處理方法的好處在於,可以最大化減少術後血液凝結的可能性,防止發生中風等危險危及性命,也讓患者可以盡量少服用抗血液凝結藥物,避免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人工心臟
人工心臟的運作原理。(風傳媒製圖)

根據Carmat的設計,兩個心室被人工薄膜區隔開,血液自主動脈或靜脈流入心室,經由人工薄膜到達心臟底部,再由心臟底端的泵浦輸送出來。設計的特殊之處在於,迎接血液的那面薄膜採用生物材料,取自於牛心臟周圍的液囊,相較於人工材料,更容易與人體匹配,不易出現排斥反應。

人工心臟的瓣膜也是取自於牛的心臟組織,同時還包含傳感器,可以監測血液流動情況,這些信息能夠及時反饋到內部控制系統,方便根據人體生理變化自動調節血液流動速率。不論病人處在怎樣的生理或心理狀態下,人工心臟都能主動調節予以配合。

電從哪來?人工心臟大難題

人工心臟
人工心臟充電示意圖。(風傳媒製圖)

人工心臟不同於自然心臟,它需要電才能持續工作。如何減少病人充電的痛苦和不便,也一直是醫學專家研究的課題。使用Carmat人工心臟的患者需要攜帶外部鋰電池為心臟充電,但毋需將電線插入身體內,而是採用AbioMed發明的TET技術,內外部的線路透過電磁感應匹配,電可以經由皮膚安全地傳導到心臟。之前的充電技術迫使患者每隔半小時就需要為心臟充電,但Carmat的革新技術將時間延長至五個小時,這意味著患者有更多時間可以不用配帶電池。

Carmat採用的心臟,是由EADS公司研製開發,重量為900g,大約是普通人自然心臟的三倍重,體重超重的人也可以使用。它可以跳動2億3000萬次,使用壽命大約為五年。這種新興的人工心臟看起來有很多美好的革新和願景,但從這兩例受試情況看來,技術仍處在試驗階段,而Carmat第三位受試者已於今年4月8日接受心臟移植。

Carmat高層表示,由於缺少合適的心臟捐贈,心臟手術團隊並不能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如果人工心臟能夠取代珍貴的自然心臟捐贈,那麼對心臟手術的需求會增加百倍之多,也夠拯救更多心臟病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