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金刻羽:這一代讀過大學的年輕人,在中國經濟中難覓用武之地

2023-05-22 11:00

? 人氣

「習世代」中國年輕人、中國女性、中國年輕女性、中國學生。(AP)

「習世代」中國年輕人、中國女性、中國年輕女性、中國學生。(AP)

今年年初,中國浮現出兩個引人注目的數據: 中國年度經濟成長放緩至3%,這樣低的增速40年來僅有兩次,此外,全國人口自1961年來首次下降。這兩個數字揭示出北京所面臨的嚴峻長期挑戰,但一個不太被注意的數據則凸顯了一個更戲劇性而迫切的問題:中國未能充分僱用其最年輕、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中國16至24歲人群的失業率達到20%——這創下了歷史新高,是2018年的兩倍有餘。工作短缺對擁有高級學位畢業生的打擊尤其大,這些人對就業市場的期望最高,因為他們的家庭將三分之一的收入都投入到了子女教育中。根據一項已公布的調查,在去年秋季招聘季中,約45%的中國應屆高校畢業生沒有收到工作錄用通知。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
風傳媒邀請你一起用閱讀串起愛,幫助身障樂兒實現想要的生活目標。2023/05/31 以前,訂閱《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VVIP公益專案,就幫你捐出1,000元給樂作創益協會。

問題並不在於中國沒有足夠的工作機會。相反,這是因為踏入就業市場的這群人,其接受的教育和具備的技能與空缺職位嚴重不匹配。

中國的製造業正經歷著嚴重的勞動力短缺: 中國製造企業中有八成報告說,他們有10%到30%的勞動力缺口,而根據教育部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製造業的勞動力缺口將達3,000萬。

在高科技領域,類似的人才缺口有可能阻礙中國引領尖端技術和實現技術自主的抱負。半導體部門報告說,今年有20萬個空缺職位招不到人。人工智慧領域的空缺更是大得多,達到約500萬個。即使中國在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畢業生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幾乎是美國的兩倍,情況也是如此。

為什麼這些年輕人沒有填補空缺職位?他們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生的一代,被稱為「新生代」,代表著與過去的徹底不同。他們在相對繁榮的環境中長大,而且由於先前20年中國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大了10倍,他們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新生代中四分之一的人獲得了學士學位,而1970年代出生的人中這一比例只有6%。

對於一個20年前在教育上遠遠落後的國家來說,教育規模擴張似乎是正確的戰略。但是,教育跑在了仍然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前面。現在大量需要的不是高級學位,而是針對操作複雜設備或運行自動化系統等工作的技術和職業培訓。這就是為什麼95%的職業學校學生在畢業後就找到了工作,與那些受過最好教育的人命運截然相反。與此同時,高科技公司競相爭奪很少一部分具備合適技術才能的畢業生,同時又抱怨大多數求職者缺乏行業所需的特定技能或實踐經驗。可以更好提供就業基礎的實習並未融入教育文化。

事實證明,中國旨在促進科技領域發展之際,文憑並不一定能轉化為高科技部門或智能製造公司所尋求的技能。中國教育體系的設計,是基於那個大多數學生畢業後將進入國企工作的時代。如今,他們應對標準化考試的技能和同質化的簡歷很難滿足市場經濟對現實世界經驗、靈活思維以及個人激情的需求。

一些錯配現象也可以歸結為工作態度的代際變化。新生代們在穩定、繁榮和相對舒適的環境中長大,他們對生活的期望更高,不滿足於在工廠車間裡長時間工作的職業。許多無力負擔繼續待業狀態的人最終選擇了他們認為不太滿意的工作。當有報導說,一家捲菸廠三分之一的新員工手握中國一些頂尖大學的碩士學位時,全國的反應是震驚和焦慮。

期望和現實之間出現了一個巨大鴻溝。文憑過剩導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低於零工經濟從業者,比如外賣員。房地產、金融和IT行業收到的工作申請超過了他們能夠吸收的數量,主要的線上招聘網站智聯招聘(Zhaopin.com)報告說,90%的申請投向了那些提供了不到50%工作職位的行業。年輕的求職者面臨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待業青年降低生活期望的後果影響深刻。年輕一代越來越多地推遲結婚和生育,打破了儒家社會的傳統。2021年,只有760萬對夫婦登記結婚,比2015年下降了38%。同時,出生率已降至該國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新生代的不滿情緒也對國家社會穩定構成威脅。過去,哪怕收入差距越來越大,中國家庭往往感到滿足,因為人們相信他們的孩子會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便處於底層的家庭也是如此。這種信念被削弱帶來了動蕩風險。

中國政府試圖通過控制房地產市場,使住房更易負擔來應對這種日益成長的不滿情緒。官員們還試圖緩解教育系統造成的焦慮——減輕家庭作業負擔,並禁止營利性補教機構(這些機構有加劇成績競爭的傾向)。

認識到就業市場的不平衡,政府在去年頒布了一項政策,以提高職業學校的辦學能力和品質。這將有助於填補先進製造業的空缺職位,但中國的服務業,如醫療保健、休閒娛樂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問題猶存。目前,服務業只提供了中國47%的就業機會,而在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這一比例約為80%。政府可以通過降低准入門檻,允許更多外資參與來填補空白,從而加速服務業的成長。

中國的新生代將不可避免地從社會和經濟上改變中國。儘管他們的人數少於前輩,但這仍然是一個超過3.5億人的群體,他們的消費習慣和偏好有很大不同。那些曾經抱怨中國家庭儲蓄率過高的人,現在擔心這一代人借貸過多所帶來的財務影響。依靠成本低的優勢從美國贏得職位的製造商將不得不提高工資,以吸引那些對他們父母所從事的工作不那麼渴望的年輕工人。在富士康選擇一天幹多個班次的頑強一代已經讓位於「躺平」一族——政府正在努力阻止這種選擇放棄的社會現象。

矛盾的是,這種轉變可能最終推動中國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的經濟體,其勞動力的特點是消費能力更強,原始野心較弱,以及創新能力更強。然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中國必須先弄清如何僱用被當前經濟落下的大量年輕人。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