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習近平號召全國「反間諜」 不僅打壓外國人,中國人也當心被抓小辮子

2023-05-10 14:07

? 人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光是揭露中國內部不為外人所知的事實,就可能觸犯《反間諜法》。

在疫情解封後,中國當局積極吸引外企高層重返中國,這本應是外資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重拾信心的機會,但中國政府近來以國家安全為由,擴大《反間諜法》的適用範圍,突然搜查外企駐中國的辦公室,已經讓外國商界緊張、擔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外交界重量級刊物《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副編輯帕默(James Palmer)分析指出,針對外國企業的專制行為,不僅可能嚇跑投資者,也會傷害到積極吸引外國投資的地方政府。中國許多省政府正面臨現金流短缺和嚴重負債,肯定希望增加稅收和提高GDP數字,它們的利益與國安機構發生衝突,因為聽從習近平指令的國安機構沒有理由關心經濟成長。

報導中國宗教自由和人權狀況的網路雜誌《寒冬》指出,根據中國新通過的《反間諜法》規定,任何人若協助向國外報導中共不滿意的新聞,都可能被視為「間諜」,這也包括《寒冬》的記者在內。

中國51連假人潮。(AP)
中國民眾。(AP)

大動作打壓外國人,為什麼?

8日,總部位於上海的全球商業諮詢公司凱盛(Capvision Partners)在中國多地的辦公室遭到突襲搜查。當局晚間發佈通報,指控凱盛為「境外情報機構幫凶」,員工為海外機構提供涉及軍機等敏感內容的諮詢服務,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重大風險」,因此展開調查。

此前其他諮詢公司也面臨類似麻煩。美國諮詢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4月下旬指出,中國國安人員來到貝恩上海分公司,對其員工進行問話,並拿走電腦、手機。專門從事企業調查的美企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3月下旬也稱,中國官員突襲其北京辦公室,5名中國籍員工遭到拘留。中國外交部當時回應稱,美思明智涉嫌從事「非法商業活動」。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副編輯帕默指出,良好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包括深入了解當地網站,揭露當地合作夥伴謊報條件,區分事實與捏造,並與行業參與者對話。在做決策之前,透過諮詢與顧問公司的盡職調查,以弄清不可靠的統計數據是常見做法,但現在這麼做更有可能被中國當局視為間諜活動。

一位在香港的凱盛前客戶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凱盛去年末就遭受過突擊搜查,「每個人都很擔心,(諮詢產業)的情況越來越糟。」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hanghai)會長鄭藝(Eric Zheng)9日表示:「如果當局能更清楚地界定,公司可以或不可以進行盡職調查的領域,將會有所幫助。」

比亞迪在上海車展上展出的車輛。(美聯社)
比亞迪在上海車展上展出的車輛。(美聯社)

《紐約時報》(NYT)指出,受到中國國安調查的機構包括國際諮詢和顧問公司,外國投資者擔心,當局也許正試圖阻止這些公司獲取有關中國市場、競爭對手和潛在交易的真實訊息。這也似乎反映習近平對國家安全的執著,欲防止敏感訊息流向外國政府和投資者。

美國諮詢公司似乎尤其引起中國國家安全部門的注意,這些公司遭盤問業務內容,以及與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關係。

自2012年上台以來,習近平始終對美國和西方的影響保持警惕,隨著美中關係急劇惡化,他對西方也更加警惕。拜登(Joe Biden)政府去年立法嚴格限制向中國銷售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習近平當局認為,這坐實美國想阻止中國崛起的意圖,欲斷絕中國獲取尖端產業和軍事創新技術的途徑。

除了防範美國調查中國內部情況之外,《外交政策》雜誌副編輯帕默指出,中國政府近期限制國內數據外流,可能還包含以下原因:一,將去年反清零示威歸咎於境外勢力;二,避免經濟真實數據外流,以免數字難看,政府顏面無光;三,許多記者和學者使用中國政府數據來調查人權與國防事件,例如新疆維吾爾少數民族的遭遇、中國對不丹採取「切香腸」策略,蠶食不丹領土題等。

2022年11月,中國嚴酷清零政策草菅人命,北京市民以白紙示威抗議新疆烏魯木齊慘劇。(AP)
2022年11月,中國嚴酷清零政策草菅人命,北京市民以白紙示威抗議新疆烏魯木齊慘劇。(AP)

過去4年來,中國通過簽證限制、騷擾活動和警察威脅來針對特定人士,而新疆、西藏地區民眾受到更廣泛的監視。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5月發布報告指出,中國裁判文書網中有關「限制出境」的案件2016年為4845個,到了2020年增至3萬8707個,案件量增加了將近八倍,估計隨時都至少有「數萬」中國人遭限制出境。

在這些背景下,外國企業在中國面臨的風險也增加。中國政府下令對美國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進行網路安全審查──此舉被視為對美國限制半導體貿易的報復。一名日本製藥公司高管因涉嫌從事間諜活動被拘留。近來中國當局也更常使用出境禁令,以阻止企業高管出境。

全民「反間諜」網絡建成

《紐時》指出,中國官媒的報導可能透露這波打壓外企運動的端倪。4月15日,中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當天,一份中國官方報告稱,深圳一家諮詢公司向外國組織提供有關新疆勞工的資料,該公司在新疆的工作已構成違反中國反間諜法的行為,「給我國國家安全和利益帶來了風險隱患。」儘管遭到西方抵制,中國政府始終否認新疆棉花、紡織、採礦等行業存在強迫勞動。

習近平希望「全面」保障國家安全,涵蓋經濟、企業和數據管理等一切面向。「要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習近平今年3月在討論「國家大數據戰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如此要求,中國政府各部門也因此動了起來。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4月底表示,中國與間諜活動的鬥爭「非常嚴峻」,外國間諜使用的技術變得越來越難以辨認。為解決這個問題,該機構4月26日批准通過《反間諜法》修正案。

2023年3月13日,出席中國全國人大會議的習近平(AP)
2023年3月13日,出席中國全國人大會議的習近平(AP)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在這場中國官員稱為針對間諜的「無煙戰爭」中,國安執法單位可以藉由《反間諜法》來打擊他們不喜歡的人,無論是中國公民還是外國人。《反間諜法》給了執法人員很多法律上的名義,「竊取、刺探、收買或者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還有「涉及國家安全或利益的其他文件、數據、材料或物品」皆被列為間諜活動。

這表示,任何人獲取中國經濟、政治等所有領域的「非機密訊息」也可能被視為間諜活動──只要中國當局認定這訊息涉及其國安利益。在該法律的規範下,所有中國公民在與外國人分享任何中國媒體沒報導的訊息時,必須非常謹慎。

對中國當局來說,反間諜活動是全民性質的。反間諜法2014年制定以來,當局針對普通公民積極宣傳,甚至到農村呼籲「警惕外國間諜」。2015年,國家安全部開通了「12339」舉報熱線,並提供豐厚獎勵。當年政府宣布每年4月15日定為國家安全教育日,呼籲「全社會」動員,「讓從事間諜和破壞活動的犯罪分子寸步難行」。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9日對此提出批評:「這項法律可能會讓企業的普通活動在中國成為非法行為,比如在簽署一項重大投資協議前尋求盡職調查所必須進行的行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