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簽署 台灣被美國敲骨吸髓還是經貿轉骨?

2023-06-10 19:00

? 人氣

二、有助台灣降低對中國依賴?

在北京的強烈反對下,台灣與美國簽署貿易倡議,是否暗示要進一步遠離中國市場、在中美角力之間選邊站?葉耀元向DW分析,該倡議「某種程度一定會」幫助台灣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性,只是降低幅度依貿易的品項將有所不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葉耀元說,中國近年來人力成本上升,加上兩岸關係緊張,以往代工組裝的優勢已逐漸減弱,因此就某些產品而言「兩岸的依存度本來就在逐年下降」,簽署台美倡議只是「加速」這件事的發生;但對於其他仍高度仰賴中國的品項,台灣則必須抉擇「到底要吃中國還是美國市場」。

以農產、水產、酒類等品項為例,近年來中國屢次以檢測不合格、註冊訊息不完整為由,禁止台灣相關商品進口;即使北京否認,但外界普遍將其解讀為一種「政治手段」。葉耀元告訴DW,這也顯示相較於美國市場,中國市場易受政治因素影響、存在較高的風險性;針對此類產品,台灣可以透過貿易協議,「把對中國市場的互賴性轉到美國身上」,將特定產業鏈「從中國拉出來」。

以政治的角度來看,丁樹範則認為與美國簽署倡議並非「選不選邊」的問題,「而是台灣必須要這樣做」,因為不論有無簽署這份倡議,北京都將持續打壓台灣的國際地位,「反對台灣加入各種經貿組織」。「不管怎麼做,北京都會不高興,」他說。

丁樹範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為例表示,中國作為成員國之一,堅決反對台灣加入,除非台灣「在政治上有所讓步」,意即要台灣「放棄自己的政治主體地位,完全變成另一個香港」。香港已在去年申請加入RCEP,並有望在今年年中正式獲准成為其中一員。

三、協議不平等?台灣得按美國規則走?

台灣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3月接受台媒《天下》雜誌專訪,稱台美倡議如同「一套進步的貿易規範」,「讓各國可以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自由競爭」。

然而,相較台灣,美國在商業法及貿易制度上的規定都更為複雜,因而產生台方須「按照美國規則走」、任由美方「予取予求」的部分說法。中國國台辦也曾批該協議是「披著經貿外衣做政治交易」,恐削弱台灣核心產業優勢和整體經濟競爭力。

對此,葉耀元持正面立場,認為應將此事解讀為雙方在進一步展開貿易之前,須先完成的「法規銜接」。他表示,正因為美國法規較台灣複雜,台灣某些生產鏈、生產製程並不符美國規範,「如果在產品出口之前,就已經先把這部分(法規)處理好,相對來說就可以加速(產品)出口到美國的進程。」

劉大年則表示,台灣的首要任務是把握機會,向美方提出更多符合台灣利益的需求,譬如提升供應鏈韌性、深化資訊交流等,才不會淪為該倡議幾乎完全是從美國需求出發,對台灣直接助益不大,只是美國給台灣的「安慰劑」等有關批評。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李宥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